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烏鎮訪木心(呂達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烏鎮訪木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烏鎮訪木心》中國當代作家呂達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烏鎮訪木心

說訪木心是不確切的(我無緣訪他的,看過他幾本書),訪他在烏鎮晚睛小築,也就是看他的故居。

浙江三大古鎮,南潯西塘和烏鎮,南潯、西塘去過,唯烏鎮未去。去烏鎮的路上,導遊說:烏鎮與南潯、西塘比,特色在古。烏鎮還是古舊的,特別是烏鎮之東柵,西柵則近於南潯、西塘。

當然,烏鎮之出名,不僅在古,還在於出了兩個大文人:茅盾與木心。他倆都出生於烏鎮東柵,還是遠親。此處除木心故居,還有茅盾紀念館

烏鎮的風景,圖片上看過。浙江水鄉,灰牆烏瓦,小橋流水,小舟欸乃。所謂古鎮,大抵如此,好一點的,無非是古舊。舊址仿建的,則無韻味。烏鎮好在古舊,好在有茅盾與木心。

遺憾的是,我至,而兩處皆閉。據說茅盾紀念館在維護,而木心故居已晢停開放。在茅盾紀念館前拍個照,然後到木心的舊居前徘徊。茅盾紀念館外有柵欄,內有兩扇大門;木心的舊居則排門直抵街面,也許過去就是個店面。木心舊家本是此地巨商,據說舊時烏鎮碼頭搬運貨物的麻袋上,統統寫着個「孫」字。木心本姓孫,名璞,號牧心,筆名似由號的諧音出。

木心英俊。深色西裝,西式禮帽,濃眉下目光深邃,嘴角線條分明,透着幾份倔強。

木心有才。早年師從劉海粟、林風眠習畫,精於音樂文藝,後在高校里任教。中晚年在國外,文學才華爆發,作品以獨特的形式和語言,為時人驚異。

木心不幸。文革時入獄,作品焚毀,手摺三指。一生數度被限制自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定居美國,從事美術與文學創作。

木心有幸。他遇到了一個好弟子,國內著名畫家陳丹青。由於他的介紹與推廣,在國外華人圈享有盛名的木心,方為大陸文學界所知,2006年其作品始在大陸出版,後風行。

於是人們知道了他的「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還有他的很多散文與詩。

木心暮年應邀回烏鎮定居,時年79歲,願以餘力貢獻家鄉,雖此前曾說過「不會再來」的話。他逝於2011年12月21日,享年84歲,終生孤身一人,後事由弟子陳丹青料理。

現在,我站立在他的故居前。初冬的陰天,烏鎮的景色,不怎麼好看。

面對自己的一生,木心痛苦嗎?儘管有晚年的風華。他在自己的《瓊美卡隨想錄》里,寫有一篇很短的文章《筆挺》:

上帝造人是一個一個造的,手工技術水平極不穩定,正品少之又少,次品大堆大攤。

那時我還是行將成為次品的素材,沒有入眶的眼珠已能悄悄偷看——它時而彎腰,時而直背,時而搥搥腰背,忙是真的忙個不停。

前面的一個終於完工。上帝造我先造頭顱,在橢圓形上戳七個洞······眼珠捺入眼眶,眼瞼就像窗簾那樣拉下,什麼都看不見。紅紅的。

來到人間已過了半個多世紀,才明白老上帝把我製作得這樣薄這樣軟這樣韌這樣統體微孔,為的是要來世上承受名叫「痛苦」的諸般感覺。

我一直無有對策,終於——不痛苦了!

老上帝顯然吃驚,伸過手來摸摸我的胸脯

「就這樣?不痛苦了?」

我站得筆挺:

「就這樣,一點也不痛苦。」

我也願他不要痛苦,在天國里靜靜安息。

舊居名晚睛小築,「晚睛」二字,應是他晚年心境。

我多少讀過一點木心,今天來此對他憑弔一番,表達一下讀書人的崇敬,不能不說一點什麼。寫一首小詩吧,詩曰《烏鎮懷木心》:

你是故土的逆子呵

早早離開了家鄉

一生對遠方的嚮往

使你走向更遠的遠方

終於回來了,從青絲到白髮

啊,你這逆子呵

將一顆遠方的心

揣回來,安放在自己的故鄉。

[1]

作者簡介

呂達余,男,安徽銅陵人氏,大專學歷,高級政工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