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市基督教會迦南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中山市基督教會迦南園地址位於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中山,廣東中山東區大鰲溪鄉,一八九O年,美國三藩市華橋林敏良回鄉探親,知石岐只在下基有安立甘教堂(即聖公會),林在美國三藩市經商,已在美以美會領受水禮,為人正直,信仰敬虔並熱心事奉,關懷家鄉,見此情況乃回美國將全家大小六口遷返鰲溪,將先祖遺下農地與英國循道會合作建教堂,附設益智小學,由林義務主持,並聘廖旭明負責學校。聖餐及水禮初由英國循道會傳教士英惠霖每半年來一次,後由潘察理、柏香利、陶佐治等英國牧師及華人牧師劉霞川負責。循道會先後派道劉星南、靳榮譜來協助。後來因有十多人信教,林敏良將小鰲溪住宅後屋地獻出建新堂。

歷史沿革

一九0二年新堂落成,林認為中國教會不宜倚賴外國西差,應謀自立。乃向華僑發動捐款,林本人先捐一百元大洋為倡導。一九一四年,信徒群向循道會教區要求,封立林為牧師,得同意在廣州增沙衛斯理會教堂(即循道會)由張楚賢、黎伯廉等牧師數人組成牧師團按立林為牧師。

林敏良受封為牧師後,更積極進行自立工作,向英國循道會提出要求,將鰲溪教會契據發還,被拒絕,當時林亦因教堂在小鰲溪村尾,地方邊僻,雖開辦亦無大發展,乃與信徒磋商建新堂,並得到廣州華人美以美會(即廣州的錫安堂)支持,在鰲溪信徒中選八人為建堂董事,林為總理,林即與鄉中父老商量,購得名晏山尾「長生會」地三華畝,用山泥填高建堂,全部費用為白銀一萬八千多元,大部份是林本人擔,其佘是華僑支持。教堂除有兩層鋼筋水泥瓦面結構的禮拜堂外,側有兩層高的洋房宿舍一座,用為男女傳道宿舍。一九二0年動工,一年完成,稱為「香山東鎮美以美來理會」。教堂落成時,林聘請著名奮興布道家宋尚節博士自開「培靈奮興會」。參與?會的有來自廣州、佛山、順德、南海和四邑等地信徒數百人,部份在夜間散會後到石岐及附近農村借宿,部份在堂內座椅過夜。是中山教會有史以來最盛大的「培靈退修會」。當時是由美以美會周荃馨牧師介紹由邏羅(即現在泰國)歸來的傳道人黃植生夫婦來任傳道及學校教師職,林為牧師。由於社會治安不寧,匪徒結隊成群晚上洗劫及擄人勒索,並揚言要將林擄走,林的長子林齊恩在港經商,為安全計要林全家遷香港,林擔心教會,先想將堂交與循會接辦?拒絕,後得美以美會周荃馨牧蚰?擔,鰲溪堂乃成為廣州錫安堂支堂,林遷香港退休,後去世。美以美會加入中華基督教會時鰲溪堂隸屬廣東協會第十區會。

黃植生夫婦到任後,將教堂園地種植荔枝樹,使成為園林式教堂,並續辦小學。學校於抗戰時缺經費停辦。當時因鰲溪是石岐郊區,位於五桂山邊緣,教堂鐘樓又有十字架,不少群眾為避空襲及淪陷時逃避日軍屠殺曾到避難,黃亦得國際救濟機構撥來麥米、麥糠及衣物以幫助。抗戰後學校無恢復,黃妻蔡翊明受中山縣攻張惠攻之妻聘為石岐一間小學校攻。教堂樓下由其女黃毓靈為產科診所。經濟困難的群眾或傷?者,黃父女亦幫以?藥或收容?,群人關係甚好。黃妻去世後,其女毓靈約於一九五六年左右申請往港,診所停辦,黃植生在鰲溪數十年深得群從好評,故曾當選多屆中山人民代表。

抗日戰爭時,信徒多遷往別處,教務在抗戰後己成為家庭會形式。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教堂為攻江公社使用,後又轉為公社衛生院,「文革」時黃先遷入鰲溪村後往南其女外。教堂處久失修,瓦面破爛己成危房,宿舍由攻江電話所改為平房使用,樓下曾一度為生產隊蘑房。 一九八二年香港播道會信徒到攻江度假村,鄭振雄先生約石岐李護法牧師往會見,經鰲溪,李邀請鄭先生前往視察,先生見堂環境幽雅又有果園,建後考慮鰲溪既無市場、郵局、更無醫院,一旦老人有事難處理,加上經費問題,乃改為提供國外教會人士借用開會的退修園地。落成後除中山教會用為會議場所,還辦了「義工培訓班」、「退修會」並接待本省及港澳教會人士開會退修,在促進改革與各地信徒團契交通,友好往來起很大作用。

聖公會

聖公會也稱為安立甘會或英國國家宗教,是基督新教的一個教派--聖公宗。與信義宗[1]、歸正宗同屬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創始並作為當時英國的國教,由英國國王擔任教會最高首腦。聖公會與天主教一樣相信使徒遺傳,特別在按立神職人員的續承上。聖公會實行三階級的聖職,主教(會督)Bishop,牧師(會長)Priest和會吏Deacon。

聖公會是和天主教差別最少的一種新教,除了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樣不崇拜偶像、不陳列耶穌受難像以外,使用的《聖經》(不適用於大中華地區)、教職人員服裝、宗教儀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樣,聖公會教會並不自認為屬於新教(Protestant),認為自己也是大公教會(即天主教),稱教宗為「羅馬主教」,不過教宗認為只要不承認教宗至高無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屬於新教[2]

參考文獻

  1. 信義宗,新浪博客,2008-04-01
  2. 新教六大派別,個人圖書館,201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