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體育醫學分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體育醫學分會2018年7月,中國生物物理學會體育醫學分會被批准成立,其宗旨是配合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推動體育科學、醫學、生命科學交流整合,服務國家主動健康工程;為國家醫療、體育、生命科學等健康資源的整合提供研究基礎和專家建議,為以健康服務為目的的多學科交流整合提供服務及高端學術交流[1]平台。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綜合創新能力的體醫融合優秀人才,促進最前沿體醫融合知識、技術和最有效實踐經驗在健康促進方法手段研發中的成果轉化應用,為保障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體育醫學分會的首任會長是郭建軍教授

目錄

相關資訊

【前沿科普】核酸藥物找到新"殼" 鐵蛋白當上"快遞員"

藥物如何精準定位,「指哪打哪」,「導航」到需要治療的地方?這不但是患者關心的問題,更是科研人員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科研人員有了新答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院士團隊基於對鐵蛋白結構的分析,選擇性地對鐵蛋白內表面的負電氨基酸進行正電突變,構建了內腔正電的載核酸鐵蛋白載體。這一新型鐵蛋白載體實現了對Toll樣受體核酸配體的有效裝載,能夠安全高效、更加精準地在體內遞送藥物,有效增強了抗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今日納米》上。

這一領域有何研究進展?新型鐵蛋白載體[2]的研究成果可否進一步得到推廣?未來,核酸藥物及其載體還有哪些研究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 ?推動核酸載體研究熱

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之一。核酸藥物則是有效藥物成分是核酸分子的藥物,其中的核酸分子包括天然核酸和經過化學修飾的核酸。

「傳統小分子藥物或抗體藥物的治療靶點通常是蛋白質,通常結合在靶蛋白的某個『口袋』,因此其開發依賴於蛋白質的立體空間結構。相較之下,核酸藥物直接作用於致病靶基因或者靶mRNA,從上游根源上調控致病基因的表達,具有治療靶點明確、持久高效等優點,在腫瘤、病毒感染性疾病、代謝疾病、遺傳病、罕見病等疾病的精準治療中表現出顯着的優越性。」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范克龍解釋道。

范克龍說:「然而,目前核酸藥物的轉化應用卻嚴重受限於其體內遞送問題,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包括核酸在體內不穩定,容易被酶降解;外源性核酸分子的免疫原性容易在體內引發免疫清除;核酸藥物的組織滲透性差和細胞利用率低,親水性和負電性使其難以透過細胞膜被細胞攝取;核酸藥物進入細胞後難以有效到達作用位點等。」

如果把核酸藥物比作快遞,作用位點比作收貨人,那麼核酸藥物的體內遞送問題會更便於理解。首先,受限於結構、特性等因素,「核酸快遞」本身的包裝不到位,屬於「易碎品」,同時它又是「外地件」,存在中途「破損」「丟件」的可能性;其次,「核酸快遞」的外部標識、內部特徵和收貨地點不適配,存在「拒收」的可能性;最後,因為「核酸快遞」缺一個「認路」的「好導航」,所以未必能順利敲開「收貨人」的門。

因此,核酸藥物的發展需要安全高效的核酸遞送系統。充當核酸藥物「快遞員」的核酸載體也應運而生。

核酸藥物及其載體的研究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2000年前後,掀起了核酸藥物研究的熱潮。1998年,核酸藥物研究的重要基礎——RNA干擾(RNAi)的機制被揭示;2001年和2002年,RNA干擾連續兩年被《科學》雜誌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一;2006年,RNA干擾機制的發現者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可惜的是,核酸藥物研究的熱潮並沒有持續太久。多年來,核酸藥物及其載體研究的技術瓶頸遲遲沒有關鍵性突破,裝載、靶向遞送和藥物釋放的難題仍然懸而未決,相關研究一度陷入低谷期。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許多國家為了應對疫情,迅速開展了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進展。當前,面世的新冠疫苗主要有4類——滅活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其中,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就屬於核酸疫苗。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現實問題與研製新冠疫苗的實際需求,為核酸載體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推動了相關研究的進一步開展。

鐵蛋白「轉性」 充當核酸藥物「快遞員」

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能夠有效裝載藥物的核酸載體,但它們在充當「快遞員」的時候還是存在着各種先天性的不足。

迄今為止,在研的核酸載體可分為病毒和非病毒載體,這兩種載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各有利弊。

在核酸遞送中,病毒載體雖然具有高細胞轉染效率,但也可能存在引發免疫原性、具有潛在致癌風險、引發嚴重的遺傳毒性等安全性問題。

目前,核酸藥物的主要遞送載體包括脂質納米顆粒(LNP)和糖-核酸綴合物等。范克龍介紹,現存的納米載體可能存在導致細胞毒性、與血液成分和非靶組織產生非特異性相互作用、堵塞毛細血管、造成代謝問題及載體免疫原性等風險因素,這也是目前已經上市的mRNA疫苗引發副作用的比例較高的原因。

和以往的納米載體比起來,新型鐵蛋白載體顯然獨具特色,具備當好核酸藥物「快遞員」的潛質——

首先,鐵蛋白具有獨特的籠狀空間結構。中空的內腔可用來封裝藥物,且具有較高的藥物裝載率,而內腔裝載的方式也能有效確保藥物在體內遞送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鐵蛋白能夠簡單高效地實現藥物裝載。鐵蛋白納米籠具備可逆的自組裝能力,通過解組裝、再組裝過程就能實現小分子藥物在內腔的裝載。

再次,鐵蛋白具有天然的腫瘤靶向性。這賦予了鐵蛋白作為腫瘤靶向藥物載體的優良性能,及其在腫瘤靶向治療中的獨特優勢。研究表明,鐵蛋白載體能在腫瘤組織中高度富集。相較於游離藥物,鐵蛋白裝載的藥物在腫瘤細胞內的濃度可提高將近10倍。換句話說,鐵蛋白自帶「導航系統」,能夠裝載核酸藥物去到該去的地方。

再者,鐵蛋白具有可功能修飾性。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基因和化學手段在其外表面修飾相應的功能組件,進一步賦予鐵蛋白針對不同疾病的多樣靶向性以及更為豐富的診療功能。通俗地說,「鐵蛋白是個筐」,只要略加修改,多種核酸藥物都可往裡裝,因此,它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鐵蛋白還具有優異的體內安全性。鐵蛋白的低免疫原性、高生物相容性和易於降解的性質確保了其作為體內遞送載體的安全性,也奠定了鐵蛋白載體在生物醫學領域的轉化應用基礎。

當然,為了使鐵蛋白的優勢派上用場,科研人員勢必要對其劣勢進行調整。鐵蛋白結構的天然負電性限制了核酸裝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以點突變的方式,在不影響內腔裝載空間的基礎上,實現了鐵蛋白內表面由「負」到「正」的轉變,解決了基礎的裝載問題。

至此,鐵蛋白內表面成功「轉性」,當上了核酸藥物的「快遞員」,其各項優勢也有了「用武之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