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敦 (圭亞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喬治敦 | |
---|---|
喬治敦(Georgetown)是圭亞那合作共和國首都,位於德默拉拉河入海口、圭亞那北部沿海沖積平原上,北瀕大西洋,面積約30平方公里,人口約25萬,年氣溫為23-32攝氏度。 喬治敦為圭唯一城市和主要港口,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加勒比共同體秘書處即設在喬治敦。[1] 2006年5年17日,喬治敦市與中國福州市締結為友好城市。[2]
目錄
- 1 基本信息
- 2 地理環境
- 3 歷史
- 4 交通
- 5 建築景點
- 5.1 國家獨立紀念門(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rch)
- 5.2 1763年紀念碑(The 1763 Monument)
- 5.3 1834年紀念碑(The 1834 Monument)
- 5.4 印度移民紀念碑(The Indian Immigration Monument)
- 5.5 休伯特·克里奇洛紀念碑(The Hubert Critchlow Monument)
- 5.6 聖安德魯教堂(St Andrew’s Kirk)
- 5.7 聖心天主教堂(Sacred Heart Roman Catholic Church)
- 5.8 大草棚(Umana Yana)
- 5.9 德默拉拉河大浮橋(The Demerara Harbour Bridge)
- 5.10 印第安村(Santa Mission)
- 5.11 凱丘瀑布(Kaieture Falls)
- 6 相關視頻
- 7 參考來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喬治敦 | 外文名稱 | Georgetown |
行政區類別 | 首都 | 所屬地區 | 圭亞那合作共和國 |
地理位置 | 位於德默拉拉河入海口的東岸,北瀕大西洋 | 面 積 | 30平方公里 |
人 口 | 約25萬 | 著名景點 | 市政廳,聖喬治大教堂等 |
地理環境
喬治敦位於德默拉拉河入海口、圭亞那北部沿海沖積平原上,北瀕大西洋,城市低于海平面約1.5米(漲潮水位)。面積約30平方公里,人口約25萬[3] ,年氣溫為23-32攝氏度。
歷史
該城因英王喬治三世而得名。1781至1812年,先後被英國、法國、荷蘭統治,荷蘭統治者將其改名為斯塔布魯克(Stabroek)。1812年,英國重新統治後,恢復原名喬治敦,並將其定為英屬圭亞那首府。1966年5月圭宣布獨立,喬治敦為首都。
交通
喬治敦交通便利,各類設施基本健全。契迪·賈根國際機場(以已故前總統名字命名)距喬治敦50公里,有直飛美國、加拿大及特多、巴巴多斯等加勒比島國航班,可經蘇里南赴法屬圭亞那飛歐洲。
建築景點
喬治敦城最初由荷蘭殖民者規劃建造,市內以木製建築為主,許多建築保留18、19世紀的風格。主要名勝有:市政廳、聖喬治大教堂、大草棚等,附近有著名的印第安人村落,富有濃郁的南美熱帶雨林風光和印第安風味。
國家獨立紀念門(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rch)
位於喬治敦市,拱型鋁製建築。設計簡潔,富有意義。兩側基座采自庫尤尼河區的石英石,各有3根鋁管向上升起相接,代表圭3條主要河流和早期3塊殖民地,即埃塞奎博、德默拉拉和伯比斯,6根鋁柱代表圭6個民族。該紀念門是圭1966年獨立時由加拿大在圭的「德默拉拉鋁土公司」用圭產鋁製造,由加工程師弗萊克(Edric Flak)設計並贈送圭政府。
1763年紀念碑(The 1763 Monument)
位於喬治敦市革命廣場,面向獨立紀念門,為紀念1763年圭黑人英雄卡菲(Cuffy)領導的伯比斯種植園奴隸起義而修建,1976年5月揭幕。基座由2.5噸青銅製成,高10.1米,上立卡菲塑像。由圭雕塑家摩爾(Phillip Moore)設計並雕刻,具西非藝術風格。
1834年紀念碑(The 1834 Monument)
位於安娜女王鎮中心,紀念1834年黑人戴蒙(Damon)。戴蒙為抗議種植園主故意挑撥,帶領300名黑人學徒進行消極抵抗而被絞死。雕塑高2.7米,寬3.7米,以青銅澆鑄。由湯姆(Ivor Thom)設計並雕刻。
印度移民紀念碑(The Indian Immigration Monument)
位於喬治敦市一教堂花園內,紀念1838年5月5日首批東印度人抵圭。基座由水泥製成,正面鑲黑色花崗岩,紀念物為青銅製成的首批印度人抵圭乘坐的「惠特比」(Whitby)號輪船模型。紀念碑寬3米,高3.5米,重3.5噸,由印度設計師古魯(B.K.Guru)設計雕刻,印度總統贈送圭政府。
休伯特·克里奇洛紀念碑(The Hubert Critchlow Monument)
位於圭國民議會大廈院內。克里洛奇是「英屬圭亞那工會」的創建人,圭亞那工會運動之父。紀念碑為水泥基座,高2米,上立克的全身青銅雕像。
聖安德魯教堂(St Andrew’s Kirk)
位於議會大廈對面,圭歷史最久的教堂,於1818年建成,屬蘇格蘭長老會教堂,19世紀哥特式建築風格。
聖心天主教堂(Sacred Heart Roman Catholic Church)
位於喬治敦市,1861年聖誕節正式建成開放,為葡萄牙裔羅馬天主教徒而建。幾經修繕並擴大建築規模。2005年被火燒毀,2005年後處於重建中。
大草棚(Umana Yana)
位於德默拉拉河入海處,始建於1972年,專為當年在圭亞那召開的不結盟運動外長會議準備的場所。由圭亞那土著部落印第安瓦瓦人施工建造,占地640平方米,高16.78米,呈錐體,屋頂用棕櫚葉覆蓋,極富印第安傳統建築風格。Umana Yana是印第安瓦瓦語,意為「人民聚會的地方」。原建築被大風吹倒,1994年在原址重建。
德默拉拉河大浮橋(The Demerara Harbour Bridge)
距德默拉拉河入海口不遠處。由英國援建。1976年動工,1978年7月建成通車。全長1851米,共61孔。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浮橋。
印第安村(Santa Mission)
位於德默拉拉河一支流岸邊,從喬治敦乘船逆流而上,約一個小時即可抵達,沿途為典型的南美熱帶雨林風光,景色怡人。該村村民皆為印第安人,村內學校、教堂、商店、醫院等設施齊全。有一工藝品商店,所售工藝品均為村民自製,有鮮明的印第安特色。
凱丘瀑布(Kaieture Falls)
位於熱帶雨林的中心地帶,埃塞奎博河支流波達羅河上,從一砂岩高地落入陡峭峽谷。為世界單極落差最大的瀑布,一次落差250米(822英尺),是美加邊境尼亞加拉瀑布的5倍,寬80-120米(視季節)。1870年4月由英國地質學家布朗(Charles B. Brown)發現。名字源於當地美洲印第安人一部落首領「凱」(Kai),他駕獨木舟沿瀑布縱身峽谷,以保護本部落免遭另一兇殘部落的毀滅。
相關視頻
1、2018行記:十一月喬治敦 圭亞那
2、大開曼島喬治敦航拍
參考來源
- ↑ 圭亞那概況行政區劃.城鎮,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圭亞那合作共和國大使館,2005/12/22
- ↑ 福州國際友好城市一覽表,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19-09-29
- ↑ 圭亞那國家概況,外交部網,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