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紅線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紅線毯出自唐—詩人白居易

【原文】

  紅線毯,擇繭繅絲①清水煮,揀絲練②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於藍③,織作披香殿④上毯。披香殿廣十丈余,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美人路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⑤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城太守加樣織⑥,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⑦。

【注釋】

  ①繅絲: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古時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於絲筐上。②練:亦作「湅」。把絲麻或布帛煮得柔軟潔白。《周禮·天宮·染人》:「凡染,春暴練。」③紅於藍:指染成的絲線,比紅藍花還紅。藍,指紅藍花,箭鏃鋸齒形藍色葉,夏開紅黃花,可制胭脂和紅色顏料。④披香殿:漢朝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曾在此歌舞,這裡泛指宮廷里歌舞的處所。⑤毳(cuì):指鳥獸的細毛。⑥加樣織:用新花樣加工精織。⑦地衣:即地毯。

【譯文】

  紅線毯,是南方女子經過採桑養蠶、擇繭繅絲、揀絲練線、紅藍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織而織就的。這費盡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卻被鋪在宮殿地上當做地毯,鬆軟的質地、幽幽的芳香、美麗的圖案無人愛惜欣賞,美人們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隨便踏踐。太原出產的毛毯硬澀,四川織的錦花褥又太薄,都不如這種絲毯柔軟暖和,於是宣州歲歲上貢線毯。宣州太守為表對上位者的盡心竭力,令織工翻新花樣、精織勤獻。線毯線厚絲多不好卷送,費就千百勞力擔抬入貢。得享高官厚祿的宣州太守怎會想到,織就一丈毯,需費千兩絲,多麼勞民傷財,不要再奪走人民賴以織衣保暖的絲去織就地毯,地不知冷暖,勞苦人民卻靠這生存啊。

【賞析】

  《紅線毯》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新樂府》詩中的一首。這首詩通過宣州進貢紅線毯的事,對宣州太守一類官員討好皇帝的行為加以諷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統治者為了自己荒淫享樂,毫不顧惜織工的辛勤勞動而任意浪費人力物力的罪惡。從結尾兩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費那麼多的絲和勞力去織地毯,勢必導致許多人穿不上衣服。作者在詩中對這種現象進行直接譴責,感情強烈。[1]

歌謠概述

雜歌謠辭,是古代樂府采自民間的歌謠。其中歌是入樂的,謠雖未入樂,但是性質和樂府民歌卻相似。《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12大類。[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