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礦分析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礦分析實驗室元素分析實驗室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公用實驗室之一,為地球化學、岩石、礦產資源、環境等學科研究提供實驗方法和測試數據。主量元素分析。

實驗室主要任務

對國內外開放,為地球科學研究服務,提供高質量的檢測數據;與科研人員合作,開展元素分析測試新技術、新方法研究;輔導研究生使用儀器和學習元素分析操作方法。

用於主量及微量成分測試的儀器設備:

順序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

全譜直讀等離子體[1]發射光譜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二台(Z-8000、

雙波長雙光束分光光度計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LAMBDA5)等

配套設施:

裝備齊全的化學前處理實驗室:

XRF制樣間、ICP-OES制樣間、公用熔樣間、天平室等

化學分析實驗室

實驗室工作內容:

1. 實驗室建有一整套地質樣品的岩石礦物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對各類地學研究樣品進行常量到微量範圍的多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

2. 岩石礦物的主量及次量成分全分析(ICP-OES法,XRF法和化學分析法)

3. 單礦物成分分析

4. 天然水(湖水、河水、飲用水、地下水及滷水)無機成分分析

5. 冶金、化工、石油、環境、生物醫學、半導體、核材料分析等領域的成分分析

分析測試任務可在實驗室技術人員指導下由科研人員自己完成,也可以委託實驗室技術人員完成。已接待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多個科研單位和高校的科研人員在本實驗室進行分析測試工作。

應用方向

岩石礦物

相關資訊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Ins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地球科學研究院」)是『理論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科教融合』四位一體的新型國際化研究中心」,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現任所長底青雲、黨委書記張小雷。

截至2022年11月,研究所有在崗人員73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獲得者4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7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項、2003年劉東生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擁有中國發明專利授權1006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30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3件,國外專利授權181件。

研究所是由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於1999年6月整合而成的。

研究所的「十四五」定位與目標是「面向地球與行星科技前沿,面向資源能源、宜居環境、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發展地球與行星科學新理論,研發深地探測關鍵技術裝備與深空探測科學載荷,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