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寺澄靈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臨濟寺澄靈塔,坐落於正定縣城生民街東側臨濟寺內,俗稱青塔、衣缽塔,始建於唐咸通八年(867年),是為收藏臨濟宗開創人義玄禪師的衣缽而修建的,是一座磚砌八角九級密檐式實心塔。[1]
臨濟寺澄靈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臨濟寺澄靈塔,為八角九級密檐式實心磚塔,通高30.47米,建在八角形磚砌基台上。台上為石砌基座,再上是磚砌須彌座。束腰正面鑲嵌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諭旨石刻。
須彌座上由勾欄、斗拱組成一圍平座,勾欄上雕「唐臨濟惠照澄靈塔」字圖案和花卉圖案。平座上以三層仰蓮承托塔身。塔第一層較高,四正面為磚雕拱形假門,四側面飾方形假窗,轉角刻圓柱,柱頭有卷剎。
歷史沿革
臨濟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寺院,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臨濟院在城東南二里許的臨濟村創立。晚唐時禪師義玄駐錫此院並創立臨濟宗,四方信徒紛紛來此參師求學,極盛一時。義玄,唐代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縣)人。為探求佛教真諦,雲遊天下、參學諸家。曾受法於洪州黃櫱山高僧希運,精研佛教經律。
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北歸鄉里,抵河北鎮州城(今正定),主持臨濟院,不僅將江南廣為流行的禪宗傳播到北國,而且以北方人豪邁勇猛的氣質,闡發禪宗新義,為禪宗的發展開創了新局面。他學識淵博,禪風峻峭,光收徒眾,自成一家,並以寺名宗號臨濟宗,成為中國佛教產禪宗五大支派之一。
磚木結構
正面有「唐臨濟慧照澄靈塔」石匾。第二層以上,層高逐減,密檐相接,各開間寬度也相應遞減,形成協調輪廓線。塔各檐下均施磚仿木構斗拱,平座和第一層檐下為五鋪作出雙杪。塔身各檐角梁為木製,檐瓦、脊獸和套獸均為綠琉璃製作。各層檐角懸掛風鈴,微風吹來,叮吟作響。塔頂覆綠琉璃瓦,塔剎由仰蓮、寶瓶、相輪、圓光、寶蓋、仰月、寶珠等組成。
文物管理
該寺於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門移交佛教團體。1986年以後,先後重建了大雄寶殿、法乳堂、傳燈堂以及山門殿等建築,使之成為正定名剎。
重修階段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義玄逝寂,懿宗賜溢「慧照撣師」。眾弟子在城內東南隅建衣缽塔葬之,名曰「澄靈塔」。隨後,臨濟院遷至該處,更名臨濟寺。金大定年間(l161一 l189年)重修。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幀加封義玄為「真常惠照禪師」。同時,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層正面圓拱形門楣上端鑲嵌篆書「唐臨濟惠照澄靈塔」石匾。
宋代以後,禪宗中的兩大支派臨濟宗與曹洞宗特別昌盛,並傳人的本尤其臨濟宗在日本「學徒雲集,朝野尊尚」,成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認定臨濟寺為其祖庭,視澄靈塔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