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十一局 |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骨幹企業,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一師,成立於1948年解放戰爭東北戰場,先後三次出國參加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對越自衛反擊戰。1984年集體轉工,2001年改制為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隨中國鐵建整體上市,具有完成年產值千億元以上的施工能力。近年來,企業發展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信譽穩步提升,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長期保持在中國鐵建系統第一方陣,連續五年獲得中國鐵建工程承包板塊績效考核第一名。2021年7月,入選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杆創建行動標杆企業。
目錄
基本內容
成立時間:2001年08月01日
註冊資本:616238.2萬人民幣
法定代表人:何義斌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
組織機構代碼:179315087
經營範圍:可承接建築、公路、鐵路、市政公用、港口與航道、水利水電、電力、礦山、機電等各類別工程的施工總承包、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和相關的技術與管理服務;橋樑、隧道、公路路面、公路路基、鐵路鋪軌架梁、機場場道、鋼結構、建築裝飾裝修、園林綠化等專業工程施工;軍工涉密業務諮詢服務;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與地質環境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有關的岩土工程施工;爆破作業項目設計施工、安全評估、安全監理;鐵道、建築(建築、人防)、市政、公路等行業工程設計:建築裝飾、建築幕牆、輕型鋼結構、建築智能化系統、照明工程、消防設施等專項工程設計;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測繪;工程檢驗檢測;境外工程、境內國際招標工程;境外工程所需設備、材料的出口;境外工程所需勞務人員的派遣;各種土木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租賃;水泥製品和混凝土結構構件的生產製作;建築材料、金屬材料的銷售;鐵路運營與管理維護。(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中文名稱: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國家:中國
員工人數:12902
公司性質: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1948年7月
歷史名稱:中鐵第十一工程局
集團簡介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骨幹企業,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一師,成立於1948年解放戰爭東北戰場,先後三次出國參加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對越自衛反擊戰。1984年集體轉工,2001年改制為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隨中國鐵建整體上市。近年來,企業發展規模、效益質量和社會信譽穩步提升,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長期保持在中國鐵建系統第一方陣,連續五年獲得中國鐵建工程承包板塊績效考核第一名,連續兩個任期被評為中國鐵建「領軍企業」。
集團公司總部位於湖北武漢。下轄22個全資子公司(國內20個、國外2個)和10個工程分公司,12個國內區域指揮部,海外工程事業部、產業拓展事業部等2個事業部,以及投資公司、勘察設計院、襄陽管理部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集團公司註冊資本61.62億元,現有在冊員工1800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98人、高級職稱201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人、獲省部級專家榮譽30人。現有一級建造師1546人,以及註冊造價師、註冊會計師、爆破工程師和勘察設計類註冊工程師等668人。現有設備資產9486台套,價值54.62億元。全集團高新技術企業12家,所屬子公司均為A級納稅信用單位。擁有59類272項資質,包括鐵路工程、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等7項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年施工能力1000億元以上,工程項目分布在全國除港澳台以外的31個省級行政區域及新加坡、馬來西亞、肯尼亞、泰國等12個國家。
集團公司保持「一業為主、相關多元」的戰略定力,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鐵路、公路、城軌、市政、房建等主要板塊實現均衡發展,工程承包、勘察設計、房地產開發、工業製造、物流貿易、投資運營和新興產業「6+1」產業發展形態基本成型。工程承包領域,先後參建了成昆、京九、青藏等80餘條普速鐵路,京瀋、武廣、滬寧等60餘條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京珠、滬蓉西等100餘條高速公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1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武漢天河機場、昆明鐵路樞紐、南水北調等一大批機場、鐵路站場、水利電力工程,以及利比亞沿海鐵路、新加坡軌道交通、亞吉鐵路、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燃煤電廠、肯尼亞高速公路、泰國複線鐵路等海外工程。