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園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式園林 |
《中式園林》是2010年9月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隋郁、荀巍。
該書主要介紹了中式園林及其藝術特色等內容。
基本內容
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隋郁、荀巍
開本:16開
ISBN:9787538165326
所屬分類:圖書 > 建築 > 園林景觀
出版時間:2010-09-01
裝幀:精裝
頁數:253
書名:中式園林
內容簡介
中國園林在世人眼中是東方靈秀雅趣的代表,「雖由人做,宛天開」。國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意境,從殷周之苑到明清集大成的江南私家園林,造園之藝目成體系。園之布局,童先生從「園」字圖解釋之,「【口】(外框)者圍牆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中心口字)字居中為池。【衣】在前似石似樹」,言簡意賅的提煉出園林之構成要素:山水亭榭、樹木花草,這些正是理景的基本要素。
中式園林介紹
中國園林充分體現着天人合一的理念,體現着人們順應自然,以求生存與發展的思想。在造園技法上是模擬自然而高於自然,即「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它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為骨架,以植物材料為肌膚,在有限的空間裡創造無限的風光。又運用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分隔組合空間,形成多樣而統一的不同景點,可謂步移景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宋代以後,又在模擬自然的基礎上,強化人們精神思想和文化上的追求,形成寫意山水園,以詩詞歌賦命題、點景,作為造園的指導思想。達到詩情畫意的境地,已成為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
中國傳統的園林景觀設計深受傳統哲學和繪畫的影響,甚至有「繪畫乃造園之母」的理論,最具參考性的是明清兩代的江南私家園林。中式庭院有三個支流:北方的四合院庭院、江南的寫意山水、嶺南園林;其中以江南私家園林為主流,重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義於物,以物比德,人們把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種象徵。此時期私家園林受到文人畫的直接影響,更重詩畫情趣,意境創造,貴於含蓄蘊藉,其審美多傾向於清新高雅的格調。園景主體為自然風光,亭台參差、廊房婉轉作為陪襯。庭院景觀依地勢而建,注重文化積澱,講究氣質與韻味,強調點面的精巧,追求詩情畫意和清幽平淡質樸自然的園林景觀,有濃郁的古典水墨山水畫意境。
藝術特色
一、造園藝術,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然。山與水的關係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庭院園林假山設計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岩石的紋脈,儘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花木布置應是疏密相間,形態天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於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築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於自然,表現自然。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因與借、真與假、有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係。如此,則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透的作用。在漏窗內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台樓閣時隱時現,遠空藍天白雲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築,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台、閣、館、齋、舫、牆等建築。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築,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並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自然
與西方系統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然。松柏高聳入雲,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數里盛開,乃至於樹枝彎曲自如,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自然。
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庭院園林景觀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於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1]
參考文獻
- ↑ 天人合一:中式園林最大特點搜狐網,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