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豐都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豐都縣被稱為豐都鬼城,其舊名為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豐都縣位於重慶市中部的長江北岸,是長江遊輪旅客的一個觀光勝地。

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台、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築。隸屬重慶市,中國西部百強縣、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被譽為東方「神曲之鄉」[1]

歷史由來

豐都鬼城歷史久遠,景點非常多,很有文化內涵。在豐都縣隨便找街上的老大爺,都會給你講出點故事來。豐都在重慶市中部多山地帶,又在長江邊,霧氣常常瀰漫在山上、江面和城鄉,給人的感覺就是朦朦朧朧。

至於重慶市豐都縣為什麼被稱為鬼城?是來源於一個傳說。傳說漢朝時期,有兩個人分別叫陰長生和王方平,此二人用現在的話說叫看破紅塵,於是開始在豐都縣的名山上潛心修煉,後來都修成正果成了仙。後來人們口口相傳,將陰、王二位慢慢訛傳為「陰王」,而陰王就是陰間之王,也就是閻羅王

豐都鬼城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是一座起源於漢代的歷史文化名城,也被人們稱為"鬼國京都"、"陰曹地府",成為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它不僅是傳說中的鬼城,還是集、佛為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

縣情簡介

豐都縣位於重慶市版圖中心,東經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分布,南北長87km,東西寬54km,幅員面積2900.86km2。長江橫穿縣境47km,水上距離重慶主城區172km、陸上150km。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縣、彭水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全縣轄21個鎮7個鄉2個街道,下設53個居民委員會,277村民委員會,總人口84.29萬人。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及立體氣候明顯等特點。 豐都是著名的旅遊名城,周屬巴國,曾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建縣,以「鬼城」揚名海內外,被譽為東方「神曲之鄉」。

境內有名山、雪玉洞兩個4A級景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桂山、鬼王石刻等眾多景點,年均接待遊客百萬人次以上。200年全縣基本形成了民俗文化觀光區、龍河流域自然風情旅遊區、新縣城旅遊綜合服務區三大旅遊景區,2005年全縣旅遊直接收入8500萬元。豐都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大縣,縣城是全市唯一跨江全淹全遷的縣城。三峽大壩蓄水175米後,將淹沒縣內陸地30.47km2、耕地1.3萬畝、房屋229萬m2,涉及1座縣城、5個集鎮、11個鄉鎮、356個企事業單位、90家工礦企業,淹沒總人口54592人,實際搬遷人口81307人,補償包干資金19.6億元。

豐都資源極為豐富,已發現具有開發價值的礦產資源20多種,其中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60億m3,水泥用灰岩資源量10億噸,硫鐵礦568.6萬噸,鋁土礦134萬噸,另有蘊藏豐富的大理石、重金石、黃鐵礦、石英砂岩、煤等礦產資源。境內農副產品富集,三元紅心柚、楠竹錦橙、仙家豆腐乳、邱家榨菜、藠頭、「鬼城」麻辣雞塊等名特產品暢銷海內外,已形成了肉牛、紅心柚、烤煙、林業、苧麻等骨幹產業,具有廣闊的開發潛力。

2000年以來,豐都緊緊抓住三峽移民、西部開發、扶貧開發等歷史機遇,全面完成二、三期移民遷建任務並順利通過中央和重慶市驗收,四期移民基本完成搬遷安置任務,安穩致富工程切實推進。

行政區劃

2009年,全縣轄30個鄉鎮街道,有340個村民委員會,2169個村民小組,26個居民委員會,204個居民小組。縣人民政府駐三合街道。當年經縣政府批准,將樹人鎮白江洞村、大梨樹村合併為白江洞村,將大石板村、興隆村合併為大石村,撤銷名山鎮鹿鳴寺村設立鹿鳴寺社區居委。經行政區域勘界全縣周邊界線共計428.6公里。

