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國際交流合作部

來自 我s和我搜學網 的圖片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國際交流合作部(中心)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內設專業機構。該部門圍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目標,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通過引進國際創新資源、搭建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平台,助力地方和企業展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對外交流。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指引下,我們不斷拓展國際合作領域,推動國內高新技術走出去;同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促進國外高新技術的引進、吸收和再創新,幫助地方和企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

目錄

相關資訊

紀念中國首艘核潛艇下水50周年活動在京召開

2020年12月26日,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27周年,也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50周年紀念日。所有從事和從事過我國核潛艇[1]事業的人都會為這個事業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驕傲。此時此刻,我們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是他老人家為中國「核潛艇人」定下了壯志凌雲、豪氣沖天的初心——「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更加懷念以周總理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為這個事業的開創,日夜操勞、嘔心瀝血的一幕幕往事。

為了進一步促進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交流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經驗,探索新形勢下「軍轉民」與「民技軍用」雙向互動的新途徑、新方法,提升民口企業武器裝備配套能力與水平,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軍民兩用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在京舉辦「紀念中國首艘核潛艇下水50周年暨2020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年會」活動,以紀念這個光輝而難忘的日子。活動集知名人士、兩院院士以及軍方領導、軍工單位相關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等近300人參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2]」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使之轉化為不可限量的物質力量。

核潛艇與「兩彈一星」一樣,是中華民族在同一個時代研製出來的國之重器,為揚我國威、軍威,確立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提供了戰略支撐。因此,傳承、弘揚革命前輩及老一代核潛艇創業者和指戰員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大力協同、自主創新」的核潛艇精神,引領年輕一代國防科技工作者和核潛艇指戰員,把愛國主義精神與無私奉獻相結合,增強他們對事業的責任感、榮譽感,振奮精神創新發展我海軍的先進軍事文化,提升我海軍「殺手鐧」武器的威懾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核潛艇,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的最為先進的水下武器裝備,是海洋國家展示軍事力量的秘密「殺手鐧」,是有核國家「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中最有效的第二次核打擊手段。因此,只有擁有核潛艇,特別是擁有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國家,才稱得上是具備戰略核反擊能力的國家。

國之重器---核潛艇,壯我中華之國氣,揚我中華之國威!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成功下水,這標誌着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中國核潛艇擁有4.6萬多個零部件,需要1300多種材料,涉及上百種高精尖學科,是高新科技集成與軍民兩用技術相互轉移應用的產物。它100%國內自主研製和生產,大力推進了我國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發展,提升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

中國核潛艇之路,是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之路,是自主創新、勇於攀登之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武器裝備發展之路。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為了打破美、蘇的核壟斷、核訛詐,在我國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第一代核潛艇人以高昂的政治責任感完成了潛艇核動力研製任務,在較短時間內自力更生研製建造了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創造了非凡的人間奇蹟,實現了毛主席提出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宏偉誓言。

核潛艇的誕生,是我國核工業、船舶工業、航天和電子工業創新發展及海軍裝備現代化建設劃時代的里程碑,它是推動我國核電技術、深海工程技術等許多經濟建設發展領域的新引擎,它有力地提升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水平,在一無所有之中開創了一條民族戰略產業發展的路子。核潛艇在作戰使用上是一個典型的人機結合的大型軍事武器系統,是實施二次戰略核打擊的有效手段,是維護海洋權益和建設海洋強國的「撒手鐧」,特別是在當前維護我國南海和釣魚島主權的鬥爭中,核潛艇在軍事上始終起到了有力的震懾作用。中華民族從沒有像今天一樣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過程中,更需要具有走向海洋的剛強利劍。

如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情況下,大力弘揚核潛艇精神,尤其是科學把握核潛艇精神的深厚意蘊,堅持經常廣泛宣傳使之真正成為中華復興的民族精神。以期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使之煥發出更加燦爛的時代光茫,用核潛艇精神感動中國,具有更為特殊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盤點中國新一代核潛艇的黑科技 ,搜狐,2017-11-10
  2. 學黨史 | 兩彈一星 ,搜狐,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