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正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正堂位於登封市區西南約12公里大金店鎮區東部街北側,坐北面南,北望嵩山,南臨潁河,東臨少陽河,西臨207國道,周圍皆為民居。地理坐標:北緯34°22′26.7"東經113°58′50.4",海拔:335米[1]

基本內容

中正堂建造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以中華民國委員長蔣中正的名字命名,由國民黨三十一集團軍(司令湯恩伯)第十三軍軍長石覺建造,為當時的十三軍軍部;十三軍下屬有八十九師、一百一十師、第四師,分別駐防於登封城高莊村、菜園村、玉皇廟村、十里舖村、盧店村、東金店街、告成鎮、文村等。十三軍在登封駐防四年(1941——1944年)。軍部駐紮在中正堂內,一些重要會議均在此召開;十三軍軍紀很壞,抓丁拉夫,敲詐勒索,登封百姓深受其害,加以當時連年蝗旱為災,民眾把受湯恩伯十三軍的禍害列為「水、害、蝗、湯(湯恩伯的軍隊)」四大災害,並有形容十三軍的順口溜:「十三軍一進村,不是逮雞子就是抓女人」 。1944年日寇侵占登封,十三軍不戰而潰,逃往他鄉,中正堂廢棄。新中國成立後,中正堂作為公有財產被大金店大隊、村委使用。2002年12月23日被登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登封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6月3日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

中正堂建造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磚瓦結構,中西合璧的中型禮堂式建築。該堂牆體全用中灰磚石灰粘縫壘砌,木構梁架,小灰瓦覆頂。為風火山、重檐、山面留門式建築,前後單步梁對五架梁,重檐金柱,無斗拱小式建築,帶有地方手法,山面略帶西洋式做法,木構架為地方手法,餡柱不詳。面闊九間(30.3米),進深三間(13.10米),建築面積396.93平方米。上層檐下置有方格形涼窗,涼窗下有瓦扣圍脊外裹麻刀灰,上層屋面正脊做法與圍脊同,垂帶為合瓦做法。各間前後各闢對襯的長方形拱券頂格子木窗一個,高1.62米,寬0.89米。東牆上第二、五、八間辟拱券門,高2.62米,寬0.89米;南面山牆正中辟拱券形門,高2.74米,寬1.64米,為進入該堂的正門,上置有板門兩扇,門上方有石匾「中正堂」三個楷書大字,落款位於左下方曰「石覺敬書」。門兩側各置長方形拱券頂格子木窗兩個。殿內有木柱兩排計16根,木柱上各置單步梁,柱下置青石覆盆柱礎。堂內全用與堂牆同規格的條磚平鋪,南部兩間原置有棚板,是當時軍官們居高臨下訓話的講台。該堂現為大金店振松幼兒園占用,堂頂瓦件鬆動,有漏雨現象。

中正堂為民國時期建的風火山重檐式、帶有地方手法、中西合璧的禮堂式中型建築,對研究民國時期嵩山地區地方建築手法及中西合璧建築具有重要的實物價值

視頻

中正堂 相關視頻

蔣中正被汪精衛打壓,不料一結婚瞬間扭轉局面,這結局着實猜不透
民國三十年胡適演講片段

參考文獻

  1. 河南登封啟動兩項文物維修工程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3-18
  2. 登封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道客巴巴,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