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2年10月,其前身是創建於1929年的中山大學地理學系。此後,1974年開始招收環境保護方向的大學生,1979年環境科學研究所成立,1993年環境科學系成立。2002年10月,中山大學整合原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中的環境科學系、大氣科學系和環境科學研究所等學科機構,成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同年12月環境工程系成立。2005年12月,廣東省環境污染控制與修復技術重點實驗室獲准立項,並於2008年12月順利通過驗收。2009年學院組建新的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實驗中心,同年9月學院主體進駐大學城中山大學東校區。2015年,環境大樓在東校區新建落成。
專業介紹
學院按環境科學類(含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和大氣科學類(含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專業)進行大類招生,學生在完成本科一年半的學習後可在所屬學科內重選專業方向。學院設有四個本科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大氣科學專業和應用氣象學專業。
環境科學專業:
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興學科,研究「人類-環境」系統的發生、發展、調節、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在環境政策與法律、環境經濟和環境管理方面得到一定的訓練,具有較強的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護技術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環境科學專業分環境管理與規劃、環境生態兩個方向培養。
主要專業課程:(環境管理與規劃方向)環境學導論、自然地理學基礎、環境化學、環境監測及實驗、環境法、環境系統工程、大氣環境學、環境水力學、遙感[1]應用、環境經濟學等。(環境生態方向)環境學導論、生態學、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生物學、水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學、固體廢物處理工程、環境社會學等。
環境工程專業:
主要研究城市、區域和工礦企業的水、氣、 固體廢棄物及其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控制和治理。培養具有系統的環境工程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掌握數學、物理學、化學、化工原理、微生物學、機械製圖及土建等相關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科技開發和管理能力,能適應環境工程發展和環境保護建設需要的環境工程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環境工程導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環境工程微生物學[2]原理、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環境化學、水與廢水的物化處理、給排水管網工程、工程儀表及自動化。
大氣科學專業:
以地球大氣為研究對象,進行大氣探測、信息分析處理以及預測的現代學科。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外語基礎,掌握大氣科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大氣科學理論研究以及業務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大氣科學基礎、大氣探測、天氣學、動力氣象學、天氣分析與預報、衛星氣象學、雷達氣象學、熱帶天氣學、數值天氣預報、統計分析與預報、邊界層氣象學、空氣污染氣象學等。 應用氣象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外語基礎,掌握大氣科學基本理論以及較廣泛的應用氣象學基礎知識,對與應用氣象學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高新技術以及新興的應用氣象學業務有所了解,有較強的適應性,具備從事應用氣象學理論和應用研究以及業務工作基本能力的專業人才。
主要專業課程:大氣科學基礎、大氣探測、天氣學、動力氣象學、現代防雷技術基礎、信息系統防雷、建築物防雷設計、雷達氣象學、應用氣象學、環境氣象學、邊界層氣象學、空氣污染氣象學等。
對外交流
近幾年,學院各學科積極開展與國外及港澳台地區一些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合作、學術交流、互訪和人才聯合培養計劃,如東京大學、日本東北大學、韓國仁濟大學、釜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城市大學、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和德國科隆大學,美國大氣與海洋局、澳門特區政府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等。部分優秀本科生還可以參加學校的國際交流培養計劃,到美國、韓國、香港等的大學相關專業進行短期的交流學習,以及參加學院組織的到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互訪遊學和夏令營活動,豐富學生的國際視野。
視頻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遙感是什麼意思 ,搜狐,2019-11-19
- ↑ 環境科學與微生物學的交叉學科方向–環境微生物學的最新發展 ,搜狐,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