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飛行記錄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黑匣子)
前往: 導覽搜尋
飛行記錄儀(俗稱黑匣子)原圖鏈接來自 海峽網 的圖片

飛行記錄儀英語:Flight Recorder;俗稱黑匣子,實為橘色)是安裝在航空器上,用於航空事故調查、維修及飛行試驗用途的設備。安裝的位置在空難時最常被完整保留下來的機尾上。1953年,世界上第一個飛航記錄器由澳大利亞研究實驗室的戴維·沃倫博士發明。

很多的空難發生後只有飛航記錄器能夠向調查人員提供飛機出事故前各系統的運作情況,因為空難時通常發生在一瞬間,飛行員和全部乘客都同時遇難而缺乏當事人的證詞,調查事故的原因會有很大困難,而飛航記錄器則可以向人們提供飛機失事瞬間和失事前一段時間里,飛機的飛行狀況、機上設備的工作情況等;駕駛艙通話記錄器能幫助人們根據機上人員的各種對話分析事故原因,以便對事故作出正確的結論。

研發歷史

1956年,沃倫與同事試驗了可保持4個小時語音和飛行數據資料的「黑匣子」雛形,但遭到澳大利亞航空界的排斥。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認為「這種設備並沒太大用處,無助於解釋事故的原因」。沃倫不得不尋求海外的支持。1958年,一名英國航空官員看到沃倫的發明後,同意資助沃倫在英國生產「黑匣子」[1]。隨後,沃倫率領團隊研製出了新的黑匣子模型。他們把飛航記錄器放進一個防震防火的盒子裡,並開始在全世界發售。

1960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一次空難後,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制要求所有民用和軍用飛機上都要安裝黑匣子的國家。之後的半個世紀裡,黑匣子在全球航空業都得到了普遍運用,並成為全世界所有民航和多數軍事飛機上的標準設備。

沃倫沒有為黑匣子申請專利,澳大利亞政府也沒有向他提供特別獎金,但在2002年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Officer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AO),表彰其對航空工業的貢獻。沃倫曾半開玩笑地表示,因為他為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工作時很多發明其實都失敗了,只要澳大利亞國防部不找他要錢就好。

記錄器

一架飛機上的飛航記錄器都包含兩個不同的部分,分別是飛行數據記錄器和駕駛艙通話記錄器[2]

  • 飛行數據記錄器(Flight Data Recorder,FDR)能記錄飛機的系統工作狀況和引擎工作參數等飛行參數,內容包括:空中飛行速度、高度、航向、發動機推力資料、俯仰與滾動資料、縱向加速度資料及許多參數資料,根據美國聯邦航空局對飛行數據記錄器的最低要求,必須包括壓力高度、空速、磁航向、加速度及經過時間等5項,除了上述五項,聯邦航空局另外再要求俯仰姿態、滾轉姿態、發動機動力及襟翼的位置。計錄器是由馬達帶動的8條磁道,磁帶全長約140米,可記錄60多種資料25小時。
  • 駕駛艙通話記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CVR),又稱座艙通話記錄器,儀器上的四條音軌分別記錄飛行員與航空管制員的通話,正、副駕駛員之間的對話、機組員對乘客的廣播,以及駕駛艙內各種聲音(引擎聲、警報聲)。記錄的時間約2小時,錄完後,會自動倒帶從頭錄起,若發生空難,之前的兩個小時會被完整保留,並持續發出訊號,直到斷電為止(記錄器所提供的電力足夠發出信號30日)。

功能

事故/空難調查:飛行記錄儀記錄的飛行速度、高度、俯仰、航向、垂直過載、傾側、操縱面的偏轉角、阻力、升力和發動機功率等信號,空難發生時候能把飛行記錄儀所記錄的資訊,經處理後送入飛行模擬器,重現失事的經過情況,以模擬分析墜毀前發生的因素。

維修參考:所記錄的數據資料能作為檢查維修提供重要的參考資訊

試飛記錄分析:在試飛中的產生的數據資料除一部分靠遙控天線裝置發回到地面外,大部分使用飛行記錄儀記錄下來,供進一步分析研究。

視頻

飛行記錄儀 相關視頻

飛行記錄儀上拍到的不一樣的鏡頭,這個真的不常有
飛行記錄儀給調查員帶來了重要信息,這可能是揭秘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