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北方航空6136號班機空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北方航空6136號班機空難
圖片來自youtube

中國北方航空6136號班機空難(又稱5·7空難)是2002年5月7日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大連市的一起空難事件。班機當天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往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在向周水子機場進近的過程中失控墜毀在大連港外側海面,機上103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這次空難是中國發生的第一起客機失事墜海空難,亦是中國民航一個月時間內發生的第二起空難:4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129號班機在降落大韓民國釜山金海國際機場時墜毀,機上包括機組人員在內共128人罹難,38人生還。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1] 在2002年12月7日公佈了空難的調查結果,調查認定機上乘客張丕林縱火導致空難的發生。

飛機歷史

失事飛機機型為麥道MD-82飛機註冊編號B-2138,使用兩具Pratt & Whitney JT8D|普惠JT8D|普惠JT8D-217A引擎,生產編號為49522/1702,是麥道公司授權上海飛機製造廠組裝的MD-82中的一架,中方組裝序列號為23。

失事飛機於1990年首飛,翌年7月21日交付,是北航30架MD-82中的一架。直至空難發生前,飛機共累計飛行26000個小時並完成16000個起降。3月27日至4月2日飛機曾進行5A檢查。

兩次被劫

飛機曾在1993年的一個月時間內被兩度劫機:11月12日,飛機在執行由長春飛往福州的「中國北方航空6353號班機」時,被韓書學和李向譽劫持至臺灣中正國際機場(現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機上一名乘務員被刺傷。26天後的12月8日,飛機在執行「瀋陽青島福州」航線的「中國北方航空6517號班機」時,被青島籍人高軍挾持至同一個機場。

搜救打撈

飛機殘骸在大連以東20公里處的黃海中被發現。

5月7日22時10分,「連港21」號拖輪首先到達現場,報告失事地點的準確位置,通知大連海上交管中心實施交通管制。第一具屍體在5月7日22時43分被搜救人員打撈起,而第一塊機身殘骸則在5月13日15時43分打撈出水。5月14日3時,飛機最重的一塊殘骸——飛機發動機被打撈出水。

5月8日11時,在大連港外側行駛的大連海事局「海巡021號」指揮船探測到飛機黑匣子的信號。飛機的第一個黑匣子(座艙通話記錄器)在5月14日15時05分被潛水員馬有堅撈出。16時45分,潛水員姜志勤報告摸到第二個黑匣子。17時15分,第二個黑匣子的信標器被潛水員姜志勤打撈出水;17時20分,海軍某部潛水員蘇景忠開始下水一起打撈第二個黑匣子。煙臺救撈局潛水員劉義志在18時浮出水面;潛水員蘇景忠仍在水底打撈第二個黑匣子。飛機第一個黑匣子在14日19時運到北京,送往民航總局航空安全技術中心進行分析。而飛機的第二個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器)則在5月18日14時52分被交通部煙臺救撈局潛水員陳受吉打撈出水。

空難的集中打撈和搜尋行動於5月25日20時結束。在打撈作業中,軍隊共出動船隻128艘,累計出船1331艘次、6955小時;軍民參加搜救打撈人員共計17838人次;抽調潛水作業人員64人,累計潛水作業672人次,作業時間697小時。共打撈出92位遇難者的遺體或遺骸及部分遇難者遺物,並將包括艙音記錄器、飛行數據記錄器、飛機發動機等在內的幾千件(片)飛機殘骸打撈出水。

事件經過

中國北方航空6136號班機(航班編號CBF/CJ6136)是一班由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往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的中國北方航空定期班機。班機在當天20時37分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起飛,預計21時40分抵達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

21時22分,飛機正在向機場進近中,此時班機高度約為1200米;突然,機長王永祥向大連周水子機場塔台報告,飛機客艙冒煙。緊接着又二次報告,飛機駕駛艙冒煙。21時24分,班機與塔台失去聯繫,並在雷達顯示屏上消失。駕駛員與地面最後通話說:「客艙有火!」。正在海上作業遼大甘漁0998號漁船上的船員們看到飛機急速墜入海中,並發出沉悶的巨響。

大連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在21時40分接到目擊者報告,並報有關部門核實。不久後有關部門啟動搜尋救援程序,遼寧省和大連市調集多艘船隻開往飛機失事海域展開搜救

飛機墜落在北緯38度57.063分,東經121度39.941分,飛機尾翼墜落在北緯38度57.129分,東經121度40.175分。墜落地點離機場的主跑道僅20公里。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xinhu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