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豐都車前

來自 游訊網 的圖片

中文名:豐都車前

拉丁學名:Plantago fengdouensis

(Z.E. Zhao & Y. Wang) Y.

Wang & Z. Yu L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車前目

科:車前科

屬:車前屬

種:豐都車前

命名者及年代:(Z.E. Zhao & Y.

Wang) Y. Wang & Z. Yu Li,2004

同義學名:Plantago erosa var.

fengdouensis Z.E.Chao & Yong Wang

豐都車前(學名:Plantago fengdouensis (Z.E. Zhao & Y. Wang) Y. Wang & Z. Yu Li)是車前科車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乾燥時植株變黑。不定纖維根多數,可達1毫米直徑。根狀莖直立,長1-2.5厘米,直徑可達1.2厘米,先端淺棕色。葉多,基部,平展或直立,幼時綠色。花序1-7,直立,上升或弓形;花序梗長4-15厘米,具條紋,無毛。通常的蒴果2-3,種子,紡錘形_橢圓形,長3-4毫米,在中部以下的周裂。種子黑褐色,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時具角,縱向1,槽在腹側;子葉平行於腹側(即種臍面)。 豐都車前草是一種分布極為有限的兩棲植物,僅分布於中國重慶市三峽壩區豐都縣(名山鎮鳳尾壩)、忠縣(烏揚鎮塘土壩)、巴南區(梓桐村對河壩)和江津區(支坪鎮塗家村大中壩)四個彼此隔離的長江江心島上。豐都車前適宜生長於冬季暖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而又光照充足的河岸地帶。最適宜豐都車前生長發育的溫度為20-32℃。 豐都車前作為三峽庫區消漲帶特有草本植物,是研究植物對特殊環境生態適應和生態進化較好的試驗材料。 豐都車前的野外分布十分狹窄,生境破碎,個體數量稀少。因三峽工程建設、蓄水,陸續被完全淹沒,致使豐都車前是因三峽工程建設而導致原始生境毀滅、自然種群滅絕的草本植物。 [1]

目錄

豐都車前植物學史

分類學

李振宇等人於2001年4月在三峽庫區重慶市豐都縣城東長江江心沙灘上發現車前屬(Plantago L.)一新植物,趙子恩等(2002)將其作為疏花車前(Plantago erosa Wall.)的變種發表,命名為豐都車前(Plantago erosa var. fengdouensis Z.E.Chao & Yong Wang)。該類型在《中國植物志》(李振宇,2002)中尚無記載。李振宇等人對移栽的活體及更多的標本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研究,認為該變種與疏花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 ssp. erosa (Wall.) Z. Y. Li (Plantago erosa Wall.))明顯不同。豐都車前與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的區別在於前者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為寬的2.5倍以上,無毛或於裂片彎缺附近具短毛,花序梗無毛,花冠淡黃色,花葯長1.5-2.5毫米,黃色,種子長2.1-2.8毫米,腹面具一縱槽;後者葉片寬卵形至寬橢圓形,長不及寬的2倍,與花序梗散生短柔毛,花冠白色,花葯長1-1.2毫米,種子長(1.2-)1.5-2毫米,腹面隆起,故應作獨立的種處理。

豐都車前的葉基生呈蓮座狀,穗狀花序細圓柱狀,花冠無毛,兩子葉在種子中與腹面(種臍面)相平行,無疑屬於車前亞屬(Plantago subgen. Plantago)。豐都車前的葉形在一定程度上像sect. Mesembrynia (Decne.) Rahn(如苣葉車前Plantago perssonii Pilger)和sect. Virginia Barnéoud(如紅籽車前Plantago rhodosperma Decne.)少數種,但在後兩個組,花絲着生於冠筒內面近頂端,子房近頂端於近軸側有一分隔室或其退化殘跡(Pilger,1937;Rahn,1995),而sect. Virginia的花為異型花,其中閉鎖花較為常見。

