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門 (南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山門 (南京)
圖片1中山門.jpg

來自 圖蟲 的圖片

始建年代: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

舊稱:朝陽門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 


中山門,舊稱朝陽門,為南京明城牆明代十三座內城門之一,此門是瓮城連接城內的宮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往東可至外郭麒麟門。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門原為明代朝陽門瓮城,因城門位於南京城東,最先迎接太陽而得名。朝陽門瓮城現已不存,今三拱券城門系民國時期開闢,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向東北兩面拓展南京城時修築朝陽門。城門為單孔券門,門外還有一道。1928年(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為迎接從北平南下的孫中山靈柩,興建中山大道時,將原朝陽門瓮城拆除,修造三孔拱形磚門,並在門洞上嵌「中山門」的題字石額,修建中山碼頭通向中山陵的大道。


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守軍曾在此展開慘烈的南京保衛戰,侵華日軍從中華門、光華門、中山門攻入南京城。1996年,南京中山門成為滬寧高速公路進入南京城的入口,與城門外的金陵辟邪成為南京城的主要象徵之一。

歷史

中山門是南京明城牆的十三座城門之一,原名朝陽門,因其位於南京城東,最先迎接太陽。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向東北兩面拓展南京城時修建朝陽門。當時城門為單孔券門,門外還有一道。此門是瓮城連接城內的宮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


清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由朝陽門攻打南京。


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收復南京,皆在朝陽門外發生多次激戰。同治四年,清政府為增強朝陽門的防禦遂在門外增建外瓮城,但因城門距離護城河較近,若建成傳統的凸型瓮城恐進深不夠,所以這才築成了南京所有城門瓮城中外型唯一呈半橢圓形的瓮城,外瓮城城門與朝陽門城門也不在同一中軸線上,而是在外瓮城垣偏北的方向斜設。


光緒十八年(1892年)朝陽門城樓仿淮安府城樓樣式重建,分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均用城磚修葺。


清宣統三年(1911年),應武昌起義,徐紹楨帥江浙聯軍由朝陽門攻打南京


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國民政府將七處城門改名,並加以整修,其中朝陽門即改名為中山門,並沿用至今。同年因迎奉中山先生靈柩歸葬中山陵,國民政府將門洞狹小的朝陽門拆除,挖低門基,改築為三孔券門。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中山門建成後門額由譚延闓題寫。


1943年9月,中山門門額改為汪精衛的隸書石額。1946年,汪精衛的落款被鑿去,但他的「中山門」三個字則一直沿用了五十多年。


1996年,中山門的三道券門被改為滬寧高速公路進入南京城的入口,為方便城內外交通,在城門下方兩側另開全長1600米的雙線行車隧道,在工程的同時,原汪精衛的題字被換成了王獻之的集字。


周邊主要景點

原圖鏈接中山陵
原圖鏈接明孝陵

(一)中山陵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為8萬餘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中山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


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台、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


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二)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明孝陵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


(三)南京博物院是中國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全國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國家重點博物館。


南京博物院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占地13萬餘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大館,後因時局關係,僅建「人文館」,即現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該建築為仿遼代宮殿式,由着名建築師徐敬直設計,經建築大師梁思成修改,整個大殿雄偉壯觀,是近代建築史上的傑作,也是南博的標誌性建築,其結構部分按《營造法式》設計建造,細部和裝飾兼采唐宋遺風。[2]

參考資料

  1. 明孝陵 博雅文化旅遊網
  2. 南京博物院 江蘇旅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