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樞性耳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樞性耳聾病變位於腦幹與大腦,累及蝸神經核及其中樞傳導通路、聽覺皮質中樞時導致中樞性耳聾。

診斷

中樞性耳聾 病變位於腦幹與大腦,累及蝸神經核及其中樞傳導通路、聽覺皮質中樞時導致中樞性耳聾。

(1)腦幹性中樞性耳聾:累及耳蝸神經核產生一側性的耳聾,程度輕;如果累及一側耳蝸神經核與對側的交叉纖維則產生雙側性耳聾,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聾多見,常見於腦橋、延髓病變。

(2)皮質性耳聾:皮質性耳聾對於聲音的辨距、性質難以辨別,有時雖然一般聽覺不受損害但對於語言的審美能力降低。由於一側耳蝸神經核纖維投射到雙側的聽覺皮質,一側聽覺皮質受損或傳導通路的一側受損產生一側或雙側聽力減退。[1]

病因

病變位於腦幹與大腦,累及蝸神經核及其中樞傳導通路、聽覺皮質中樞時導致中樞性耳聾。

鑑別

1.耳蝸性耳聾 由於耳蝸部位血液供應比較脆弱,很容易受損。凡是位於耳蝸的病變,都能引起耳蝸性耳聾。通常以高頻聽力首先受損,出現山谷狀的聽力缺損,典型的聽力圖在4000Hz處呈陡峭形下降。耳蝸性聽力障礙的電測聽試驗的特點為:

(1)復聰現象:聽力損失的程度因為刺激的聲強增加而減輕或消失;強聲耐量降低,患者在未達到正常人的強聲耐量(105~110dB)時就感到耳部疼痛。

(2)復聽:對於同一種音調病人感到聽到的聲音不一致,一高一低。

(3)病理性聽覺適應:在持續性的聲音刺激時,聽閾顯著增高。

2.神經性耳聾 損害耳蝸神經的病變均能導致神經性耳聾。

臨床特點為:

(1)高頻聽力首先受損,逐漸向中低音擴展,最後普遍降低。

(2)氣導大於骨導,但均縮短。

(3)具有明顯的病理適應性現象。[2]

預防

1、聾者,尤其是老人,出門必須注意。遠途旅遊,必須有人陪伴。

2、平時做好保健工作。

3、食療法已如上述。此外,尚有山藥粉、首烏粉作點心,也是很好的食療法。

4、戒除挖耳、掏耳的壞習慣。

5、睡眠要充足,臨睡忌進濃茶、咖啡、可可等飲料。

6、注意防止水漬入耳。

7、枕頭不宜太高或太低。

8、涵養性情,減少情緒波動。

9、慎用抗生素,尤其是對輕度聾者。

10、儘量減少噪音,尤其是對輕度聾者。

12、助聽器對聽力損失在40~80分貝之間的耳聾者最適合。對於早期聾病者,不宜急於配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