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外朝制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外朝制度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中外朝制度

性質: 漢承秦制

意義: 君主專製得以強化

漢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專製得以強化。[1]

基本信息 

漢初以來,漢承秦制,丞相權力很大。漢高祖劉邦和漢惠帝劉盈分別以功勞很大的蕭何、曹參為丞相,丞相威望極盛一時。漢景帝時,竇太后希望封王信為侯,漢景帝表示:"請得與丞相計之"。於是與周亞夫商議,周亞夫以劉邦"非有功,不得侯"的約定予以拒絕。 漢武帝幼年繼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權。《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漢武帝初年,任相,一次奏事,座談盡日,薦舉升遷官員,嚴重侵犯了皇帝用人權。漢武帝內心不滿,說:"你舉薦完了嗎?我要舉薦了"。丞相又請求占用少府之地擴建宅第,漢武帝憤怒說道:"你為何不占武庫之地呢?"

漢武帝成年主持政務後,有意改變丞相位尊權重的傳統。他頻繁換相,在位54年,先後任相13人其中四人正常死亡,3人免職,2人畏罪自殺,3人下獄處死。

漢武帝為進一步分散和限制相權,特意從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選用人才,擔任參與國家政治中樞主要決策的侍中、常侍、給事中等職,讓他們能夠出入宮禁參議要政。皇帝親自任命和直接指揮的高級將領也參與機要,大司馬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等,權勢均超過宰相。於是,和屬於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所構成的官僚機構"外朝"相對應的"中朝"得以形成。

"中朝"又稱"內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的近臣構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宮廷內先自作出決策。

尚書,本是皇帝身邊掌管文書的官員。"中朝"形成後,尚書地位日益上升,在"中朝"逐漸居於核心地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