豐都車前的花為同型花,均為開花受精的花,花絲着生於冠筒內面近基部,子房近頂端近軸側無分隔室或其退化殘跡,符合sect.Plantago的特徵。豐都車前的葉較狹長,種子較大,其腹面具1縱槽,略成船形,與已知sect. Plantago的國產種(如車前Plantago asiatica L.,尖萼車前Plantago cavaleriei Lévl.)等均不同。其植株干後變黑和種子較大,接近分布於歐洲南部的濕生車前(Plantago cornuti Gouan),但後者葉卵狀披針形,邊緣全緣或淺波狀,具5-7條脈,苞片寬卵圓形,花冠裂片卵圓形,蒴果橢圓球形,於基部上方周裂、種子腹面近平坦,不成船形,顯然不同。

遷地史

2001年4月,李振宇等人將在淹沒帶中發現的所有豐都車前植株移至武漢植物園進行遷地保護。 自然棲息地在2003年6月被水利工程永久淹沒。這些活植物分別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和北京植物園保存,並於2008年重新引入豐都。

豐都車前形態特徵

豐都車前 多年生草本植物;乾燥時植株變黑。不定纖維根多數,可達1毫米直徑。根狀莖直立,長1-2.5厘米,直徑可達1.2厘米,先端淺棕色。葉多,基部,平展或直立,幼時綠色,老時有時略帶紫色;薄片薄紙質或紙質,披針形到線狀披針形,長4-15厘米,寬1-4厘米,頂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狹楔形或下延,邊緣具牙齒到銳裂,每側具1-5三尖。棱狀到線形的裂片,很少倒伏,兩面無毛或白色短柔毛靠近裂片之間的竇,神經3(-5);葉柄1.5-10厘米,基部陰道具膜質邊緣。

花序1-7,直立,上升或弓形;花序梗長4-15厘米,具條紋,無毛;穗狹圓柱形,長2-15厘米,軸無毛;花上部密,下部疏鬆;苞片卵形三角形,長2-3毫米,僅上緣具短毛,龍骨狀寬而厚,延伸。到苞片頂端,但不突出。萼片4,橢圓形,無毛,長2.2-2.7毫米,前面的長,可達2毫米寬,先端近尖或圓形,龍骨寬和厚,延伸到或近先端,不突出。

花冠淡黃色,無毛;筒部稍長於花萼;裂片狹三角形,長1.4-1.6毫米,先端漸尖,具一明顯的中脈,直立,花期後反折。雄蕊貼生於花冠筒在基部以上0.5毫米,外露;花葯橢圓形卵形,1.8-2.2毫米,打開時寬卵形,先端具狹三角形附屬物,基部心形,黃色,乾燥時黃棕色。胚珠2-4(-6);花柱可達6.5毫米長。通常的蒴果2-3,種子,紡錘形或橢圓形,長3-4毫米,在中部以下的周裂。

種子黑褐色,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有時具角,縱向1,槽在腹側;子葉平行於腹側(即種臍面)。

豐都車前生長環境

豐都車前生境地均為季節性水淹小島,即每年6月份開始水淹,10月份露出水面,水淹時間1-4個月,土壤為江水帶來的沙石發育而成的初骨土。豐都車前適宜生長於冬季暖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而又光照充足的河岸地帶。最適宜豐都車前生長發育的溫度為20-32℃。生長的適宜土壤為地下水位高但保水能力弱、通氣性好而肥力差的河岸石縫間沙土。由於江水淹沒和洪水沖刷,小島上植物種類較少。對所發現的3個原生居群的群落調查表明,豐都車前常與秋華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 (Franch.) P. Y. Zhang et Y. J. Zhang)和球結苔草(Carex thompsonii Franch.)組成疏灌草叢。群落總體表現為物種組成少、植被蓋度低且層次簡單的特徵,這符合生境單一、土壤發育年輕和季節性水淹干擾的長江消漲帶的環境特點。調查也發現豐都車前在自然環境中呈叢生聚集分布,超過85%的個體生長於方圓2.5米內的地段,少數則零星散生於距中心分布點30米以內的石縫間。

豐都車前分布範圍

豐都車前草是一種分布極為有限的兩棲植物,僅分布於中國重慶市內三峽壩區豐都縣(名山鎮和平村鳳尾壩)、忠縣(烏揚鎮塘土壩)、巴南區(梓桐村對河壩)和江津區(支坪鎮塗家村大中壩)四個彼此隔離的長江江心島上。

