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水野人溪(李恩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丹水野人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丹水野人溪》中國當代作家李恩雲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丹水野人溪

在丹水木橋溪的溪邊,矗立着一棵高大的皂莢樹,據當地人們介紹,這棵樹已有了好幾百年的歷史了。

這棵樹,曾經見證了石牌保衛戰中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最後的瘋狂。石牌,自古是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藉助天險守住石牌,就能阻止日軍西侵重慶,使抗戰堅持下去。

1943年5月,日軍兩個師團向石牌撲來。這兩個師團就是臭名昭著的日軍第三師團和第十三師團,在中國從無敗績,參與製造了南京大屠殺,他們的雙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阻擊的重任落到國軍十八軍第十一師。這個師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王牌部隊。

中日雙方的王牌軍,即將在石牌決戰廝殺。師長胡璉率領11師要讓日軍血債血償。胡璉是黃埔四期生,驍勇善戰,有「狡如狐,勇如虎」的美譽。

善于山地作戰的胡璉將軍,利用石牌壁立千仞的險峻地形,在山隘要道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儘管日軍人數占優、士氣正旺,但是中國軍隊有天險可以依靠。

決戰前夜,石牌守將胡璉寫下遺言及多封訣別信。他在信中盼望父親保重身體,對自己結髮愛妻,則直截了當地交待後事:等兒子們長大,都要去當兵報國。

他決心與石牌共存亡,帶着所有戰士在決戰之前跪拜蒼天,起誓曰:決心至堅,誓死不渝。生為軍人,死為軍魂。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而後把師指揮所推進到前沿陣地。

面對日軍發瘋似地猛攻,胡璉所率的十八軍第十一師不惜一切代價死守。

在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戰場上的槍炮聲越來越少。原來,兩軍正在展開一場二戰史上規模最大的、最慘烈的拼刺刀戰鬥。

面對瘋狂撲上來的日軍,胡璉對將士們發令:「我們將與敵人短兵相接……戰至最後一個……」。

命令一出,上萬的中國士兵端着刺刀沖向日軍。當時日本侵略軍一群一群地衝上來,中國士兵迎頭撲上去,攪在一起,用刺刀拼。兩軍在反覆互相衝殺,陣地前沿兩軍的屍體好像金字塔那樣堆着。

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頑強地擊退了日軍,無數中國士兵也長眠於此。

在這場鄂西戰役中,共殲滅日軍二萬五千餘人,這兩支參與了南京大屠殺的日本精銳師團被打殘,從此一蹶不振再無戰績。

這棵高大的皂莢樹,經歷了炮火的洗禮,那身上曾經的彈痕累累,至今還依稀可見。

沿皂莢樹往西北,是現在著名的風景區——大溪。這條溪流就是當年抗日戰爭中中日軍隊的最後的分界線。據說裡面的大溪峽谷非常漂亮,藏景萬千的峽谷,有數個無名穿山大溶洞,數十個大小瀑布,有百餘碧綠的水潭。

秀美的風光,清澈的溪流,便利的交通。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占盡了旅遊開發的先機,這是上天賜予丹水人民絕佳禮物。

行走在丹水這樣的河谷,春天奼紫嫣紅的山花,盛夏清風徐徐的清涼,秋天瓜果飄香的甘醇,冬天俊俏挺立的霧凇,仿佛整個峽谷都屬於你自己的了。

丹水旁的農家,古屋 古樹 青石板 水波蕩漾上的巨石斷橋,臨水而居的世外桃源,慢生活節奏的富裕山村

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的空間,真是天造地設,既有養在深山人未知的大溪峽谷,又有清澈純淨的丹水,還有蘭草谷五爪觀……

峽谷中高高的滬蓉高速大橋,像一具騰空而起的巨龍,舞動着身子,向深山峽谷的遠處無限延伸、拉長,使這裡更加塵封。

山越來越高,路越來越窄,房子越來越老,村里就剩下些老人和留守兒童。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貌美如花的大姑娘,花枝招展的新媳婦們都拋家棄捨,一亮翅膀飛到了北上浙廣。這裡山路由於長年失修,大坑小窪,蜿蜒曲折,依山勢九曲迴腸,有的地方還裂開了一道道口子,充滿了一種天然的野性。

站在山上,往下遠遠眺望,有一片印象中的田園風光,最後我們下山才知道那裡叫天齊寺,這裡是長陽著名的野人溪徒步穿越的聚集點。

溪里滿峽谷的鳶尾也在盛開。翻過高山後是一段奇險的掛壁公路,山下鄭家榜盡收眼帘,遠處的方山石林景區便依稀可見。

沿途的奇峰 瀑布展現出了大自然婀娜多姿、流光溢彩,盪氣迴腸的天地絕唱。

[1]

作者簡介

李恩雲,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