勘察設計領域,擁有鐵道行業甲Ⅱ級、公路、市政、建築行業甲級等資質,先後承擔了遵義高鐵新城綜合體、赤水市涼江大橋、柬埔寨七星海旅遊度假特區等勘察設計工作。房地產開發領域,在重慶、武漢開發建設了璧河國際、玖城壹號、香漫溪岸、梧桐苑、御湖等具有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樓盤。工業製造領城,自主研發了以橋樑施工、隧道施工、通用起重、鋼結構等為主的四大類、40餘個品種的特種施工裝備(產品),成功研製出全球首台集運梁、架梁於一身的千噸級設備——1000t箱梁運架一體機,市場占有率超過75%;成立的武漢重型裝備有限公司,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盾構維修再製造基地,具有存放保養、維修、再製造、零部件銷售、租賃、培訓、檢測檢驗「七位一體」專業能力。物流貿易領域,專注於大宗物資供應鏈集成服務,物流配送、工貿一體、國際貿易業務,已形成覆蓋全國,面向國際的經營格局;生產的外加劑、鋼構件兩大系列產品均獲得中鐵檢驗認證中心CRCC認證。投資運營領域,具有AAA企業信用評級(中國鐵建工程板塊唯一一家),銀行綜合授信達1000億元,具備規劃、投融資、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優勢,投資業務涵蓋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片區開發等多個領域。新興業務領域,在生態保護、城軌運維、裝配式建築、智慧停車和「兩新一重」等領域實現突破,具備城市級智慧停車設施普查及專項規劃、投融資、設計、建設、信息化升級改造、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優勢。
集團公司在地下空間建造、高速鐵路、鋪架工程、「四電」工程、中低速磁懸浮、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優勢。截至2020年12月,完成鐵路鋪軌27000餘公里,完成城市軌道鋪軌2600多單線公里,被譽為「鋪架勁旅」。承建國內外各類橋樑2000餘座,鐵路、公路及城市地鐵隧道3000餘座,承建10公里以上隧道20餘座,近年來每年承建隧道260餘公里,橋樑230餘公里。是全國首批進入鐵路「四電」集成、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的「四電」施工企業,具備通信工程、機電工程、鐵路電務工程、鐵路電氣化工程等專業施工能力。累計完成盾構掘進500多公里,產值規模與專業能力處於同行業前列。承(參)建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武漢光谷綜合體(亞洲最大的市政交通綜合體)、武漢動車段(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承擔工作量最多的動車檢修基地)、長沙磁浮(國內第一條自主設計、自主製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中低速磁懸浮)、廣州地鐵18號線(160km/h的國內最快時速)、南沙港鐵路跨西江特大橋(主跨600米,世界最大跨度鐵路混合梁斜拉橋)、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我國首例40m箱梁高速鐵路跨海大橋)、武漢常青路高架轉體橋(刷新了轉體最不平衡、轉體橋面最寬、跨越特等站鐵路股道數量最多三項轉體橋世界紀錄)等標誌性工程。
集團公司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着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級科研平台,鐵路鋪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省級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15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詹天佑獎20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142項,其中發明專利134項;編制國家及行業標準18項,獲國家級工法17項。在青藏鐵路建設中,承擔了523km的正線鋪架任務,鋪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攻克和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其中智能化鋪架綜合施工技術、地下空間裝配支護技術和網絡化拓建技術、大跨度橋樑轉體技術、新型軌道交通制運架設備及成套建造技術、複雜地質盾構施工技術、地鐵車輛段建造技術、高鐵40米簡支箱梁運架成套裝備製造等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集團公司深入踐行「誠信、創新永恆,精品、人品同在」的價值觀,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優秀施工企業」「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湖北省最高質量獎「長江質量獎」等榮譽百餘項。獲魯班獎17項、國家優質工程獎66項。連續6屆保持「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累計21次進入鐵路信用評價A級行列,長期保持水利水電AAA級信用和公路市場AA級信用。先後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武漢抗疫期間,組織1.8萬多人次,緊急馳援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搶建、改造10座「方艙醫院」和隔離點,按時保質交付床位1萬餘張,彰顯了央企擔當。
進入新時代,集團公司將大力傳承鐵道兵紅色基因,積極弘揚以楊連第「登高精神」為重要內涵的企業特色文化,始終牢記「貢獻社會、報效祖國,發展企業、富裕員工」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實「以人為本、守法誠信、關愛環境、建造精品」的管理方針,着力打造具有行業重要影響力的一流綜合建築產業集團。
