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蓮·吉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麗蓮·吉許 | |
---|---|
藝人或藝術家 | |
別名 | Lillian Diana Gish |
國籍 | 美國 |
出生 | 1893年10月14日 |
職業 | 演員 |
代表作品 | 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世界之心 |
麗蓮·吉許(Lillian Gish,1893年10月14日-1993年2月27日),出生於美國斯普林菲爾德,是一名默片時代演員。 麗蓮·吉許的生日比電影的誕生還要早一點,是美國第一任甜心,被稱為"銀幕第一女士"。其演藝生涯跨越了四分之三個世紀,堪稱美國電影歷史的見證人。1993年2月27日去世。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7名。 代表作品有《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世界之心》、《八月的鯨魚》等。
早年經歷
麗蓮·吉許,1893年10月14日出生於美國斯普林菲爾德,父親是個不顧家的酒鬼,母親是舞台劇演員。帶着她和妹妹多蘿西·吉許出走,演戲為生。麗蓮·吉許自幼便有着豐富的登台經驗。 [1]
演藝經歷
1912年,麗蓮·吉許遇上大衛·格里菲斯,蒙他賞識,成為他旗下最重要的演員。當時演員大多來自劇院,演技誇張造作,為了杜絕這種粗疏的表演,格里菲斯安排一班演員不斷排練,訓練出較紮實的演技演出。與麗蓮和多蘿西一起共事的還有瑪麗·碧克馥—日後的「美國甜心」,聯美電影公司的始創人。
追隨着格里菲斯,麗蓮·吉許拍下名作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節婦救國記》、《風》等。同時,她也拍下不少改篇自文學作品的電影,如賈科莫·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生》、《紅字》。麗蓮·吉許專攻弱小可憐的戲路,在銀幕上,她總是演小家碧玉、肺癆病人、被欺凌的弱質女流。《殘花淚》一片中,她演一個被老父拳打腳踢的可憐女孩,跟她真正的人生如出一轍。 二、三十年代以後,有聲電影誕生,麗蓮·吉許決定退下火線。重踏舞台。偶然也客串電影,如《陽光下的決鬥》,為她帶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身為天皇巨星,麗蓮·吉許並沒有忘本。當格里菲斯遭到自己一手創立的電影事業淘汰,晚年潦倒之際,是麗蓮·吉許飲水思源,照顧恩師直至去世為止。 往後的歲月,麗蓮·吉許仍活躍於舞台與電視上。較著名的是電視劇《邦蒂富爾之行》(The Trip to Bountiful,1955)。 1971年與1984年,先後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與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在94歲高齡,她與另一銀幕傳奇貝蒂·戴維斯,合演《八月的鯨魚》,成為她演藝生涯中最後一部作品。
個人生活