豐都車前生長習性

在自然條件下,豐都車前在4月上旬開始開花,5月上旬開始結實,在夏季洪水到來前,極少種子能夠成熟。從5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間接性水淹期間,豐都車前地上部分枯萎或腐爛,地下發達的根系深扎於石縫間,洪水退後,再由根頸基部萌生新芽,開始新一輪的生長發育。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遷地保護條件下,豐都車前的開花結實起始時間與自然居群幾無差異,只是無水淹干擾時植株生長不良,大部分葉片枯萎的現象,果期比車前和北美車前的要長得多,結實3個月種子才能成熟。果期長必將增加植物獲得有生殖能力種子的風險。

在三峽植物園管理處定植的豐都車前,一般2月份恢復生長,3、4、5月下旬分別為開花始期、開花盛期、開花未期,4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種子生長與成熟期,6月中旬植株開始枯黃,8月下旬植株完全枯黃,9月中旬從基部始發新葉,10月上旬出現萌櫱,12月底進入休眠期。車前、疏花車前物候期相對滯後。豐都車前2月中下旬萌櫱結束,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進入生長高峰期,4月生長基本平穩,5月後生長緩慢,6月中旬後基本停止生長。豐都車前生長節律。

花粉活力與柱頭可受性

豐都車前在花葯未開裂前花粉已有較高活力(約80%),花葯開裂後的0-3小時內花粉活力增至最強,有的達到90%以上,開花後24小時內保持在30%以上。第2天開始花粉活力急劇下降,1.5天後不到20%,至第3天幾乎沒有活力。

豐都車前在花瓣展開前柱頭可受性已達最高,之後逐漸減弱。其中,大部分柱頭在花瓣展開時已枯萎失活喪失可受性,少部分在花葯開裂後仍具較弱可受性。花粉活力最高期滯後於柱頭最佳可受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自花傳粉而導致種群衰退。但有少部分重疊,也為自花授粉提供可能,在外界環境突變時保障了種群的生殖成功。

花粉散出變化 豐都車前花朵開放後花葯立刻相繼開裂,花粉不斷散出。4小時內花粉散出量為總量的1/6,1天後單花花粉剩餘量約為開花前單花花粉量的1/2,說明豐都車前在開花後第1天內花粉散出量大,這與豐都車前開花後的花粉活力變化保持一致,保障了豐都車前傳粉過程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豐都車前栽培技術

苗木定植與管理:選擇地下水位較高,通氣性好的溝邊沙土地帶,1.2米開箱作床,秋冬季定植,澆足定根水,若遇晴天乾旱,注意及時補水。 後期管理:生長期需施追肥3次,以尿素為主,適時鬆土除草,夏季應及時搭設遮蔭棚,勤澆水防治高溫傷苗,冬季及時搭建溫棚,苗蔸培土防治低溫侵襲。

豐都車前病蟲防治

苗木生長季節噴65%代森銨水劑500倍液防治葉斑病,澆灌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根腐病,噴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蚜蟲。

豐都車前主要價值

豐都車前作為三峽庫區消漲帶特有草本植物,是研究植物對特殊環境生態適應和生態進化較好的試驗材料。

豐都車前保護現狀

豐都車前的野外分布十分狹窄,生境破碎,個體數量稀少。因三峽工程建設、蓄水,陸續被完全淹沒,致使豐都車前曾被認為是所發現的因三峽工程建設而導致原始生境毀滅、自然種群滅絕的唯一草本植物。2015年,在重慶市江津支坪鎮塗家村附近,長江與綦江交匯處的沖積小島——大中壩上,發現殘留有豐都車前一小種群。發現該小島屬於季節性水淹小島,主要受夏季洪訊的影響,出現一段時間的水位上漲導致水淹;附近工業、農業的發展嚴重威脅到該野生小種群的生存。

豐都車前作為三峽庫區消漲帶的特有稀有植物,分布於庫區水位淹沒線以下重慶市忠縣至巴南區的3個長江江心島上的種群因三峽工程建設而導致自然生境和野生居群全部消亡,其中稍下游的2個江心島已於2003年6月被水淹沒,最上游的巴南居群於2006年因三峽水庫的第三次蓄水而淹沒。

