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間業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間業務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中間業務是指銀行不運用或較少運用自己的資產,以中間人的身份客戶辦理收付和其他委託事項,提供各類金融服務並收取手續費的業務。

中間業務的特點

中間業務具有以下特點:

不運用或不直接運用銀行的自有資金;

不承擔或不直接承擔市場風險;

以接受客委託為前提,為客戶辦理業務;

以收取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等)、賺取價差的方式獲得收益;

種類多、範圍廣,在商業銀行營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中間業務的作用

中間業務的出現為商業銀行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有利於增加資產的流動性,改善負債結構,提高市場效率,並能滿足市場參與者多方面的需要。中間業務是中間業務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提高了銀行的競爭能力;促進了市場參與者的優化。

中間業務的類型

按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功能和形式分類,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一、支付結算類中間業務

支付結算類業務是指由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因債權債務關係引起的與貨幣支付、資金劃撥有關的收費業務。

(一)結算工具。結算業務藉助的主要結算工具包括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和支票。

1、銀行匯票是出票銀行簽發的、由其在見票時按照實際結算金額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2、商業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商業匯票分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

3、銀行本票是銀行簽發的、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4、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辦理支票存款業務的銀行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

(二)結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結算方式和異地結算方式。

1、匯款業務,是由付款人委託銀行將款項匯給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種結算業務。匯款結算分為電匯、信匯和票匯三種形式。

2、托收業務,是指債權人或售貨人為向外地債務人或購貨人收取款項而向其開出匯票,並委託銀行代為收取的一種結算方式。

3、信用證業務,是由銀行根據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向收益人開立的載有一定金額,在一定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在指定地點付款的書面保證文件。

(三)其他支付結算業務,包括利用現代支付系統實現的資金劃撥、清算,利用銀行內外部網絡實現的轉賬等業務。

二、銀行卡業務

銀行卡是由經授權的金融機構(主要指商業銀行)向社會發行的具有消費信用、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銀行卡業務的分類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幾類:

(一)依據清償方式,銀行卡業務可分為貸記卡業務、准貸記卡業務和借記卡業務。借記卡可進一步分為轉賬卡、專用卡和儲值卡。

(二)依據結算的幣種不同,銀行卡可分為人民幣卡業務和外幣卡業務。

(三)按使用對象不同,銀行卡可以分為單位卡和個人卡。

(四)按載體材料的不同,銀行卡可以分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

(五)按使用對象的信譽等級不同,銀行卡可分為金卡和普通卡。

(六)按流通範圍,銀行卡還可分為國際卡和地區卡。

(七)其他分類方式,包括商業銀行與盈利性機構/非盈利性機構合作發行聯名卡/認同卡。

三、代理類中間業務

代理類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託、代為辦理客戶指定的經濟事務、提供金融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的業務,包括代理政策性銀行業務、代理中國人民銀行業務、代理商業銀行業務、代收代付業務、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代理其他銀行銀行卡收單業務等。

(一)代理政策性銀行業務,指商業銀行接受政策性銀行委託,代為辦理政策性銀行因服務功能和網點設置等方面的限制而無法辦理的業務,包括代理貸款項目管理等。

(二)代理中國人民銀行業務,指根據政策、法規應由中央銀行承擔,但由於機構設置、專業優勢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銀行指定或委託商業銀行承擔的業務,主要包括財政性存款代理業務、國庫代理業務、發行庫代理業務、金銀代理業務。

(三)代理商業銀行業務,指商業銀行之間相互代理的業務,例如為委託行辦理支票托收等業務。

(四)代收代付業務,是商業銀行利用自身的結算便利,接受客戶的委託代為辦理指定款項的收付事宜的業務,例如代理各項公用事業收費、代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財政性收費、代發工資、代扣住房按揭消費貸款還款等。

(五)代理證券業務是指銀行接受委託辦理的代理發行、兌付、買賣各類有價證券的業務,還包括接受委託代辦債券還本付息、代發股票紅利、代理證券資金清算等業務。此處有價證券主要包括國債、公司債券、金融債券、股票等。

(六)代理保險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保險公司委託代其辦理保險業務的業務。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可以受託代個人或法人投保各險種的保險事宜,也可以作為保險公司的代表,與保險公司簽訂代理協議,代保險公司承接有關的保險業務。代理保險業務一般包括代售保單業務和代付保險金業務。

