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難寫滄桑(楊盛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丹青難寫滄桑》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盛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丹青難寫滄桑
麗水古堰畫鄉洋溢着詩情畫意,很是吸引遊人。這裡那裡的美術院系師生到古堰畫鄉寫生作畫,攝影愛好者拍攝美景,文學創作者也喜愛這裡的如畫風景。
甌江與松陰溪交匯處的大港頭,一棵千年古樟遮天蔽日,上游不遠處兩棵千年古樟罩着雙檐攢尖頂雙蔭亭。無論是煙雨朦朧,抑或是雨後初霽,不管是朝陽初上的早晨,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傍晚,這裡都適宜攝影、繪畫。從遊船上對着岸邊拍攝,從河岸上對着河中水波以及對岸山嶺蜿蜒取景,都是絕妙佳境。
沿着江濱往上遊走,不時見到畫家或者學生作畫。一步一景,隨便一處就可以架起畫板寫生,都可以面向不同角度創作出各異的畫作。寫生者將幽靜的小村和輕霧河面畫在畫上,攝影者將寫生的人連同景致捕捉進鏡頭。近處綠樹、蘆葦與水波相映成趣,遠處碧綠的山嶺倒映在水中。霧靄輕輕,三兩隻小船浮在河岸邊。端起相機,不時按動快門,拍攝出一張張風景照。
一棵蒼翠古樟從河畔小樓屋脊木板牆壁斜伸出,古枝橫斜,拂拭天空,輕銜遠山,搭向水面上方。前面,一棵落葉老楓楊枝丫橫斜,一棵欒樹滿樹黃葉搭在楓楊肩頭顫微微,香樟綠葉夾雜欒樹黃葉漫不經心地從屋檐伸向河面,任你從不同角度選景。
河面水波上,遊船擺渡過來,打魚船橫斜,三五隻白帆船似動非動,散漫地游弋在兩河交匯處。從河汊往上是青翠的樹林,緩緩的山坡。兩眼聚焦、選景、寫生、拍攝,多少雙眼也忙不過來。
住在臨江閣樓客棧。陽台斜伸江上,河面水波泛泛。從東方曙色初露,到日上三竿,再到晚霞滿天,可以用鏡頭用眼神拍攝下河面四時不同景致。早晨,水波微微,縷縷白水汽從水面盪起、飄升,打魚船忙碌在霧靄蒙蒙中。中午,艷陽高照,水波不興,白帆悠悠,船上漁夫撒開漁網,將幾朵白雲一起罩下。傍晚,西邊天霞光萬道,落霞拔起黃昏,緩緩地蔓延開,一對情侶依偎在水濱,凝聚成永遠的愛的雕塑。
沿江岸一條彎彎的石板街,不寬,十分整潔。隨着夜色降臨,一排排紅燈籠亮起,將滿街道輝映得紅彤彤。街兩邊一幢幢不高的小木房子排列,將小街彎向深處。一些銷售工藝品、特色小吃、旅遊紀念品、土特產品的商店,幾家客棧,更多的是畫室兼畫作銷售商店。有的店內,店主正在作畫;有的室內,幾個人在寫書法作品;有的店,店主不在,櫃檯或者牆上留有電話號碼,遊客如果買畫,打電話聯繫......