截止2012年,全縣轄21個鎮7個鄉2個街道,即虎威鎮、社壇鎮、三元鎮、許明寺鎮、董家鎮、保合鎮,仁沙鎮、興龍鎮、樹人鎮、十直鎮、興義鎮、雙路鎮、高家鎮、龍孔鎮、暨龍鎮、龍河鎮、武平鎮、江池鎮、湛普鎮、包鸞鎮、南天湖鎮、雙龍場鄉、青龍鄉、三建鄉、三壩鄉、栗子鄉、都督鄉、太平壩鄉、名山街道、三合街道。全縣鎮鄉街道下設53個居民委員會、277個村民委員會。

歷史發展

 

周時,境地屬巴國,曾建「巴子別都」。
秦時,屬巴郡枳縣(今涪陵);
西漢,屬益州巴郡枳縣,
東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分枳縣地置平都縣(重慶豐都縣),治所倚平都山(名山),故名。
初置隸益州巴郡;
獻帝初平元年至建安五年(190年~200年)隸益州永寧郡。
三國蜀漢延熙十七年(254年),平都縣併入臨江縣(今忠縣)。
恭帝義寧三年(618年),自臨江縣分出置豐都縣,隸臨州,治所豐民洲在平都山下。
唐貞觀八年(631年),豐都縣隸山南道忠州;
天寶元年(742年),隸山南東道南賓郡;
乾元年(758年),隸山南東道忠州,至五代前蜀、後蜀,隸忠州。
北宋真宗時,豐都縣隸夔州路忠州南賓郡,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復併入臨江縣(今忠縣)。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豐都縣復置,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隸夔州路咸淳府 。
元時,豐都縣隸四川行省重慶路忠州。
明洪武十年(1337年),豐都縣併入涪州,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
康熙十三年(1674年),豐都縣為吳三桂軍占領;
十九年(1680年)清軍收復,雍正十二年(1734年),隸忠州直隸州;
嘉慶七年(1802年),隸川東道忠州直隸州。
辛亥革命時(1911年),豐都縣隸重慶蜀軍政府,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隸四川省忠州;
民國2年,隸四川行政公署川東道;民國3年,隸四川巡按使公署東川道;民國17年,直隸四川省;
民國24年,隸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數以千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財產損失更是天文數字。由於日寇飛機從武漢空軍基地起飛對重慶城實施狂轟濫炸,故地處沿江的豐都縣城亦深受其害,屢遭轟炸。據統計,
中華人民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豐都縣隸西南區川東行署區涪陵專區;
1952年9月,隸四川省涪陵專區,
1958年改縣名為豐都,1968年至1995年,豐都縣隸四川省涪陵地區。
1997年3月14日,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准,重慶恢復為中央直轄市[2],豐都縣屬重慶直轄市至今。
1997年,豐都縣面積2901平方千米,人口74.9萬,轄17鎮13鄉。縣政府駐名山鎮。

地理環境

豐都縣,位於重慶市中心,三峽庫區腹心,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處東徑107°20'03"─30°16'25",北緯29°33'18"─30°16'25",位於境跨長江兩岸,地處長江上游,上距重慶172公里,下游距宜昌476公里,東依石柱,南接武隆、彭水,西靠涪陵,北鄰墊江、忠縣,長江橫貫縣境47公里。

豐都縣全縣幅員面積290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萬畝,轄2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6個鄉、685個村、4546個村民組、21個居委會。1997年未總人口75.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豐都縣是國務院確定的首批對外開放縣[3]

地形

豐都縣屬丘陵地,呈「四山」夾「三槽」地形,海撥118.5米至2000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8℃左右,年降水量1091mm。

豐都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縣境內地貌由一系列平行褶皺山系構成。境內山巒綿亘,溪河縱橫,丘谷交錯。以山地為主(山區約占全縣面積的五分之三),丘陵次之,僅在河谷、山間有狹小的平壩。山脈和丘陵、山間平壩(槽谷)相間分布,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夾三槽」的地形。海拔最高2000米,最低175米,多在200~800米之間。