(七)其他代理業務,包括代理財政委託業務、代理其他銀行銀行卡收單業務等。

四、擔保及承諾類中間業務

擔保類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為客戶債務清償能力提供擔保,承擔客戶違約風險的業務。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備用信用證、各類保函等。

(一)銀行承兌匯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兌申請人)簽發,並由承兌申請人向開戶銀行申請,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商業匯票。

(二)備用信用證,是開證行應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為信用證的收益人而開具的一種特殊信用證,以保證在借款人破產或不能及時履行義務的情況下,由開證行向收益人及時支付本利。

(三)各類保函業務,包括投標保函、承包保函、還款擔保履、借款保函等。

(四)其他擔保業務。

承諾類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信用的業務,主要指貸款承諾,包括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

(一)可撤銷承諾附有客戶在取得貸款前必須履行的特定條款,在銀行承諾期內,客戶如沒有履行條款,則銀行可撤銷該項承諾。可撤銷承諾包括透支額度等。

(二)不可撤銷承諾是銀行不經客戶允許不得隨意取消的貸款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包括備用信用額度、回購協議、票據發行便利等。

五、交易類中間業務

交易類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風險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主要包括金融衍生業務。

(一)遠期合約,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個特定時間以約定價格買賣約定數量的資產,包括利率遠期合約和遠期外匯合約。

(二)金融期貨,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標為標的的期貨合約。

(三)互換,是指交易雙方基於自己的比較利益,對各自的現金流量進行交換,一般分為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

(四)期權,是指期權的買方支付給賣方一筆權利金,獲得一種權利,可於期權的存續期內或到期日當天,以執行價格與期權賣方進行約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的交易。按交易標的分,期權可分為股票指數期權、外匯期權、利率期權期貨期權、債券期權等。

六、投資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務主要包括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七、基金託管業務

基金託管業務是指有託管資格的商業銀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託,安全保管所託管的基金的全部資產,為所託管的基金辦理基金資金清算款項劃撥、會計核算、基金估值、監督管理人投資運作。包括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和其他基金的託管業務。

八、諮詢顧問類業務

諮詢顧問類業務指商業銀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譽等方面的優勢,收集和整理有關信息,並通過對這些信息以及銀行和客戶資金運動的記錄和分析,並形成系統的資料和方案,提供給客戶,以滿足其業務經營管理或發展的需要的服務活動。

(一)企業信息諮詢業務,包括項目評估、企業信用等級評估、驗證企業註冊資金、資信證明、企業管理諮詢等。

(二)資產管理顧問業務,指為機構投資者或個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資產管理服務,包括投資組合建議、投資分析、稅務服務、信息提供、風險控制等。

(三)財務顧問業務,包括大型建設項目財務顧問業務和企業併購顧問業務。大型建設項目財務顧問業務指商業銀行為大型建設項目的融資結構、融資安排提出專業性方案。企業併購顧問業務指商業銀行為企業的兼併和收購雙方提供的財務顧問業務,銀行不僅參與企業兼併與收購的過程,而且作為企業的持續發展顧問,參與公司結構調整、資本充實和重新核定、破產和困境公司的重組等策劃和操作過程。

(四)現金管理業務,指商業銀行協助企業,科學合理地管理現金賬戶頭寸及活期存款餘額,以達到提高資金流動性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九、其他類中間業務

包括保管箱業務以及其他不能歸入以上八類的業務。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風險特徵 一、自由度較大:金融衍生工具類中間業務,多數不需要相應的準備金,且無規模限制,導致部分業務過度膨脹,帶來潛在風險。

二、透明度差:中間業務很多都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許多業務不能在財務報表上得到真實反映。此外,電子轉賬系統、網上銀行等創新手段增加了中間業務的隱蔽性與複雜性。

三、風險分散:中間業務涉及多個環節,銀行的信貸、資金、財會、計算機等部門都有所涉及,風險點多,分布範圍廣,防範難度較大。

四、風險滯後:大多數中間業務在會計核算中被列為表外業務,相應風險在短時期內不易暴露,且中間業務風險點多,操作自由度大,在日常經營管理中不易進行全面及時的監測,風險很容易積累並在某一時點集中爆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