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乍得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乍得國旗

中文名稱:乍得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乍得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

乍得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從左至右由藍、黃、紅三個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1]

國旗含義

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藍、黃、紅三色。藍色象徵藍天希望和生活,還代表該國的南部黃色象徵陽光,以及該國的北部紅色象徵進步團結願為祖國獻身的精神[2]

說明:乍得國旗與 羅馬尼亞國旗幾乎相同。僅藍色部分略深。

國徽

乍得國徽啟用於1975年,中心的盾形以黃、藍兩色波紋線構成,代表乍得最主要的自然特徵:美麗寧靜的乍得湖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盾徽左側繪有一頭黃色山羊,表明乍得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右側的獅子代表當地特有的野生動物一輪紅日躍出盾徽,照亮了乍得前進的道路,預示着新生國家一定會蒸蒸日上繁榮興旺。盾徽基部的黃色飾帶上寫着乍得人深愛的箴言:「團結、勞動、進步」。

乍得簡介

乍得(或譯查德,阿拉伯語:تشاد‎,法語:Tchad),全稱乍得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北接利比亞,東接蘇丹,南接中非共和國,西南與喀麥隆、尼日利亞為鄰,西與尼日爾交界。

乍得分為三個主要的地理區域:北部的沙漠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中部乾旱的薩赫勒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和南部較肥沃的蘇丹草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 該國以乍得湖的名字命名,國內最高山峰是位於撒哈拉的庫西山,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賈梅納。

乍得國內共有超過200個民族,法語和阿拉伯語是官方語言,伊斯蘭教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

農牧業國家,經濟落後,系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代比執政後,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結構調整計劃,重點整頓棉花公司等國營企業和公職部門;鼓勵私人投資和發展中、小企業;宣布實行企業私有化和自由經濟;打擊走私,保證稅收;積極爭取國際援助,鼓勵外國投資。[3]

首都

恩賈梅納(N'Djamena),原名拉密堡(Fort-Lamy),1973年9月5日改為現名。人口約110萬。最高氣溫42˚C(4月),最低14˚C(12月)。

人民生活

乍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47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水平較低,超過55%的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乍得水電協會為首都15%的人口提供電力,全國覆蓋率僅為2%。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動物糞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

乍得的城市基建落後,只有48%的市區人口有清潔的飲用水,可使用基本衛生設備的人口更只有2%。[4]

習俗

飲食

小米是乍得人的主食,常被做成麵團伴以醬汁食用,這種食物在北部被稱為「alysh」在南部則被稱為「biya」。魚類也是該國的一種流行食物,通常被做成「salanga」(被曬乾後煙熏成的鮭脂鯉或猛魚)或「banda」(較大型的煙熏魚)。「Carcaje」是一種以木槿葉製成的味甜的飲品。酒精飲品在南部比較流行,人們飲用「billi-billi」(以紅小米釀製)和「coshate」(以白小米釀製)小米啤酒。

禮儀

乍得人接受了不少現代化的東西,在國際交往中他們也習慣行握手禮,稱男性客人為先生,稱女性朋友為夫人、女士、小姐。外國客人也可用同樣的方式稱呼乍得的政府官員。乍得居民信仰不同的宗教,他們遵守各自的宗教教規。

民俗

乍得擁有多樣化的種族和語言,文化遺產相當豐富。乍得政府也積極推廣該國文化和傳統,開放乍得國家博物館和乍得文化中心。乍得全年共有6個公眾假期,不定期的假期則包括基督宗教的復活節、伊斯蘭教的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等。

一個販賣乍得傳統服飾的裁縫師樂隊沙里爵士樂在1964年組成,開拓了乍得的現代音樂領域。隨後,其他的一些樂隊試圖結合現代和傳統音樂。但乍得人通常都蔑視現代的音樂。

一夫多妻制在乍得十分普遍,約39%的女人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配偶在結婚時表明其不接受重婚,乍得的法律允許一夫多妻制。雖然法律禁止對婦女使用暴力,但家庭暴力仍然普遍。約45%的乍得婦女會進行女性割禮,雖然法律亦明文禁止。這種儀式在阿拉伯人、Hadjarai人和瓦達伊人之中比較普遍(超過90%),薩拉人(38%)和圖布人(2%)參與這種儀式的比例則較低。乍得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較少,這使她們難以尋找工作。雖然基於法國法律的財產及遺產法並沒有歧視女性,但地區領袖在處理遺產個案時,通常會根據傳統做法傾向男性。

旅遊

乍得主要的旅遊地有乍得湖、德基亞野生動物保護區和面積30萬公頃的扎科馬國家公園等。乍得湖是非洲四大湖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內陸湖泊,被人們譽為「閃爍在黃沙萬里的撒哈拉沙漠南緣的一顆明珠」。乍得湖的水除部分水域略帶鹹味外,其它大部分水域是清甜甘美的淡水,這不能不說是自然界的奇妙現象。在湖畔可以看到河馬、大象、野水牛、羚羊、長頸鹿、駝鳥等成群的熱帶動物。

德基亞野生動物保護區生活着各種熱帶草原動物,保護區中有露營小屋等住宿設施供遊客休息。

此外,在恩賈梅納南面35公里的曼代利亞還專門辟有大象保護區。

同中國的關係

1962年乍得曾同台灣當局「建交」。1972年11月28日,中國與乍得建交,乍與台「斷交」。1980年8月,由於乍內戰加劇,中國曾撤回駐乍使館,1985年6月復館。1994年初台灣當局對乍得進行誘拉,雙方就「復交」進行具有實質性內容的會談。後經中方嚴正交涉,乍台會談未有結果。此後台多次派人赴乍活動。1997年8月12日乍與台「復交」,中國政府即宣布中止同乍的外交關係。兩國政府間一切協議也隨即停止執行。2006年8月6日,外交部長李肇星與乍得外交和非洲一體化部長艾哈邁德·阿拉米分別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乍得共和國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決定即日起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係。

中乍互利合作始於1987年,中國在乍完成的主要經援項目有:人民宮、水稻墾區恢復、自由醫院和坦克修理廠等。兩國復交後,中國在乍完成了恩賈梅納市市政道路整治和農業技術合作等項目。雙方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等領域的互利合作繼續推進。2010年4月,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率中國政府經貿代表團訪乍,並與乍外長法基共同主持召開中乍首屆經貿混委會。2011年6月,中乍合資煉油廠落成投產。2011年12月,由中方提供優惠貸款實施的巴阿赫水泥廠投產。2012年雙邊貿易額3.93億美元,同比增長9.2%,其中中方出口1.73億美元,同比增長82.2%,進口2.21億美元,同比下降16.8%。中方主要進口石油,出口電子器材、茶葉、紡織品等。[5]

參考資料

  1. 乍得 The Republic of Chad,2345實用查詢
  2. 乍得共和國國旗,
  3. 乍得簡況,駐乍得經商參處,2014-06-06
  4. 乍得國家概況,中國新聞網,2013年11月
  5. 乍得國家概況,外交部,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