豐都車前植株矮小,種子光滑且顆粒大,不利於風力和流水傳播,制約了種子的長距離輸移;而種子表面厚厚的粘液便於種子隨人和動物的傳播,這可能是豐都車前在群落內分布格局的主要成因。

種質保存技術研究。長期安全全面地保存僅有的資源是瀕危植物保護的重要目標,也是開展遷地保護研究的基礎和主要任務。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雖與豐都車前的自然分布地在緯度和海拔上相差無幾,但在土壤質地、極端氣溫和夏季水淹條件上存在差異。因此,對豐都車前的遷地保護一方面要做好原生環境的調查與研究,研究其正常生存生長的必要環境因子和限制條件;另一方面要創造適宜生境。通過對其原生生境的調查以及三年來對遷地保存於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不同環境條件下植株的觀察,發現夏季灌溉或水淹對豐都車前的生存具有顯著的影響,土壤質地和冬季低溫對正常生長也影響顯著,這種環境需求與三峽庫區消漲帶另一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具有顯著相似性。遷地保護基地的建設和管理重點要解決土壤質地、冬季低溫和夏季水淹對豐都車前正常生存和生長節律的影響,按照生境相似性原則篩選適宜的生境因子組合,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實現種質安全保存,並儘可能維持其原有的生態過程和進化趨勢。

生殖生態和繁殖技術研究。豐都車前果期長、種子產量少、發芽率低可能是其狹域分布和數量稀少的一個原因,然而我們不清楚導致其繁殖障礙的生物學和生態學原因,以及如何解除這種障礙;種子後熟對豐都車前避讓水淹和惡劣環境是否具有一定的意義尚有待於研究。深入研究豐都車前的最佳發芽條件,加強生殖生態和繁殖技術的研究對於擴大其種群數量是十分必要的。

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研究。對豐都車前及其近緣種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的研究,為制定其遷地保護策略和實施方案提供遺傳學依據;為探索豐都車前的起源和進化的途徑及其瀕危狹域分布的遺傳學原因,並為豐都車前的系統學定位提供分子證據。 生態適應機制研究,以探索該植物重返大自然適宜的野外恢復區。隨着這些工作的展開和深入,豐都車前這一稀有瀕危的植物資源將得到安全有效地保護。 [2]

豐都車前傳粉特點

豐都車前花朵艷麗,能有效吸引昆蟲訪花。當日開花時間多集中在每日8:00-12:00、9:00-11:00呈現開花高峰。花開放0.5小時內花葯全部開裂,大部分訪花昆蟲的訪花高峰時間段為晴朗天氣的9:30-12:30。對訪花昆蟲鑑定,包括中華蜜蜂(圖3)和2種食蚜蠅,其一為斜斑鼓額食蚜蠅;從訪花昆蟲的訪花行為、訪花頻率等綜合考察,中華蜜蜂為主要的訪花昆蟲,其次是斜斑鼓額食蚜蠅,少見另一種食蚜蠅。中華蜜蜂偏好訪問剛開放的花朵,單花停留時間(5.0±1.8)秒,平均訪花頻率為11.5朵/分鐘,通過停落在花瓣和柱頭上採集花粉帶於後足花粉筐,訪花後,在頭部、胸部腹面、足等身體多處布滿花粉,隨後以連續訪問的方式訪問附近花朵,是豐都車前最有效的傳粉者。2種食蚜蠅則更偏向訪問開花時間較久的花朵,訪花後雖然身體同樣沾有花粉,但此時柱頭幾乎不具可受性,花粉活力較弱,不能起到有效傳粉。綜合比較,2種食蚜蠅的傳粉貢獻不及中華蜜蜂。 [3]

參考來源

  1. 豐都車前, 植物智, 2020-01-18
  2. 三峽植物在漢十年現退化 「豐都車前」將回歸原生地 _湖北... 2014年12月5日 「豐都車前」將儘早回歸原生地 10多年前,三峽庫區一批珍稀植物遷漢保護,其中有一個物種叫「豐都車前」。昨日獲悉,儘管經科學家精心呵護,豐都車前現退...
  3. 植物豐都車前保護研究獲進展--科技--人民網 2014年12月11日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水分脅迫生物學學科組的研究人員圍繞三峽庫區特有植物豐都車前的水淹耐受性展開研究,並取得系列進展,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