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堡會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喬堡會天主堂位於陝西省周至教區,喬堡會地處周戶交界,是一個一千多人的小村莊,一百多年前福音傳入本村,現有教友270多人,原堂始建於1905年,由德籍胡定幫神父籌建,穆思禮神父修建,1966年被毀。八十年代初,在趙銀生神父帶領下修建聖堂,但年久失修,因堂小不能滿足教友發展的需求。

今年在本堂蔡金朝神父帶領導下,歷時四月有餘,聖殿終於建成,奉聖安多尼為主保。主教在彌撒講道中特別強調:有形教會——大堂建成了,無形教會「心中的聖殿」,還需要眾神長帶領教友藉機更進一步升華。

彌撒

天主教對聖體聖事禮儀的稱謂。源出於拉丁文Missa,它實際只意味着「某種敬拜」。原為該儀式的主體部分開始前遣散尚未領受洗禮者,以及結束時遣散全體與禮者的用語,後衍用作為儀式的名稱。天主教認為舉行此儀式,用以不流血的方式,重複進行耶穌在十字架上對聖父的祭獻;並認為經過祝聖的餅和酒,實質上已變成了耶穌基督的真正身體和血。主禮人(神父或主教)先領「聖體」和「聖血」,然後讓信徒輪流領聖體(一般信徒不參加領聖血)。

彌撒在教會中,只有神父、主教有神權主持[1]。東西派教會禮儀的形式都各有特點。西派教會(包括後來的天主教)用拉丁語,聖餐用無酵餅,神父領聖體和聖血,信徒只領聖體;東派教會[2](包括後來的東正教)因地區而異,或用希臘語,或古斯拉夫語及其他民族語言,聖餐用有酵餅,信徒則可同時領聖血。20世紀60年代天主教會進行禮儀改革,現在世界上大多數教會都採用民族語言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禮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