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員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十屆八次常務理事會通訊會議同意,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1]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員會2021年11月5日成立。

秘書處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任委員:張盾。秘書長:於美。

相關資訊

材料失效到底有多恐怖?

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時38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那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正在進行它的第十次發射,在萬眾矚目下,「挑戰者號」在發射架上點火升空,一切看起來非常順利。

但在73秒後,在升空高度達到16千米後,變故發生,「挑戰者」號爆炸解體,爆炸產生的大量殘骸落入大西洋,七名宇航員罹難,其中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參加太空飛行的女教師麥考利夫正準備在太空中向學生授課。

這一空難事故的發生重創了當時的宇航事業,是人類航空航天史上的一大悲劇。事後調查發現,爆炸是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上面的一個O形封環失效所致。這個O形封環位於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的兩個低層部件之間,由於發射時天氣情況不佳,氣溫很低,導致O型封環在低溫下失去彈性,硬化脆裂,失效的封環使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泄漏,熾熱的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毗鄰的外部燃料艙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溫燒灼下結構失效,最終導致高速飛行的航天飛機在高空解體。

該事故使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飛機計劃暫停了32個月,直到1988年9月29日,「發現」號航天飛機才發射升空。

一個小零件卻引發了大悲劇,然而由於一個關鍵零件材料的失效引發的空難事件並不罕見!

客機空難事件

在1979年,華盛頓機場起飛的DC-10客機因機翼引擎的固定螺杆斷裂造成客機墜毀,共死亡275人,整個過程僅50秒鐘。此外,造成1991年及1992年三次波音747貨機空難事件的原因也是由於中梁固定螺杆斷裂使得兩具引擎掉落且拉扯下機翼。

波音737客機空難事件 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波音737-200型客機

1988年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波音737-200型客機從希洛國際機場起飛,在前往檀香山的飛行過程中,由於艙蓋的強度因嚴重的腐蝕和疲勞而降低,機體前端左邊一小塊天花板爆裂,機艙瞬間失壓,導致由駕駛室後方一直到機翼附近的一大塊機艙天花板被撕裂而脫離機體,雖然10多分鐘後奇蹟地在茂宜島的卡富魯伊機場安全迫降,但有一名機組人員不幸被吸出機艙外死亡。

客機空難事件 發後的EMB-120型支線客機

1995年大西洋東南航空529號航班巴航工業EMB-120型支線客機從美國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機場飛往美國格爾夫波特-比洛克西機場過程中,因螺旋槳葉片被氯渣侵蝕導致疲勞斷裂,致使左側發動機艙和機翼側面變形,飛機迫降不成,砸到地面,機身被摔裂成兩半,後由於破碎的飛機殘骸中到處是殘餘燃油,燃油引發大火,最終這場事故遇難9人。

由上述事例可見,材料失效引發的後果輕則危及飛行安全,迫使機群停飛,大批飛機或發動機要返廠修理換件,重則釀成機毀人亡的災難性飛行事故。因此,深入開展失效分析和失效預研究,對及時準確地查明事故的性質與原因,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重複出現,及對推動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改進設計、改善維修性和提高飛行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飛機疲勞壽命規定的誕生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噴氣式客機是英國的「慧星」客機。噴氣式客機使飛機的飛行高度超過4000米,座艙開始進行增壓。1952-1954年間,有8架「慧星」客機先後墜毀,對從深海中打撈出的飛機殘骸進行分析,找出了最初破壞的結構件。後來在地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模擬試驗,並將機身放入水槽中進行增壓疲勞試驗,最終確定是機身結構在高空飛行中發生疲勞斷裂。從此,新的飛機設計規範要求飛機要進行整機疲勞試驗,並規定各型飛機應給出疲勞壽命。

飛機設計規範中剛度要求的誕生

隨着飛機飛行速度的不斷增大,自20世紀30年代初起氣動顫振問題越發嚴重。英國「貓蛾」式殲擊機接連9次發生在高亞音速飛行中解體事故,事故原因調查發現是高亞音速飛行中機翼、方向舵、升降舵都發生過顫振,造成構件斷裂,使人們認識到只增加強度而不增加剛度是不能解決這類問題的,從此在飛機設計規範中增加了對剛度的要求。

自1903年12月世界上誕生第一架飛機以來[2],航空事業已走過了117年的路程,在這一百多年裡,在失效分析的伴隨下,飛機的安全性水平有了顯着的提高。未來隨着航空器的發展,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在航空器上不斷湧現,更需要航空工作者們集中智慧,採用更加先進的檢測手段和分析技術,來解決失效分析面臨的新問題,求得新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