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仁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仁卯
出生 1951年6月11日
山西省定襄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原牡丹文學雜誌副主編別人
洛陽市文學藝術研究會執行會長

喬仁卯 男,1951年6月11日(農曆)生於山西省定襄縣。先後畢業於鄭州大學、西北大學中文系。原牡丹文學雜誌副主編,洛陽市文學藝術研究會執行會長。

主要作品

出版有詩集《風流海》、《飄逝的紅綢布》和文藝評論集《審美·凝視與移情》。主編或編著有《英烈報》、《洛陽新詩白皮書》、《洛陽手冊·歷史文化卷》、《青銅部落》、《河洛文萃》叢書等。作品入選《河南新文學大系》、《河南文苑英華》、《精美散文》等。 [1]

作品賞析

詩意大河洛 千古話芬芳 喬仁卯 上世紀末,台灣高雄文協秘書長潘雷先生來訪。他在王城公園親吻牡丹,在黃河岸邊痛飲河水,令人十分感動。他說,他是「河洛郎」。其實,他的祖先早在800多年前,就遷移到江西六安去了。無獨有偶,台灣著名詩人文曉村駕鶴西行之前,創作出版了紀實文學長卷《從河洛到台灣》,從母親的柳笛到他的鄉愁,從不堪的命運到他的思鄉之情,淋漓盡致地描述了他的河洛情結,讀來令人唏噓。他,就是洛陽土生土長的「河洛郎」。 由此上溯到西晉「八王之亂」時期,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的洛陽及其周邊地區,大批河洛人為避戰亂,紛紛南遷。隨後幾次大規模南遷,形成了現在散布在福建、湖南、安徽、江西、廣東、廣西、湖南、四川等地的一個特殊人群:客家人。客家人的一支閩南人,後來和其他客家人又進到台灣、東南亞等地,於是,就有了「河洛郎」的稱呼。據謫居洛陽的台灣客商,也是詩人的李星漢先生解釋,河洛郎的正確寫法,其實是河洛人,不過是閩南」人「的發音為leng,後來,大陸人念轉了,就成了」郎「。
河洛人,也就是客家人,現在分布很廣,幾乎遍及全球。在國內,叫洛陽的地名,比比皆是:洛陽鎮、洛陽村、洛陽江、洛陽橋、洛陽溝、洛陽堡……那些濃濃的故鄉情,穿越千年時光,化作一個個思鄉的情結,在每一個白天和夜晚,叮叮噹噹地敲打着每一個客家人的心扉。
眾所周知,河洛地區不僅僅是洛陽和洛陽周邊縣區的概念。幾千年的歲月中,洛陽長期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京畿之地,管轄着大片河山與百姓。從小範圍來講,現在的鄭州、三門峽、平頂山部分縣市歷史上一直隸屬於三川郡(郡治洛陽)、河南府(府治洛陽)、洛州(州治洛陽)、洛陽地區等,只是進幾十年,新的區劃劃給了其他地市而已。從大的範圍來說,河洛文化深刻地影響和帶動的地區還有焦作、晉南、豫東、豫南等地。 因此,在香港出版的《當代詩壇》此次選稿的時候,李清聯副主編就告訴我,這次所有稿件都要由河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成英文發表,所以不能局限於洛陽市現轄的縣區,而是要精選大河洛地區的優秀詩歌。這樣,就有了焦作、三門峽、平頂山、鄭州和其他地區的作品入選。李清聯先生說:「大河洛詩選「將來還要選取客家人的詩稿,以圖承載或延續千年詩意河洛的歷史重負。
李清聯先生,正是來自李商隱故鄉——焦作沁陽的詩人。如今,他已經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度過60年的歲月了。 從《詩經》里的風、雅、頌,到漢賦里的名篇佳作;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高風亮節的詩人,到大唐盛世、北宋西京的名流薈萃,河洛地區詩歌的天空星漢燦爛,光彩奪目,名震華夏。
建國以來,洛陽又成為共和國的工業科技重鎮,河洛地區的詩歌創作在沉默中崛起,在沉淪中吶喊,在和平的日子裡溫文爾雅地傳承着大河洛無邊的詩情和高古典雅的詩意。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河洛詩人在中國詩壇上發出優美嘹亮的聲音。大河洛詩人高貴的手掌,再一次拉開了高貴的詩歌帷幕。曹靖華、楊子敏、李清聯、李志、李六正、邊璽中、藝辛、森子、趙跟喜、高旭旺、冷慰懷、張國軍、趙希斌、朱懷金、黑女、譚瑩、馬萬里、丁立、餘子愚、刀刀、高野、張紅梅……老中青少,或登大雅之堂,或金榜題名,或被介紹到國外,或被社會認知,一個大河洛詩群正在被世人接受,一批大河洛詩人正在走向世界。 更加可貴的是,年逾八旬的「陽光老男孩「、詩人李清聯發現並創造了」無障礙詩寫「的理論框架,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他的這一發現和創造,對於中國新詩的發展方向,無疑起到了健康的推動作用,也可以說,為大河洛詩歌創作的風格和流派的形成,起到了引領作用。同時,一批熱愛生活、洋溢着理想色彩、追求高雅文化品位的詩歌朗誦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洛陽朗誦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漫步在黃河岸邊,沉吟在洛水河畔,行進在黃土高原之上,佇立於千年佛龕之中,吟唱詩經漢賦,吟頌魏晉華章,吟誦唐詩宋詞,怎一個心曠神怡,怎一個心潮翻卷。或低吟淺唱,或鐵板銅琶,或攜來詩友曾游,或獨步於不朽古剎,生活在大河洛地區的詩人,比別人更多一份優雅,比別人更多一份責任。 大河洛詩潮,或小橋流水,或波涌浪翻,必將再一次奔流萬里。