麗蓮·吉許一生沒有結婚,人稱Miss Lillian Gish。 去世 1993年,麗蓮在睡夢中撒手人寰,享年99歲。 後世紀念 每年10月14日(麗蓮·吉許的生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均會放映她的至少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以紀念這位默片時代偉大的女性。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995-04-17飾演Mrs. Loftus 導演Peter H. Hunt 主演Patrick Day, Anne Shropshire 八月的鯨魚1987-08-19飾演Sarah Webber 導演林賽·安德森 主演貝蒂·戴維斯 戲假情真1986-05-14飾演Cecelia Burgess 導演阿倫·阿爾達 主演阿倫·阿爾達, 邁克爾·凱恩 婚禮1978-08-29飾演Nettie Sloan 導演 羅伯特·奧特曼主演小德思·阿納茲, 卡洛爾·伯納特 孽海游龍1967-10-31飾演Mrs. Smith 導演彼得·格林威爾 主演理查德·伯頓, 伊麗莎白·泰勒 童軍之父1966-08-24飾演Hetty Seibert 導演諾曼·托卡 主演 弗萊德·麥克莫瑞, 維拉·邁爾斯 恩怨情天1960-04-06飾演Mattilda Zachary 導演約翰·休斯頓 主演 伯特·蘭卡斯特, 奧黛麗·赫本 獵人之夜1955-09-29飾演Rachel Cooper 導演查爾斯·勞頓, 羅伯特·米徹姆主演羅伯特·米徹姆 陰謀1955-06-07飾演Victoria Inch 導演文森特·明奈利 主演理查德·威德馬克, 勞倫·白考爾 珍妮的畫像1948-12-25飾演Mother Mary of Mercy 導演威廉·迪亞特爾 主演約瑟夫·科頓, 珍妮弗·瓊斯 太陽浴血記1946-12-31飾演Laura Belle McCanles 導演金·維多 主演 格利高里·派克, 珍妮弗·瓊斯 Miss Susie Slagle's1946-02-06飾演Miss Susie Slagle 導演約翰·貝里 主演維羅妮卡·萊克, 桑尼·塔弗茨 達人1943-09-17飾演Beth Warren 導演 查爾斯·拉蒙特主演唐納德·奧康納, 蘇珊娜·福斯特 拂曉突擊戰1942-12-30飾演Mrs. Bergesen 導演約翰·法羅 主演保羅·穆尼, 安娜·李 一個浪漫的夜晚1930-05-03飾演Alexandra 導演Paul L. Stein 主演羅德·拉·羅克奎 風1928-11-23飾演Letty Mason Hightower 導演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 主演拉爾斯·漢森 Annie Laurie1927-05-11演Annie Laurie 導演John S. Robertson 主演Norman Kerry 紅字1926-08-09飾演Hester Prynne 導演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 主演拉爾斯·漢森 空門遺恨1923-09-05飾演Angela Chiaromonte 導演亨利·金 主演羅納德·考爾曼 奧凡斯風暴1921-12-28飾演Henriette Girard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多蘿西·吉許 賴婚1920-09-03飾演Anna Moore 導演 D·W·格里菲斯主演理查德·巴塞爾梅斯 真心的蘇西1919-06-01飾演True Heart Susie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羅伯特·哈倫 凋謝的花朵1919-05-13飾演Lucy Burrows 導演 D·W·格里菲斯主演理查德·巴塞爾梅斯 黨同伐異1916-08-05飾演The Woman Who Rocks the Cradle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Morris Levy 出售婚姻1916-04-16飾演Marfa 導演 克里斯蒂·卡本納主演Frank Bennett 達芙妮與海盜1916-03-05飾演Daphne La Tour 導演 