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樞為經穴名(Zhōngshū GV7)。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注。屬督脈。中即中間,樞即樞紐,此穴在第十椎下,相當於脊柱中部之樞紐處,故名
中樞穴的位置
位於人體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當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
中樞穴的名詞解釋
1、中樞穴: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王冰注。屬督脈。
2、穴位含義:督脈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脊背各部。
3、名解:中,指穴內氣血所處為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樞,樞紐也。中樞名意指督脈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脊背各部。
4、本穴物質為脊中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至本穴後則化為天之中部的水濕風氣,水濕風氣由本穴外輸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脈氣血外輸脊背的樞紐一般,故名中樞。
5、中樞穴,穴當脊中上一關節,為脊中的樞轉處,因名中樞。
中樞穴的功效與作用
1、緩解治療食欲不振、胃痛、腹脹滿、嘔吐、腰背痛、肝炎、膽囊炎、黃疸等。
2、按摩中樞穴的功效:生髮風氣,運化水濕。健脾利濕、清熱止痛。
中樞穴的配伍功效
1、中樞穴配命門穴、腰眼穴、陽陵泉穴、後溪穴:治腰脊痛。
2、中樞穴配中脘、足三里:可理氣和中、散寒止痛,主治胃痛、腹滿不欲食、胸腹冷痛。
3、中樞穴配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主治腹滿、飲食不振。
4、中樞穴配委中、腎俞:可補腎強腰、通經止痛,主治腰痛、脊強。
5、中樞穴配脊中、懸樞、至陽、筋縮、足三里:治消化系統疾患。
6、中樞穴配脊中、命門:治小兒腰以下軟癱。
7、中樞配天突:有溫陽行氣,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背與心相控而痛,胸悶氣急。
中樞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
1、中樞穴的療法原則: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2、中樞穴的針刺方法:中樞穴向上斜刺0.5—1寸。
3、中樞穴的艾灸方法:中樞穴,艾條灸5—15分鐘,中樞穴,艾炷灸3—5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