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臨清市肘捶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臨清市肘捶協會成立於2012年9月10日,位於臨清市體育局二樓,傳播武術文化[1],發揚精武精神,繁榮民間文化,增強群眾體質。

相關資訊

視頻|探尋國家級非遺項目臨清肘捶 140年沉澱演繹現代版「江湖夢」

「馬步扎穩一些,心裡要靜,出拳要快。」近日,在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的肘捶武術協會,二十多個學生正趁着假期,跟着臨清肘捶傳承人張保軍學習肘捶,一招一式,有模有樣。

張保軍給孩子們講述肘捶的歷史

「我是希望臨清肘捶可以被更多的人熟知,讓傳統武術能夠得以傳承和發揚,不再只是武俠小說中的抽象感知。」作為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的肘捶武術協會會長、國家級非遺項目臨清肘捶傳承人,如今已經五十多歲的張保軍臉上透露着習武之人的精氣神。臨清肘捶發源於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因其能夠巧妙使用多種肘法、拳法而得名,自創拳以來,至今已有140餘年的歷史。臨清肘捶注重實戰,由160個散手組成,以兩通為基本功,講究內外兼修。由於它誕生在中華武術的高度成熟期,起點高、立意准、招法切、易操作、重實用,是傳統武術理論和技法的完美結合,創始人為清末1844年出生的瑤坡村村民張東槐。作為張東槐的曾孫子,也是肘捶的家族傳承人,張保軍自幼受到當地尚武之風的薰陶,13歲便開始學習肘捶。

張保軍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他十幾歲的時候,電影《少林寺》在全國的熱播,讓他對中國傳統武術[2]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那個年代,人們娛樂活動少,村子裡很多人到了晚上就喜歡聚在一起練習一會兒肘捶,基本上人人都會打上幾招。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心裡就想着,一定得把老祖宗傳下來的肘捶傳承下去。」一晃幾十載,如今的臨清肘捶已經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發展得越來越好,並於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臨清肘捶的家族傳承人,張保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直激勵着他,唐園鎮瑤坡村肘捶武術協會的成立,把傳承肘捶的各個分支聚集在了一起,讓熱愛肘捶的人們擰成了一股繩。張保軍曾多次帶領協會裡的弟子代表臨清參加各種武術邀請賽並獲得優異成績,充分展示了臨清肘捶的獨特魅力,同時大力宣傳和推廣了臨清的肘捶文化。「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為的是把肘捶文化發揚光大,為的是讓咱們瑤坡村的肘捶文化傳播的更遠更廣。」唐園鎮瑤坡村肘捶武術協會成員、已經練習肘捶二十餘年的唐永周告訴記者,向他這樣平時工作之餘,經常會來協會裡同張保軍打打拳,切磋切磋武藝,也教教附近前來學習肘捶的孩子們的人,村里還有不少。大家都是想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更多的人走近肘捶、了解肘捶。

對大部分人來說,刀光劍影的江湖很遙遠,武功蓋世的高手更是傳說。可對臨清市唐園鎮瑤坡村的村民們來說,會肘捶的高手們就在身邊,歷經140多年的沉澱,肘捶早已在瑤坡人心中紮下了根。在很多像張保軍這樣的肘捶人的堅守下,如今,臨清肘捶已經帶着眾多熱愛肘捶的人的武術夢,站上了更大更廣闊的舞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肘捶,讓肘捶文化代代相傳。」張保軍說。

視頻

臨清市肘捶協會 相關視頻

揭秘世人罕見中國武術——臨清肘捶
非遺臨清肘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