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尼爾·卡納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丹尼爾·卡內曼

丹尼爾·卡內曼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1954年畢業於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獲心理學與數學學士學位。2002年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15時30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以色列教授Daniel Kahneman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Vernon L. Smith分享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Daniel Kahneman是因為「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與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制定有關的研究」而得獎。Vernon L. Smith是因為「通過實驗室試驗進行經濟方面的經驗性分析,特別是對各種市場機制的研究」而得獎。

歷程及成就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先驅者: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卡納曼的突出貢獻在於「把心理學成果與經濟學研究有效結合,從而解釋了人類在不確定條件下如何作出判斷」。而史密斯的獲獎原因是「發展了一整套實驗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實驗室里研究市場機制的選擇性方面。」 但卡納曼卻認為自己是一名心理學家而非經濟學家。10月9日,當他得知自己獲獎消息後,十分激動,以至於把自己反鎖到屋外,後來不得不破窗而入。他說,「得獎是對行為經濟學研究者的認可」。當天,在近200名師生為他舉行的慶功會上,他高興之餘,「還有一點傷感」。因為他長期的研究夥伴阿莫斯·特沃斯基已於1996年去世了。他們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合作研究有關期望理論。當被問到如何使用這50萬美元的獎金時,他說,「年齡越大,就越能作出明智的投資決策。我現在的年齡會讓我大賺一筆。丹尼爾·卡納曼將心理學研究的視角與經濟科學結合起來,成為這一新領域的奠基人。在他之前,經濟學和心理學在研究人類決策行為上有著極大的區別:經濟學的觀點認為外在的激勵形成人們的行為,而心理學恰恰相反,認為內在的激勵才是決定行為的因素。卡納曼在不斷修正「經濟人」假設的過程中,看到了經濟理性這一前提的缺陷,也就發現了單純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釋複雜的決策行為,由此正式將心理學的內在觀點和研究方法引進了經濟學。卡納曼最重要的成果是關於不確定情形下人類決策的研究,他證明瞭人類的決策行為如何系統性地偏離標準經濟理論所預測的結果。

  首先,他論證了在不確定情形下,人們的判斷會因為依照「傾向於觀測小樣本」形成的小數法則行事,或因為對於容易接觸到的信息的熟悉和對主觀概率準確性的盲目偏信,而導致決策行為系統性地偏離了基本的概率論原理。

  其次,在與特維斯基的合作中,他系統地陳述了「預期理論」。與公理式的「期望效用理論」相比,描述式的「預期理論」能夠更好地解釋「阿萊斯悖論」(Allais Paradox),並且用基於參考水平的兩步決策假說解釋了人們厭惡損失的心理,解決了過去「期望效用理論」不能解釋人們明顯的風險偏好行為,完善了在不確定情形下的人類決策行為理論。

  卡納曼的研究激發起新一代的經濟學和金融研究者將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應用於人類內在的行為動機的研究,掀起了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研究熱潮。卡納曼早就發現了人們決策不確定性,即人類的決定常常與根據標準的經濟理論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1979年,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沃斯基合作,共同提出了「期望理論」。該理論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基礎,能更好地說明人的經濟行為。他們通過實驗對比發現,大多數投資者並非是標準金融投資者而是行為投資者,他們的行為不總是理性的,也並不總是迴避風險的。投資者在投資賬面值損失時更加厭惡風險,而在投資賬面值盈利時,隨著收益的增加,其滿足程度速度減緩。期望理論解釋了不少金融市場中的異常現象:如阿萊悖論、股價溢價之謎以及期權微笑等。卡納曼關於決策過程的「拇指規則」理論對研究證券市場經常無緣無故地大起大落很有幫助。他的其他行為經濟理論還解釋了為何人們省幾個美元寧願開幾十公裡車去買便宜貨,而不願就近購買較貴的商品,雖然這樣他們會節省一些錢(汽油費等)。

  而史密斯則奠定了實驗經濟學的基礎。他將經濟分析引入實驗室,發展了一系列的經濟學實驗方法,併為通過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準。早在20世紀60年代史密斯就發展了經濟學領域的「風洞實驗」,提倡在實施經濟政策前可以現在實驗室里進行模擬運作,例如在決定是否放開電力市場、是否對公共部門實施私有化等問題上進行實驗等。瑞典皇家科學院說,「由於社會經濟行為十分複雜,僅憑傳統經濟理論很難評估它們的效果,因此這種實驗方法很有用。」他的選擇性市場機制實驗表明,一個運作良好的市場不一定要有大量買主和賣主;一個拍賣者的預期收入依賴於他選擇的拍賣方式等。他的許多實驗被奉為經驗經濟學的典範。

  20世紀中後期開始,西方經濟學的演變中出現了一個十分引人註目的現象,即經濟研究領域與範圍開始逐漸超出了傳統經濟學的分析範疇,經濟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幾乎所有人類行為,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這兩位獲獎者就是利用心理學和經驗科學的方法對傳統的經濟學研究提出了大膽創新,修改了傳統的經濟學假設,開創了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等經濟研究新領域。如今,兩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也在互相滲透和融合。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威布爾說,「現在,經濟學家們在實驗室里利用史密斯的實驗方法測試卡納曼的有關決策理論。」

影片

by YouTube 丹尼爾‧卡內曼Daniel Kahneman:經驗與記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