與古堰畫鄉相距不遠的縉雲縣河陽村,也是一個適宜寫生作畫的地方。「河陽鄉土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民居村落文化有着鮮明的風格。
風火山牆、馬頭牆如馬長嘯,氣勢非凡。溪流穿村而過,村婦在水流邊浣洗衣裳。池塘靜靜地倒映古民居輪廓,彎彎尖尖的瓦角斜翹。
進入村子的道路用鵝卵石鑲嵌鋪就,排水系統比較完備。街道、巷道窄逼。一些人家的房屋建築考究,很有氣魄,用厚重的條石砌牆。特別是門框,條石又高又長。從外往裡,長方門套圓洞門,拱門圓圓,環環相扣,圓門內套長方門,庭院深深,小樓昨夜又東風。窗欞以雲彩狀磚雕構成,富有飄逸感。巷道兩邊的牆體敦實,下部用碗口大的卵石壘砌,上部用泥土夯就。歲月滄桑,泥牆表面的泥土被風化掉,泥土中的石子凸顯出來,訴說着古老。
一個院落內,四周為居室,中間為露天場院,比通常的天井寬闊許多,相當於一個籃球場面積,種植着一盆盆花草,擺放着幾尊盆景,一片溫馨,幾份雅致。冬日的茶花,翠葉簇擁着朵朵火紅。四周走廊,廊柱騎跨。斗栱處的木雕很奇特,左邊荷花,花朵特別大,花朵中的蓮蓬已經長成,蓮子隱現,藝術創作突破自然生長狀態;右邊白菜,藝術化的菜葉靈動飛揚,栩栩如生,蒼翠欲滴。靠裡面,放置着車稻穀用的風車,木板壁上掛着斗笠和蓑衣,幾捆脫粒過的黃豆篙把靠牆放着。階沿上灑滿陽光,兩位老人坐靠着木板壁曬太陽,聊着家常。
進入文翰公祠。這是為祭祀清朝中葉朱文周、朱翰臣父子而建的,現在是全村朱姓大族進行春秋大祭之所,被闢為河陽民俗陳列館。祠內廊檐上懸掛着一塊塊大牌匾。「義陽旺族」「亢濮大宗」兩塊牌匾乃綜合評價,「亞中大夫」「中書舍人」匾是宋元時期對河陽村所出進士的封號,「鐵板秀才」匾為明代皇封明初大儒,「恪守家訓」匾為清代乾隆皇帝嘉獎。
一個挎着畫板的寫生者,一個端着相機的攝影者,來到河陽村,見到的就是這些,表現在作品中的內容也就是記錄下這些,沒法深入表現村子內的世事滄桑。
古村內心深處隱藏着千年故事。
河陽村始建於五代末期,已有千多年歷史。現保存有十大宗族莊園式古民居建築群,包括:三教合一的宋代古剎福昌寺等五座古廟宇,元代「八士門」,明代「石稀罕」,清代「公濟橋」,還有民國年間的仿歐式建築,十五座古祠堂。百棟舊第1500間,大多為明清建築,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堪稱「江南一絕」。構成江南現存規模最大,歷史延續時間最久,宗族文化最深厚的古村落,被譽為「百棟古第廳廊柱磉皆學問,千年村落街巷門牆盡文章」。
河陽村居民絕大部分姓朱。河陽朱氏始祖為朱清源、朱清淵兄弟。唐朝末年,中原時亂,朱氏兄弟避難錢塘。朱清源被吳越王錢武肅王聘為掌書記,成為王宮主管;朱清淵為武將。武肅王病故後,兵爭四起,朱氏兄弟進山隱居,慕縉雲山水秀麗之地,建村而居,繁衍生息,取老家河南信陽各一字而名「河陽」。朱氏歷代傳人崇尚禮教,耕讀傳家,重農經商,富甲一方,成為縉雲旺族,已繁衍四十三代,從這裡發展到麗水、溫州、台州、福州、歙縣等地。
河陽村現存一街五巷村莊布局為元代設計。古民居建築分布以一條古街為中軸線,古街左右各有五橫巷,村內巷道、池塘、溝渠分布層次分明,祠堂、廟宇、民居建築結構清晰。建築大多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式設計。大多建築都有十八間房,因而叫「十八間」。還有「十六間」「二十九間」等。規模較大的「十八間」有「廉讓之間」「耕鑿遺風」「循規映月」,等等。最著名的建築是「八士門」,為紀念村里在宋元時期出八位進士並形成「義陽詩派」而建,為河陽村正大門,人們認為它處於中峰山「五龍搶珠」入脈處,風水上極為重要。朱家至三十六世,共出進士39名。「廉讓之間」是建築最為精緻,設施最完備的建築,外牆白牆上繪有古畫,房內木樑和木柱上許多精緻的木雕,龍飛鳳舞栩栩如生。
作者簡介
楊盛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