全縣在大地構造上屬四川台拗的川東陷褶束,為古生代相對隆起、中生代拗陷、新生代喜馬拉雅山運動第一幕生成的北東向構造帶。背斜呈細長平行伸展,東南翼陡,西北翼緩,呈不對稱的梳狀褶皺,軸部縱向壓性斷裂較發育。由西北向東南,主要有黃草山、蔣家山、方斗山、七曜山背斜,社壇、三元和豐都、石柱向斜。

地質地貌

背斜褶皺緊密,向斜寬闊,組成典型的隔檔式構造,控制着地貌形態和展布。背斜狹長,多發育呈長狀山嶺;向斜寬緩,多發育成丘陵、低山或平壩,形成嶺谷相間的地貌景觀。全縣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石碳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地層均有出露。黃草山、蔣家山背斜主要出露三迭系地層,方斗山背斜中部出露二迭系地層,七曜山背斜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社壇、三元向斜和豐都、石柱向斜,均出露侏羅系地層。在向斜主要出露紫色沙岩、頁岩、泥岩,其風化速度快,多形成山低、坡緩、谷平、谷寬帶壩、丘陵低山,占全縣幅員70.4%;在背斜主要出露灰岩、白雲岩,多形成高山、深溝、窄谷,占全縣幅員的29.6%。

縣境山脈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長江以南有七曜山脈和方斗山脈,長江以北有蔣家山和黃草山等。

七曜山由石柱入縣境向東南邊緣延伸,主體在武平、暨龍、包鸞一帶。其形態特徵為「一山兩嶺一槽」,縣境總長49公里,山巒聳秀,形成東南部山地與山源。該山為縣內諸山之冠,奇峰較多,緩坡、深谷處松、杉生長茂密,是縣內主要林區。

方斗山由石柱向縣內延伸,經高家鎮、雙路、武平、龍河、栗子等的交界地帶。形成槽谷和淺丘,其形狀特徵屬「一山二嶺一槽」。縣內總長57公里,主峰峽埡口海拔1827米,槽谷長55公里,槽底海拔500~600米。

蔣家山(挖斷山)位於青龍、保合等鄉鎮。山頂平緩,山間槽谷較多。其形狀特徵屬「一山兩嶺一槽」,總長42公里,主峰蔣家山海拔1003.3米,槽谷長10公里,槽底海拔300~500米。

銅礦山位於包鸞鎮境內,形成台狀低中山,孤峰屢見,山脊呈「一山三嶺兩槽」形態。總長15公里,主峰雞石尖海拔1319.3米,槽底海拔520米。

水系

境內河流屬雨源補給型,多夏洪秋汛,暴漲暴落,水位變幅較大,平均過境水量為4371.8億立方米。境內河流主要有長江及其支流龍河、渠溪河、碧溪河,以上河流連接55條支流,全長600公里。

長江

由西向東橫貫中部,從涪陵馬頸子入縣境,自西向東流經湛普、三合、名山、興義、高家鎮、龍孔等鄉鎮,至大山溪入忠縣境。流程47公里,年徑流量約4258億立方米。

龍河

源於石柱,自江池鎮入縣境,流經龍河、三建、雙路、三合等鄉鎮(街道),在三合街道葫蘆溪口注入長江。全長140公里,縣內流程59.5公里,流域面積1425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64.9立方米,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0.53公斤,天然落差29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78萬千瓦。龍河在縣內由東向西,斜切方斗山背斜,從安寧場至九溪溝一帶形成深峽谷,嶺坡陡直,落差較大。

渠溪河

是北岸主要河流,源於忠縣白石,自青龍鄉大河壩入縣境,流經三元、仁沙、社壇等鎮,至涪陵珍溪注入長江。全長93公里,縣境內流程50.4公里,流域面積520.5平方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1.6‰,多年平均為每秒13.3立方米,天然落差較大,水能理論蘊藏量5000千瓦。