發展歷史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一師,創建於1948年7月。1984年1月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改編為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2001年8月註冊改制為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五十多年來,先後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美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擔負戰時鐵路運輸和搶修任務。在朝鮮戰場上創造了「炸不斷、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並湧現出以著名「登高英雄」楊連弟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先後參建了成昆、京九、青藏等80餘條普速鐵路,京瀋、武廣、滬寧等60餘條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和高速鐵路,京珠、滬蓉西等100餘條高速公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1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武漢天河機場、昆明鐵路樞紐、南水北調等一大批機場、鐵路站場、水利電力工程,以及利比亞沿海鐵路、新加坡軌道交通、亞吉鐵路、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燃煤電廠、肯尼亞高速公路、泰國複線鐵路等海外工程。
集團業務
集團公司保持「一業為主、相關多元」的戰略定力,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鐵路、公路、城軌、市政、房建等主要板塊實現均衡發展,工程承包、勘察設計、房地產開發、工業製造、物流貿易、投資運營和新興產業「6+1」產業發展形態基本成型。
集團宗旨
集團公司以「實事求是、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工作方針,以「以人為本、守法誠信、關愛環境、建造精品」為企業管理方針,從而使每一項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率達100%,優良率達91%以上。建造出了建設單位和社會各界滿意的優質工程、樣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集團榮譽
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優秀施工企業」「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湖北省最高質量獎「長江質量獎」等榮譽百餘項。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7項、國家優質工程獎66項。連續6屆保持「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累計21次進入鐵路信用評價A級行列,長期保持水利水電AAA級信用和公路市場AA級信用。
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15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詹天佑獎20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142項,其中發明專利134項;編制國家及行業標準18項,獲國家級工法17項。在青藏鐵路建設中,承擔了523km的正線鋪架任務,鋪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攻克和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其中智能化鋪架綜合施工技術、地下空間裝配支護技術和網絡化拓建技術、大跨度橋樑轉體技術、新型軌道交通制運架設備及成套建造技術、複雜地質盾構施工技術、地鐵車輛段建造技術、高鐵40米簡支箱梁運架成套裝備製造等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主要戰績
1953年11月11日,鐵一師完成朝鮮鐵路修復工程,奉命回國,進駐陝西省寶雞一帶。至此,部隊從戰時擔負鐵路保障轉入平時參加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廣大指戰員發揚我軍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忠實地履行「既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又是社會主義的保衛者」的光榮職責,那裡需要哪裡去,哪裡艱苦那裡安家,從林海雪原到金沙江畔,從天山腳下到東海之濱,處處留下光輝的足跡。先後參加了黎湛、鷹廈、外福、貴昆、成昆、襄渝、兗石及青藏一期、南疆等鐵路建設,擔負東川支線、羊場支線及8條鐵路專用線的施工和昆一、碧河鐵路的修復工程。參加修建的成昆鐵路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襄渝線錨固樁施工技術和「布氏硬度計測試裝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64年下半年,美國侵越戰爭擴大,根據中越兩國政府協議,鐵一師二團奉命於1965年10月入越,在越南北方實行362公里的鐵路保障任務,湧現出一等功臣5人,二等功臣8人,三等功臣1493人,先進集體141個,為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戰爭的最後勝利建立了不朽功勳。
1979年2月,為了保衛中國邊境的安寧,鐵一師二團(含五團四營)又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戰,圓滿完成了搶修、遮斷和搶建任務,受到昆明軍區兩次通報表揚。
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和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中,鐵一師官兵為了戰爭的勝利、人民的幸福、祖國的繁榮,立下了不朽的功績,有831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
參考文獻
- ↑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