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軸線上的紫禁城密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軸線上的紫禁城密碼坐落在在北京中軸線上的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自永樂十八年建成至今,經歷了明清兩朝更迭,見證了華夏600餘年的興衰榮辱。它不僅是中國名片一般的存在,更是世界五大宮之首,成為了世界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雖然故宮的設計者現不得而知,但無疑,它集中國古代建築技法之大成,代表着當時建築藝術的巔峰水準,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關於故宮的傳說很多,有人稱它內里共含房間9999間半,也有人稱,夜晚時分會在宮內見到古人,可無論如何,故宮永遠是中國人講不盡的一則故事。而它最令人着迷的,還要數其建築間那些隱秘的數字秩序……[1]

百尺為形化家為國

故宮是中央集權制度下的產物,但奇妙的是,它並沒有以「樓高百尺」做為審美,來追求建築上的宏大。以高度來說,故宮中的建築大部分以「百尺為形」為設計原則,即樓高大多控制在23~35米左右的範圍之內。以故宮中最高的單體建築午門,其主要起到皇帝親御門樓威懾戰俘之功用,但即便重要如此,其高度也僅有37.5米。除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之外,故宮內所有建築高度均在35米之下。

在其他維度上,故宮內建築的比例結構,亦有所講究。

古代封建社會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其中「化家為國」即「一姓為君,家天下」便是一個具象表現。因此,故宮整體被設計成兩個主要部分——前朝和後寢:前朝主要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後寢部分以乾清和坤寧兩宮為主,左右各分部有東西六宮,所有建築沿中軸線向兩側分布,建築等級則以中軸線上的為主,東西兩側為輔,兩邊各6座建築,中心6座建築,按照不同的功能和性質,自成院落。相互之間,既有分隔,又有甬道相連,極有規矩。

更令人驚嘆的是,前朝院落的長寬比,同後寢院落的長寬比驚人地一致,均為11:6。

具體體現在:後兩宮院落南起乾清門前檐柱柱列,至北端坤寧宮門後檐柱的距離為218米,東西向以東西廡後檐牆之間的距離計算,為118米,二者之比為11:6;而前三殿組成的院落南起太和門前檐柱柱列,北至乾清門前檐柱柱列的距離為437米,東西向以東西角庫的東西外牆計算為234米,二者之比也為11:6。並且,通過上組數據可以看出,前朝院落的面積,約為後寢院落的4倍。另外,後寢部分東西六宮的面積,也與後兩宮基本一致,這就說明,故宮中的建築結構是受某種模數控制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模數控制,更體現在當時的城市建築規劃上。在天安門外,存在一個外凸形狀的紫禁城外城,而外城的長寬比,也為11:6,外城的面積,為後兩宮面積的9倍。經推測,紫禁城中各宮院均以後兩宮的長寬數、面積數為基準,成比例進行規劃,以此來體現一姓皇權、唯我獨尊的觀念。

九五之尊君臨天下

古代帝王被視為真龍的化身,以天子自稱,更被稱為九五之尊。於是,九、五這兩個數字,便成為了紫禁城繞不開的話題。

故宮內的天安門城樓端門城樓午門城樓保和殿乾清宮等建築內的布局,均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這裡的「間」,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下理解的「房間」,按照古代制式,四根房柱合圍一間,強調的是房柱之間的三維空間。而「九五制」,也代表着建築的最高規制。此外,在各建築的外部結構上,也存在着九、五的數字秘密。

紫禁城前三殿院落東西總寬度234米,前三殿大台基東西寬為130米,二者之比為9:5;大台基南北長近228米,與前三殿院落東西總寬度基本相同,因此,大台基的長寬比基本也為9:5,而後兩宮與其台基的長寬比,同樣也為9:5。位於故宮中軸線上的幾大主要宮殿都出現9:5的比例, 對於測繪技術不甚發達的當時,故宮的建造比例,完全依靠當時匠人的精準技術,不可不說是一大奇蹟。

九五之尊的概念不僅存在於建築結構上,在故宮中的建築元素中,我們依舊能體會到古代皇權對這兩個數字的敏感性。

九龍壁

作為故宮內唯一的一塊單面照壁,九龍壁深受乾隆帝的喜愛。其正面由270塊琉璃塑塊拼接而成,九條高浮雕巨龍各戲一枚寶珠,其檐下有45塊龍紋拱墊板,縱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將9條龍分隔於5個空間……而這些數字,無不是九或五的倍數。這面照壁,也成為了故宮建築暗合九五之制的佐證。

門釘

紫禁城中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每座院落又有院門,而這每一道門板上的門釘數目,亦有所講究。根據《大清會典》中的記載,門釘的制式為:皇宮、壇廟大門門釘可橫九豎九,親王則橫九豎七,郡王、貝勒等次一級的為橫九豎五。紫禁城既身為皇家建築,每道門的門釘自然採用橫九豎九共八十一顆門釘的天子禮制,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

歷史之手巧書例外

故宮作為一個存在於世600年的建築群,難免會留下歷史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就成為了完美規劃中的小小例外。

太和殿的「異度空間

太和殿作為外朝中最為重要的宮殿,一向是紫禁城的門面所在,它代表着故宮建築群中的最高規制。按道理來講,它應該是「九五之尊」禮制的代表作,應嚴格按照「面闊九間」的規則建造。然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太和殿,卻有11間之多。

原來,太和殿曾先後4次遭遇大火,甚至在康熙18年(1679年)到康熙34年(1695年)長達16年的時間內被荒廢,直至時局穩定,太和殿才被重新修建。由於當時營造技法失傳、上等楠木材料十分稀有,難以負荷9間的承重壓力、要滿足防火需要等原因,所以太和殿被修建成了如今的「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的規制。

另外,按照規制,房脊上的吻獸多為9隻,而太和殿卻破天荒地採用了10隻吻獸。而多出的那一隻,名為「行什」,是雷震子的化身。它也承載着古時帝王對於防火防雷的美好願望。

東華門消失的一排門釘

紫禁城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門,分別為東華門西華門、午門和神武門。除東華門外,其餘三座城門均各有九橫九縱共計八十一顆門釘,只有東華門為八橫九縱七十二顆門釘,這令許多人好奇不已。

有傳說稱,東華門一向為宮廷內部運輸逝者所用,因此被稱為「鬼門」,採用陰數「八」,則能夠起到辟除災邪的作用。也另有傳言稱,有民國時期的照片顯示,東華門的門釘在彼時確為八十一顆,只不過在後來因為某些不為人知的關係,消失了一路而已。

無論如何,坊間傳言大多沒有實質性理論依據,也多為人們揣測。東華門門釘消失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皇權的一個符號,帶給人們的震撼和威懾力是其自帶的強大氣場,而「老祖宗」更多令人驚嘆的傳奇,還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挖掘。

同樣不可忽略的,還有故宮中所蘊含的人文精髓。其收藏的名人書畫、器物、或是建築本身,都是現代人窺探古代社會生活及文化氛圍的一個貓眼,是不可複製的、專屬於中華兒女的國家寶藏;是流淌在我們血液中,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靈感源泉。

橫琴香洲埠,力邀多位國家級大師及匠人,用石雕磚雕灰雕銅雕等傳統非遺技藝,傾心打造136席四合院落,融匯晉派、川派、徽派、海派、嶺南、五大中國傳統建築流派精髓,值得您細細品味。[2]

視頻

參考文獻

  1. 趣故宮:紫禁城的數字密碼,從1到9處處有玄機. 傳統文化圓桌派 [2020-01-20]. 
  2. 珠海微助手. 紫禁城沉睡600年的數字密碼. 2018-06-11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