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魚的身上會有黏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為什麼魚的身上會有黏液是《十萬個為什麼》中的一個問題。
《十萬個為什麼》是少年兒童出版社在20世紀60年代初編輯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讀物,最新版本是第六版,總主編是韓啟德[1]。
50年來,這套書先後出版了6個版本,累計發行量超過1億冊,是新中國幾代青少年的科學啟蒙讀物,已經成為中國原創科普圖書的第一品牌[2]。它在傳播知識、普及科學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影響幾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學的道路。「十萬個為什麼」圖書系列已成為少兒科普類圖書的代名詞[3]。
“ |
大部分的魚,身上都包裹着堅硬的鱗片,但也有少數魚,如黃鱔、鲶魚、泥鰍等,全身都布滿黏糊糊的液體。 這是因為,它們身上的鱗片已經退化,直接暴露在外的皮膚中,有不少特殊的黏液腺,能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形成一個黏液層。 魚鱗對魚有保護作用,黏液也有相似的功能。 它雖然不能阻擋硬物的撞擊,但可防止毒菌的侵襲,阻擋水中有害物質從皮膚進入體內。 其實,黏液的作用遠遠不止這一些。 有了它的存在,魚的皮膚就可以不透水,這對維持魚體內滲透壓的恆定有好處。 尤其是一些江河洄游的魚類,身上有了黏液,就能使它們適應水中鹽液濃度的變化, 還可以減少水的摩擦力,幫助魚游得更快更省力。 由此看來, 黏液是魚生存不可缺少的法寶。
|
” |
— 《十萬個為什麼》 |
第六版內容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於2013年8月13日首發[4],由21位兩院院士和768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和科普作家組成強大編纂陣容所打造的科普作品。該叢書在2013年上海書展首發時便創下了3500套的銷量。以全新面貌再次走進讀者視野。和第五版相比,第六版的內容近九成都是全新的「為什麼[5]」。
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生活中看似簡單、習以為常,卻內有乾坤的科學知識;離我們並不遙遠,而且在不經意中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的前沿科學;多動多樣,沒有最怪只有更怪的地球生物們;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腦科學等鮮為人知的人體秘密,等等。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6]。
視頻
為什麼魚的身上會有黏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十萬個為什麼》正式啟動第六版編纂工作(圖),搜狐,2011-09-28
-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老虎頭上有王字?,品略圖書館 ,2019-08-12
-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成為經典?,搜狐,2018-09-05
- ↑ 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在上海首發,搜狐,2013-08-13
- ↑ 新版「十萬個為什麼」發售 近九成內容全新,中國新聞網,2013-08-14
- ↑ 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發布,推薦書目有感,網易,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