碧溪河源頭在保合鎮蔣家山西北麓和大山一帶,流經仁沙、社壇、虎威等鎮,過高洞岩入涪陵縣境,至百匯注入長江。全長45.8公里,縣境內流程35.6公里,流域面積150.4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為每秒2.19立方米,河道平均比降11.6‰,天然落差196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00千瓦。

除上述河流外,還有白水河、小福溪、大沙溪、朗溪、赤溪、木削溪、汶溪、雙溪、玉溪等構成縣內水道網,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較豐富的水資源和水力資源。

氣候特點

縣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春旱冷暖多變,夏季炎熱多伏旱,秋涼多綿雨,冬冷無嚴寒。

2011年,縣內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年平均氣溫歷年平均比較偏高0.7℃,年極端最高氣溫與歷年比較偏低1.1℃,年極端最低氣溫與歷年比較偏高3.2℃。年總降水量與歷年平均比較偏少33.3毫米,距平百分率為-3.1%。年日照總時數與歷年平均比較偏多300.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24%。全年出現4次暴雨,分別出現在5~6月,無大風天氣過程。一日最大降水量為113.1毫米,其中一日降水量≥25.0毫米日數為10天,在這期間部分鄉鎮降了大到暴雨,一次連睛高溫。

自然資源

豐都縣地質結構較為複雜,地貌形態多樣,各種物產、資源較為豐富。

農業產品種類較多,農副產品富集。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洋芋高梁蕎子等;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籽煙葉蠶繭、青菜頭等;果品以柑桔為主,附帶生產蘋果香蕉荔枝柿子櫻桃桂圓枇杷等;蔬菜以菜類、瓜類、豆類、莖類為主。三元紅心柚[4]楠竹錦橙、仙家豆腐乳、邱家榨菜藠頭、「鬼城」麻辣雞塊等名特產品暢銷海內外,已形成肉牛、林業、煙葉等骨幹產業。

植被層次豐富,天然生長的喬木170餘種,常見的有馬尾松麻柳黃連木青鋼漆樹楓香榕木杉木類等10餘種;中藥材1200種以上,野生藥材1015種,常見的有泡參天麻麥冬天冬等。全縣有野生哺乳綱獸類8個目、10餘科,約40種;鳥綱12個目、15科,200餘種;魚綱6個目、13科、54種。珍稀動物獸綱有金錢豹,鳥綱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頸鶴、二類保護動物紅腹角雉,魚綱有中華倒刺、鱘魚等。

礦產資源主要有天然氣鋁土礦白雲石石灰岩、長石石英砂岩石膏等,次為螢石和重晶石脈。

旅遊資源

豐都縣位於長江三峽旅遊熱線上,是一座歷史悠久、景色絢麗、傳說神奇的古老江城。境內「一山一湖一洞」精品旅遊景區格局基本形成。AAAA級名山景區以其神秘、獨特、虛幻和蘊含豐富的「鬼文化」而聞名遐邇,蜚聲中外。具有高原風光的藍天湖景區開發大規模推進。被評為「中國最美洞穴」的雪玉洞晶瑩剔透,還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桂山、鬼王石刻等眾多景點,以及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古寺寶剎和著名的文物古蹟遍布全縣。「鬼城」歷史文化厚重,享有「東方神曲之鄉」、「人類靈魂之都」之美譽。

交通設施

2013年,豐都交通迎來豐收,涪(陵)豐(都)、豐(都)石(柱)高速通車,G50s滬渝南線全線通車,豐都至重慶主城車行時間縮短到1.5小時,豐(都)忠(縣)高速工程進展順利,墊(江)豐(都)武(隆)高速開展前期工作。全縣人民盼望已久的渝利快速鐵路也於2013年12月28日順利開通,加強了豐都與重慶成都武漢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流。

