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師範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等師範學校簡稱中師,是培養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中等專業學校[1]。
改革開放之初,初中畢業上中師,是不少優秀學生的選擇,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才能考入中等師範學校。中師學生學習非常紮實,「可以說『吹拉彈唱』什麼都行」,在基礎教育領域大放異彩。
1980年教育部發出《關於辦好中等師範教育的意見》,1988年全國中師學校數量達到1065所,1995年有897所,在校學生人數高達80多萬。改革開放後的20餘年間,中師培養了數以百萬計合格畢業生。2008年,中等師範學校縮減至192所,高師院校則增至139所,中師學校在「撤併掛升」的轉型改制中逐漸退出教育歷史舞台。例如:毛澤東曾於1913年至1918年就讀五年的中等師範學校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於2000年升格為專科層次的普通高校,200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
任務
中等師範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必備的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能,熱愛兒童,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身體健康的小學教師。 同時,中等師範學校還應根據需要和可能承擔培訓在職小學教師的任務。
管理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中等師範學校規程》[2],中等師範學校的設立、變更與停辦,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並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
中等師範學校由省、市、自治區教育局(廳)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規章、制度,實行統一領導,省、地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分級管理。省、市、自治區直屬師範學校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其餘師範學校由地、市(州、盟)教育行政部門管理。
課程
中等師範學校一般設置下列課程:政治、語文及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數學及小學數學教材教法、物理、化學、生物、小學自然常識教材教法、外語、地理、歷史、心理學、教育學、體育、音樂、美術、教育實習。民族師範學校還有民族語文。
教學
中等師範學校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其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
視頻
中等師範學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完整版:大專、中專、中職、高職、職中 和職高的區別是什麼? ,升學樂中職網,2018-07-25
- ↑ 中等師範學校規程(試行) ,法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