克里斯蒂·卡本納主演Elliott Dexter 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02-08飾演Elsie Stoneman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亨利·B·沃斯奧 姐妹1914-11-29飾演May 導演 克里斯蒂·卡本納主演多蘿西·吉許 Judith of Bethulia1914-03-08飾演The young mother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布蘭徹·斯薇特, 亨利·B·沃斯奧 峽谷之戰1913-11飾演Melissa Harlow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 梅·馬什, Leslie Loveridge So Runs the Way1913-10-11飾演The Young Woman 導演克里斯蒂·卡本納 主演Reggie Morris 印第安人的忠誠1913-08-16飾演The Ranchero's Daughter 導演克里斯蒂·卡本納 主演Frank Opperman During the Round-Up1913-07-19飾演The Ranchero's Daughter 導演克里斯蒂·卡本納 主演 Frank Opperman金光閃閃1912-11-11飾演The Young Woman 導演D·W·格里菲斯, Frank Powell 主演艾爾默·布斯, Grace Lewis 佩吉巷的火槍手1912-10-31飾演The Little Lady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艾爾默·布斯 看不見的敵人1912-09-09飾演The Sister (older) 導演D·W·格里菲斯 主演多蘿西·吉許
參演電視劇 小城名流1948-06-20飾演Catherine Lynch (2 episodes, 1955-1961) 導演John Moffitt, Tim Kiley 主演Ed Sullivan, Frank Shuster
人物評價
這是一雙攝人心魄、充滿魔力的眼睛,寧靜、深邃,黑洞一般吸引了所有的視線,使人忘記了臉的存在。而那是一個同樣完美的臉龐,圓潤、柔軟、優雅,散發着非人間的純潔的光輝。 而在這罕見的美麗之下,是一顆罕見的富有創造性的心靈。 麗蓮·吉許的生日一直被定為1896年10月14日,在她死後,她的經紀人才透露說,她實際上生於1893年,差不多與電影同齡。從來沒有人懷疑她少報了3歲,她看上去總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吉許出生於俄亥俄州一個破裂的家庭,吉許十來歲的時候起就退學隨劇團巡迴演出,貼補家用。1912年,姐妹倆一起被推薦給格里菲斯。在格里菲斯看來,吉許就像是從狄更斯小說中走出來的人物,如此純潔而又脆弱的古典型美人,正是最理想的演員。 吉許不僅是一位富有獻身精神的演員,也是一位天才的演員,是格里菲斯有關電影表演必須含蓄、自然之主張的最早的、也是最完美的實踐者,成了自然主義表演流派的先驅。與吉許配戲的那些演員的表演,看來都有點做作,只有吉許的表演無可挑剔。她的電影,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有志從事電影表演的人,特別是那些從戲劇表演轉行的演員的入門教材。然而,在必要的時候,吉許也能使感情盡情地流露。《被摧殘的花朵》中,露西被父親搶回家後,躲進了衣櫥中,她父親用斧頭砸開衣櫥的門將她拖出打死。在排練這一幕時,吉許只是有節制地做了表演,格里菲斯就已很滿意。不料吉許把精力都留到了正式開拍,當她被困於衣櫥中,當斧頭一陣陣砍來時,她才讓自己盡情地發揮,把走投無路的露西的絕望、恐懼表現得淋漓盡致,連格里菲斯都看呆了。