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國家長期科研基地依託的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位於內蒙古磴口縣,主要開展荒漠[1]生態系統的自然演替及其在人為干預下的變化規律、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土地沙漠化監測、沙旱生種質資源保存及沙區資源高效利用、綠洲可持續經營、鹽鹼地綜合治理等研究,建有國家林業局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定位站、國家防沙治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沙棘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西北分中心。

機構簡介

為全國防沙治沙、乾旱區生態林業建設提供科技支撐與實驗示範。為了更好地為長期開展林業相關科學領域研究和技術開發,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國家長期科研基地成立於2019年2月19日。

建設目標與任務

根據烏蘭布和沙區特點、防沙治沙技術難點和沙區農村經濟振興等狀況,提出以沙區荒漠化治理為中心、以生態效益為核心兼顧產業化可持續治沙等現代治沙新模式探索的技術體系,重點在防沙固沙、沙地植被恢復、防護林體系建設、沙旱生植物種質保存、篩選和培育與利用等方面開展攻關,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為推動乾旱區林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通過加強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和轉化,把基地建成國內水平一流的國家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基地,為乾旱區生態林業建設提供科技支撐與實驗示範。

五年規劃

(1)沙化土地綜合治理與修復,開展退化防風固沙林保育與修復技術、喬灌草結構優化配置技術、密集流沙快速固定與植被恢復關鍵技術、綠洲水分平衡條件下植被優化配置和土地利用格局優化研究等,探討不同立地類型土地沙化過程與機制,並提出不同退化程度沙化土地的治理技術與模式。新造不同模式防風固沙試驗示範林18000畝,提出1~3項綜合配套技術成果;(2)荒漠-綠洲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監測,在觀測指標和質量方面達到《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LY/T 1698-2007)》等標準規範的要求,建立穩定的科研隊伍,出色地完成生態站各項管理考核指標。形成集常規觀測、科學研究、人才培養[2]、國際交流、成果展示的多功能平台。觀測研究水平達到國內同類站點的領先,晉級國家級野外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3)沙旱生植物種質資源建設,以沙林中心現有的沙旱生植物資源為基礎,繼續收集和保存乾旱區重要、珍稀、特有、瀕危的植物種質資源,建成具備較高標準的種質保存、擴繁、測定功能的資源庫,資源庫建設規模600畝,建成後預計可保存種質資源1000餘份。通過分析評價、發掘創新、篩選優異種質,推廣利用、進一步提升沙旱生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開發利用能力,為沙旱生植物種質資源的科學、安全保存和規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4)沙棘良種選育與推廣,建成中型異地沙棘國家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總面積750畝,收集保存國內外沙棘種質資源,有效地保護和儲備我國重要灌木種質資源,創新種質、推動我國沙棘良種化、產業化發展。(5)綠洲農田防護林優化配置與效益監測評估,以區域水分平衡、喬灌結合為主導,研究區域尺度防護林體系布局優化與宏觀調控技術,集成建立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防護林配置與調控技術體系。對篩選的防護林帶(網)進一步優化。營造新模式試驗示範防護林500畝,提出新模式1-3種模式。

參考文獻

  1. 考考你荒漠有幾種類型?,搜狐,2020-07-13
  2. 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搜狐,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