家國如夢山水間
——王珂先生2013山水畫集印象 喬仁卯 洛陽人喜文弄墨者多。弄墨者,尤善花鳥特別是牡丹畫者為多,而主攻山水畫者寥寥。何者?功夫也!此種功夫,一曰天賦,二曰靈性,三曰勤勉,四曰學識,五曰胸襟,六曰耐得寂寞。非此,尺幅之間,怎容得下大好河山?
王珂先生,公元1929年生人。少小離家,投奔革命,長期在部隊從事美術宣傳工作。轉業後,至牡丹文學雜誌社任美術編輯,直至離休。我到牡丹文學雜誌社上班的時候,王珂先生已經光榮離休。上世紀末,我們一起住進了市文聯住宅樓,樓上樓下,至今已經十餘載。由於老伴體弱,兒女忙於生計,孫女需要照料。常常看到老人以80多歲的高齡出出進進,買菜做飯。閒暇之餘,還要到地下室揮毫潑墨,創作山水畫作,讓人不勝唏噓。近日,先生精編近年所作山水畫一冊,囑我作序。惶惶然不知所措。斗膽落筆,權當讀後印象,就教於方家。
先生為人低調,性格儒雅,淡泊名利。在創作上道法自然,博採眾長,形成自己鮮明而獨特的山水畫風格。其山水作品恢宏而不失雅致,大氣而充滿情趣,讀來令人盪氣迴腸,讀後令人魂牽夢繞。與所有道行高深、天性淡雅和具有審美特性的畫家一樣,王珂先生不論在軍隊還是在美編的崗位上,或是離休之後,始終在丹青尺素間尋覓探索中國山水畫的精氣神所在,並深悟其中之玄妙。
在平面的宣紙上畫出立體的山水並非難事,那是一種技巧而已。在山水之間表現出魂魄所在、韻律所依,情感所附,就非一日之功了。行家們論王珂先生的畫云:「筆所未到氣已吞,水墨淋漓畫如詩」。他的《君山秋韻》巨岩矗立,滄桑歲月躍然紙上;紅葉滿山,頑強生命怒放天地之間;飛瀑流泉,山川脈動令人驚心動魄。他的《五龍潭觀瀑》層岩疊嶂,風生雲起;他的《君山人家》、《遠眺龍門香山》和《山鄉春意》群山逶迤,生機盎然,充滿野趣和溫馨浪漫的情調;他的《嚴冬》、《幽谷》凝重大氣,氤氳流嵐中,似有一種生命的律動款款湧出,令人感動:《白園青谷圖》、《黛眉小居》、《走進大峽谷》清新雋永。細微之處,如同身臨其境,讀來使人心曠神怡;其他如《深山古剎》、《翠峰疊嶂》、《雨晴》等等,或山凝水哮,雲鎖霧罩;或群峰逶迤、山居幽靜;或奇絕冷峭,高古飄逸;或厚重質樸,跌宕起伏;或剛柔曲直,聚散方圓;或乾濕疏密,淺淡枯潤,真是紙上雲煙;夢裡河山,恣肆汪洋,意蘊萬千!他統帥千山萬壑,駕馭雲水蒼茫,得心應手,揮毫而氣象浩蕩,氣概豪邁,氣勢攝人,氣韻生動。畫家深邃而明麗的審美特質所產生的瑰麗畫卷,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實乃美輪美奐。佇立在王珂先生的一幅幅中國山水巨製面前,不由得心潮澎湃,情難自抑。
黃賓虹認為中國畫有三不朽:其用墨之不朽也,其詩書畫合一不朽也;其能遠取其勢,近取其質不朽也。縱觀王珂先生山水畫,其用筆的力度和意致,其用色的濃淡相宜,其抒情的收放自如,彰顯出一位成熟的山水畫家開闊的胸襟和厚重紮實的繪畫功底以及豐富飽滿的家國情懷。 一名優秀的藝術家,必定熱愛自然、熱愛生命,更熱愛自己的祖國。祖國的概念是具體的,具體到自己的家鄉或者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山河。在我看到的王珂先生的幾百幅山水畫中,最多的是豫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山系的群峰與清泉飛瀑。在長期的寫生過程中,王珂君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腳下的土地,把一腔拳拳愛國之心,毫無保留地融會貫通於他的創作中。所以,我們在他的作品中不但能領略到廣闊的藝術視野,而且能感受到一種赤誠的家國情懷。
這種家國情懷,突出地表現在他的山水畫《釣魚島》的創作中。畫中的釣魚島頂天立地,堅強地佇立在東海的萬頃碧波之上,是那麼地遙遠,又是那麼地親近。看這幅畫,耳畔總會想起《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此起彼伏,令人浮想聯翩。
風格即人。畫家個人的情懷和審美特性,決定了山水畫的品質和價值。王珂先生把畢生的心血和精神致力于山水畫的創作,給我們帶來了具有視覺衝擊和精神享受的琳琅滿目的山水畫作品,同時也為歷史文化名城洛陽的藝術天空增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令人歡欣鼓舞。
我等後生,仰慕先生儒雅風範,敬佩先生家國情懷,學習先生治學精神,承前啟後,繁榮洛陽文藝事業,建設當代文化名城,不敢懈怠。
祝先生身康筆健,童心永駐,繼續行吟山水間!

視頻

喬仁卯:絲綢之路與洛陽

參考文獻

  1. 喬仁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