這一個鏡頭,也成了電影中最令人痛心的一幕。拍完《暴風雨中的孤兒們》之後,吉許離開格里菲斯,去了別的電影公司。失去了吉許,格里菲斯再也沒能拍出傑出的作品,而吉許的表演生涯卻達到了頂峰,最重要的,包括1926年拍攝的據普契尼歌劇改編的《波西米亞女郎》和1928年拍的《風》。在拍《波西米亞女郎》時,吉許又一次讓自己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然而這一次是她自找的:當拍攝由她主演的眯眯之死的日子臨近時,她開始絕食,讓自己變得虛弱;然後是絕水,讓自己的身體脫水;覺得還不夠,又用棉花吸乾了唾液,讓自己看上去跟眯眯一樣病重。拍到眯眯死去的那一幕時,她的呼吸也停止了。導演懷疑她真正死去了,不僅是因為她的身體已瀕於死亡,而且認定她的魂魄一定也已隨角色而去。吉許自己則認為拍《風》才是她最艱苦的一次經歷。風是用飛機的螺旋槳攪起來的,灰塵瀰漫,風中溫度高達50攝氏度,而吉許就在這樣的風中拍了一場又一場,而且是她最為傑出的表演。 吉許晚年成了電影活動家,大力宣揚、贊助對無聲電影的研究。在格里菲斯的晚年,好萊塢已把這位祖師忘得乾乾淨淨,只有吉許沒忘,照顧多病的格里菲斯直到他去世。在格里菲斯去世之後,在吉許的遊說之下,美國政府發行了紀念格里菲斯的郵票。1993年2月27日,吉許在睡夢中去世,享年99歲。電影的開創史失去了最後一位見證人。在遺囑中,吉許給美國電影研究院留下了一大筆錢,用於保護格里菲斯的電影。 吉許終身未婚。她的一生,可以用她的自傳的獻詞來概括:「獻給我的母親,她給了我愛;獻給我的妹妹,她教會了我笑;獻給我的父親,他給了我不安全感;獻給格里菲斯,他教導我工作要比玩耍更有趣。」
歷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1929-1948 ▪ 查爾斯·卓別林 ( 1929) ▪ 華特·迪士尼 ( 1932) ▪ 大衛·格里菲斯 ( 1936) ▪ 霍華德·格林 ( 1937) ▪ 哈羅德·羅森 ( 1937) ▪ 埃德加·伯根 ( 1938) ▪ 麥克·塞納特 ( 1938) ▪ 亞瑟·保爾 ( 1939) ▪ 哈里·M·華納 ( 1939) ▪ 華特·迪士尼 ( 1939) ▪ 高登·詹寧斯 ( 1939) ▪ 簡·多梅拉 ( 1939) ▪ 德弗羅·詹寧斯 ( 1939) ▪ 艾爾明·羅伯特 ( 1939) ▪ 阿特·史密斯 ( 1939) ▪ 法喬特·埃多特 ( 1939) ▪ 洛亞爾·格里格斯 ( 1939) ▪ 洛倫·L·里德 ( 1939) ▪ 哈里·D·米爾斯 ( 1939) ▪ 路易斯·梅塞科普 ( 1939) ▪ 沃特·奧伯斯特 ( 1939) ▪ 奧利弗·T·馬什 ( 1939) ▪ 艾倫·M·戴維 ( 1939) ▪ 吉恩·赫肖爾特 ( 1940) ▪ 拉爾夫·摩根 ( 1940) ▪ 拉爾夫·布洛克 ( 1940) ▪ 康拉德·內格爾 ( 1940) ▪ 道格拉斯·范朋克 ( 1940) ▪ 威廉·卡梅隆·曼澤斯 ( 1940) ▪ 鮑勃·霍普 ( 1941) ▪ 內森·萊文森 ( 1941) ▪ 華特·迪士尼 ( 1942) ▪ 斯科特·雷 ( 1942) ▪ 查爾斯·博耶 ( 1943) ▪ 諾埃爾·科沃德 ( 1943) ▪ 喬治·佩爾 ( 1944) ▪ 鮑勃·霍普 ( 1945) ▪ 沃爾特·萬格 ( 1946) ▪ 弗蘭克·羅斯 ( 1946) ▪ 恩斯特·盧比西奇 ( 1947) ▪ 哈羅德·拉塞爾 ( 1947) ▪ 勞倫斯·奧利弗 ( 1947) ▪ 威廉·塞利格 ( 1948) ▪ 艾伯特·史密斯 ( 1948) ▪ 托馬斯·阿馬特 ( 1949) 1949-1968 ▪ 喬治·K·斯波 ( 1948) ▪ 詹姆斯·巴斯克特 ( 1948) ▪ 西德尼·格勞曼 ( 1949) ▪ 阿道夫·朱克 ( 1949) ▪ 沃爾特·萬格 ( 1949) ▪ 弗雷德·阿斯泰爾 ( 1950) ▪ 賽西爾·德米爾 ( 1950) ▪ 吉恩·赫肖爾特 ( 1950) ▪ 路易·B·梅耶 ( 1951) ▪ 喬治·墨菲 ( 1951) ▪ 吉恩·凱利 ( 1952) ▪ 梅里安· C·庫珀 ( 1952) ▪ 鮑勃·霍普 ( 1953) ▪ 哈羅德·勞埃德 ( 1953) ▪ 喬治·艾爾弗雷德·米契爾 ( 1953) ▪ 約瑟夫·申克 ( 1953) ▪ 約瑟芬·布林 ( 1954) ▪ 佩特·史密斯 ( 1954) ▪ 葛麗泰·嘉寶 ( 1955) ▪ 丹尼·凱 ( 1955) ▪ 肯普·尼弗 ( 1955) ▪ 喬恩·懷特利 ( 1955) ▪ 文森特·溫特阿 ( 1955) ▪ 埃迪·坎特 ( 1957) ▪ 布朗喬·比利·安德森 ( 1958) ▪ 查爾斯·布拉克特 ( 1959) ▪ 莫里斯·切瓦力亞 ( 1959) ▪ 李·德·福雷斯特 ( 1960) ▪ 巴斯特·基頓 ( 1960) ▪ 賈利·古柏 ( 1961) ▪ 斯坦·勞雷爾 ( 1961) ▪ 弗雷德·L·梅茨勒 ( 1962) ▪ 傑洛姆·羅賓斯 ( 1962) ▪ 威廉·亨德里克斯 ( 1962) ▪ 威廉·塔特爾 ( 1965) ▪ 鮑勃·霍普 ( 1966) ▪ 亞基馬·坎納特 ( 1967) ▪ 弗蘭克·弗里曼 ( 1967) ▪ 阿瑟·弗里德 ( 1968) 1969-1988 ▪ 奧納·懷特 ( 1969) ▪ 約翰·錢伯斯 ( 1969) ▪ 加里·格蘭特 ( 1970) ▪ 麗蓮·吉許 ( 1971) ▪ 奧森·威爾士 ( 1971) ▪ 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 ( 1972) ▪ 查爾斯·博倫 ( 1973) ▪ 愛德華·羅賓遜 ( 1973) ▪ 亨利·朗格盧瓦 ( 1974) ▪ 格勞喬·馬克斯 ( 1974) ▪ 霍華德·霍克斯 ( 1975) ▪ 讓·雷諾阿 ( 1975) ▪ 瑪麗·畢克馥 ( 1976) ▪ 本·伯特 ( 1978) ▪ 瑪格麗特·布斯 ( 1978) ▪ 沃特·藍茲 ( 1979) ▪ 金·維多 ( 1979) ▪ 哈爾·埃利亞斯 ( 1980) ▪ 亞歷克·吉尼斯 ( 1980) ▪ 亨利·方達 ( 1981) ▪ 芭芭拉·斯坦威克 ( 1982) ▪ 米基·魯尼 ( 1983) ▪ 哈爾·羅奇 ( 1984) ▪ 詹姆斯·史都華 ( 1986) ▪ 保羅·紐曼 ( 1986) ▪ 阿萊克斯·諾斯 ( 1986) ▪ 拉爾夫·貝拉米 ( 1987) 1989-2011 ▪ 黑澤明 ( 1990) ▪ 索菲亞·羅蘭 ( 1991) ▪ 茂娜·羅埃 ( 1991) ▪ 薩蒂亞吉特·雷伊 ( 1992) ▪ 狄波拉·嘉 ( 1994) ▪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 1995) ▪ 柯克·道格拉斯 ( 1996) ▪ 查克·瓊斯 ( 1996) ▪ 邁克爾·基德 ( 1997) ▪ 斯坦利·多南 ( 1998) ▪ 伊利亞·卡贊 ( 1999) ▪ 安傑伊·瓦依達 ( 2000) ▪ 傑克·卡迪夫 ( 2001) ▪ 歐內斯特·萊曼 ( 2001) ▪ 西德尼·波蒂埃 ( 2002) ▪ 羅伯特·雷德福 ( 2002) ▪ 彼德·奧圖 ( 2003) ▪ 布萊克·愛德華 ( 2004) ▪ 希德尼·魯邁特 ( 2005) ▪ 羅伯特·奧特曼 ( 2006) ▪ 埃尼奧·莫里康 ( 2007) ▪ 羅伯特·波義耳 ( 2009) ▪ 羅蘭·比歌 ( 2010) ▪ 羅傑·科爾曼 ( 2010) ▪ 戈登·威利斯 ( 2010) ▪ 凱文·布朗洛 ( 2011) ▪ 尚盧·高達 ( 2011) ▪ 埃里·瓦拉赫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