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科學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0年12月,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間天文研究部。實驗室致力於空間天文研究,重點突破暗物質粒子空間探測,開展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及探測技術的原始創新,實施國家重大空間天文觀測任務,努力成為我國暗物質基礎研究、高能天體物理、太陽及太陽系[1]天體物理、空間高能探測技術的研究基地,為我國空間天文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目錄

研究團隊

實驗室現共由5個研究組組成,固定科研人員50人,研究員16人,副研究員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實驗室流動人員包括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高級訪問學者,現有在站博士後3名,在學博士生9名,碩士生15名。實驗室形成了一個以年輕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青年科研骨幹為主體和以高素質研究生隊伍為輔助的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

實驗室2005年至2010年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其中主持3個國家專項課題,8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課題,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出版着作2部,2005-2010年發表SCI論文174篇,在影響因子大於3.5的SCI刊物上發表論文122篇,在影響因子大於7的SCI刊物上發表論文56篇(含第一作者單位Nature 1篇,參與發表Nature與Science雜誌論文4篇)。近五年本實驗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單位排名第18),二等獎二項(含2004年獎勵,2005年獲得證書1項);何梁何利基金會的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天文學獎一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5項研究成果入選中國天文界十大進展,其中暗物質粒子觀測成果被美國、歐洲物理學會列為2008年度十大進展。

主要研究領域

實驗室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在空間觀測部分宇宙射線以及各種天體「爆發」現象,研究在極端條件下的物理規律,發現新物理,驗證新物理。各種天體「爆發」現象往往會發出強烈的X射線、伽瑪射線和原初高能粒子輻射。由於在地面無法觀測這些高能輻射,空間高能天文探測就成為獲取可靠數據的唯一途徑。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1、宇宙起源(大爆炸):暗物質、暗能量

2、宇宙深處的爆發現象:大爆炸後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發現象—伽瑪暴,以及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表面的爆發現象等

3、影響人類生活的爆發現象: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間暗物質粒子的探測及研究、宇宙天體高能輻射的探測及研究、太陽高能輻射與太陽活動的探測及研究和太陽系行星及其它天體觀測及研究。

在黨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堅持圍繞「粒子在物質和場中的加速、傳輸、輻射機制」這個核心理論的創新研究,始終立足於知識創新、面向國際前沿、滿足國家需求,將實驗室建設成為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國際化的科研基地,為我國天文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黨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堅持圍繞「粒子在物質和場中的加速、傳輸、輻射機制」這個核心理論的創新研究,始終立足於知識創新、面向國際前沿、滿足國家需求,將實驗室建設成為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國際化的科研基地,為我國天文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