產業大道建設穩步推進,龍駒至長江大橋、長江大橋至新城大橋等公路改建工程順利竣工;渝安高速公路已經開工建設。長江二橋2號、3號墩鋼圍堰全部安裝完成。共實施19個鄉鎮27條207公里農村公路建設,通鄉通暢率、通村通暢率分別達到100%、50%。完成豐涪南線、豐涪北線、豐忠公路、豐石公路、兩匯至鎮江、樹人至鎮江、藍天湖景區、東方希望水泥廠等公路的油路改建,累計新增油路87公里,完成幹道公路改造182公里。全面完成省道S103渝巴路、S203墊道路、S105渝建路路面改造。開通運行21條城市公交線路,投放公交車82輛。全年共完成貨運量338.68萬噸,比上年增長5.8%,貨運周轉量268849萬噸公里,增長31.3%;完成客運量2431.52萬人,增長7.6%,完成旅客周轉量74964萬人公里,增長5.9%。年末全縣民用車輛擁有量達到21398輛,比上年增長116.7%。其中私人汽車4351輛,增長39.2%。

人口數據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數據:豐都全縣常住人口為64.92萬人,比2009年常住人口多了0.75萬人,同比增長1.17%,比2000年常住人口少了1.65萬人。

2010年,豐都縣以漢族為主體,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彝族滿族回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壯族維吾爾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佤族土族獨龍族基諾族拉估族哈薩克族等26個民族。

文化藝術

進入二十一世紀,豐都有商家在投資開發鬼文化產品。突出旅遊文化產品開發,一是集中打造「鬼城神韻精品晚會」、「鬼城廟會文化活動」、「南天湖山地文化表演」等,抓好城市和旅遊景區文化娛樂場所的提檔升級和旅遊區(點)沿線的旅遊文化氛圍營造。二是研發特色旅遊商品,開發鬼城文化紀念品,着力培育雷雨風臉譜瓢畫、五指小鬼等系列產品,開發名山景區DVD、書籍、明信片等鬼城文化宣傳品.是開發旅遊工藝品,着力培育葉脈畫、三峽石、紫砂壺等手工藝品.四是開發地方特色旅遊食品,着力培育鬼城麻辣雞、榨菜、南天湖竹筍、山珍、仙家豆腐乳、豐都果菜等。五是建好河北步行街旅遊商品購物一條街、名山景前區旅遊商品購物一條街及南天湖、雪玉洞景區旅遊商品購物長廊等,使豐都成為特色旅遊商品生產地和集散中心。

旅遊景區

豐都素以「鬼城」聞名,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名山鬼城、雙桂山、鬼國神宮、陰司街、雪玉洞、南天湖、龍河漂流、鬼王石刻等。

名山鬼城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觀,也是西南地區最壯觀的動態人文景觀,這裡還有建築奇特壯觀,密集程度大,時代跨度大、文化價值高,在全國實屬罕見的匯南漢墓群;有正在施工建設中的樹人大鬼石刻,還有低海拔(海拔380~520米)的四坪森林公園,有三撫原始林場,龍河風景區的漂流,及世界著名的大溶洞「雪玉洞」。2012年以來,鄉村旅遊亦蓬勃發展。龍河濕地公園開建,隆鑫集團投資的瀾天湖景區以及豐都遊艇基地更為豐都旅遊注入生機。

名山鬼城

漢唐以來,豐都縣的名山就被稱為「鬼城」,從那時起,豐都這座長江北岸上的小縣城,以其神秘的面貌和眾多的傳說名揚天下,成為長江黃金旅遊線上一處飽含中國文化內涵的風景名勝,引人探幽。歷代騷人名士,羽流遷客紛至沓來,登山攬勝,遊覽題吟,在「鬼城」中留下了層層足跡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在豐都「鬼城」旅遊,導遊一定會給你介紹兩個人,因為在把豐都稱為「鬼城」的眾多傳說中,他們功不可沒。這兩人一個叫陰長生,一個叫王方平,相傳從漢代起,他們曾先後在豐都縣城東北角的平都山也就是今天的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到了唐代,有人誤將「陰」和「王」兩人的姓連在一起,成為「陰王」,再訛傳為「陰間之王」,於是豐都就成了「陰曹地府」。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這是詩人李白遊覽豐都名山「鬼城」之後留下的詩句。

