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秋之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評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秋之夜》根據賈承基話劇原著改編。改編:鷺羽舒。劇本由遼寧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

劇目介紹

評劇《中秋之夜》劇情介紹:

1954年,某漁村一個中秋節的晚上,李大伯望着天邊明月和身旁勤儉的兒媳,無限感慨。他兒子諾諾被國民黨抓走五年,音信皆無,月圓人不圓、,令人心碎。

突然鬼鬼祟祟進來一人,正是諾諾。親人相聚分外高興,但諾諾疑東怕西的神態;又使人不安。諾諾果然是個特務。相勸無效,遂捆起諾諾,剛要送走,又來一人自稱是縣政府工作人員,要找諾諾單獨談話。原來此人正是同時登陸的特務頭子,建逼諾諾進行反革命活動。事出緊急,諾諾終於揭穿特務頭子真面目,全家協力捉住特務。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中秋之夜 相關視頻

《唱響青春》評劇第3期
中國戲曲的魅力,水袖表演國色天香,太美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