如今,李白的詩句成了豐都名山「鬼城」的一幅名聯。向世上之人昭示一個關於生與死、來與去的人生道理。 豐都,這顆長江之珠,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其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的鬼文化而蜚聲古今中外。這裡流傳着許多鬼神傳說,《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鍾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頗富傳奇色彩。

主要景觀

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長江三峽景區名勝古蹟——豐都名山;有兼具形勝與園林藝術之美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桂山;有仿古建築「鬼國神宮」、「陰司街」,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觀,亦是西南地區最壯觀的動態人文景觀;這裡還有建築奇特壯觀,密集程度大,時代跨度大、文化價值高,在全國實屬罕見的匯南漢墓群;有正在施工建設中的樹人大鬼石刻,還有低海拔(海拔380-520米)的四坪森林公園,有三撫原始林場,龍河風景區(溶洞、漂流)等自然景觀。

名山景點

名山原名「平都山」,因北宋蘇軾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海拔287.3米,面積0.45平方公里。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道家就把這裡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至唐代,有人誤將「陰」、「王」兩姓聯綴為「陰王」,於是名山就逐步被傳說附會為「陰王」(陰間之王)所居之地,即演變成「陰曹地府」的鬼都了。並隨之陸續建起了許多與「陰曹地府」相關的寺廟殿宇。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黃泉路、望鄉台、天子殿、二仙樓、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山上還有蘇軾、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

參觀完名山的陰世鬼都之後,人們踏過跨在兩山之間的壯觀的仿古建築鐵索吊橋--「陰陽橋」,就到了「陽間」雙桂山。雙桂山高401米,面積約1平方公里。它風景優美,綠樹茂密,流水潺潺,曲徑通幽,建有孔廟、鹿鳴寺、蘇公祠、玉鳴泉等樓閣泉池。還建有紀念周恩來的「恩來亭」,紀念劉伯承早年在豐都討袁護國的「護國亭」,紀念賀龍的「賀龍亭」等。

豐都名山林木幽勝,風景如畫。古木掩蔽的翠綠叢中,石徑曲回,廟宇重疊。歷朝歷代的人們在滄桑的歲月積澱中,憑着豐富的想象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日積月累修建了陰陽界、奈河橋、十八層地獄等眾多的景點,並根據道、佛、儒教的學說,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同時把人世間原有的機構和設施一一搬到了陰間,構建了自身想象中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陰間政府」,充分發揮「陰間政府」的職能,把人不能在陽間實現的願望和理想以及種種恩怨都放到陰間解決,用自己心中的理想鬼神去懲惡揚善,使理想的鬼神成為人們生存的精神支柱。因為在他們心中相信善惡之人是存在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

傳統中國迷信頗多,傳說人死之後陰魂不散,都要到長江北岸的豐都「鬼城」這個地方來報到,在這裡接受「閻羅天子」的審判,判定功罪善惡,安排來世去向。這些遊動的亡魂手持蓋有「陰司」、「城隍」、「豐都縣府」三枚大印的「路引」(通行證),匆匆趕到豐都「鬼城」轉世升天,不敢耽擱,否則來遲一步就會成為孤魂野鬼,永無寧日。

奈河橋

是豐都鬼城中一個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地方。它位於豐都名山寥陽殿前,由三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石拱橋並列而成。橋面窄小,青石鋪砌,略成弧形,每次只能行走一人。橋的兩側石欄雕花,橋下為一方池塘。橋頭設有關卡。

榮譽記錄

2018年4月25日,豐都縣以「巾幗夜校」助推全民藝術普及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創建資格名單[5]

2018年6月5日,被全國普法辦評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2018年8月17日,國務院扶貧辦宣布11個省區市的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豐都縣在列。

城市排名

2018年10月23日,2018中國西部百強縣市榜公布,豐都縣以競爭力指數67.54分,排名第55位。

視頻

豐都縣 相關視頻

名山頌(豐都鬼城)
豐都都督高山雲海奇觀
豐都旅遊宣傳片
豐都鬼城花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