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播樂起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五播樂起義 |
中文名稱;九五播樂起義 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東部 背倚;巍巍播樂山 時間;1939年秋 |
九五播樂起義,播樂中學坐落在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東部的播樂鄉政府所在地,背倚巍巍播樂山,面迎滾滾七曲河。1939年秋,由熱心教育的溫培群倡議,經省教育廳批准,樊子誠、溫培群在這裡共同創辦了霑益縣第一所縣立初級中學(它的前身是1930年創辦的霑益第四區區立兩級小學),由溫培群同志任校長,中共地下黨員樊子誠任教導主任。
序言介紹
1937年,中共地下黨雲南省工委把播樂中學所在地的播樂作為滇東北重要據點,派黨員幹部樊子誠到播樂小學任教導主任,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45年春省工委又增派一些黨員骨幹到播樂中學,成立黨的特別支部,由樊子誠任特支書記,以播樂中學為據點,負責霑益、宣威、富源、曲靖四縣的黨務工作。1946年省工委指示"特支"擴建為"中心縣委",樊子誠任中心縣委書記。李天柱任副書記,積極進行武裝鬥爭的準備。這時的播樂中學,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革命培養人才的方針,從生產勞動中增實幹,長真學。正象《播樂校歌》歌詞所唱的那樣。
"播樂山巍巍,七曲河洋洋,山之麓,河之旁,濟濟多土正拓荒。教育生產化,此地實驗場,苦中播樂,樂無疆。要播樂,須拓荒,實行集中群力,大家齊來播樂,大家齊來拓荒"
黨組織在師生中秘密開展馬列主義教育,廢除"公民"課,購買大批進步書籍,供師生閱讀。開展進步革命文化活動,開展反迫害鬥爭,聲援昆明"一二一"運動,公祭死難烈士,聲討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通過革命實踐活動,師生思想覺悟大大提高了,逐步樹立為勞苦大眾謀利益的革命人生觀。
1947年,隨着國內革命形勢的發展,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推翻蔣家王朝,準備武裝鬥爭,黨組織把在六十軍當兵的樊子明請回學校來上軍事課,加強學生的軍事訓練,學校要學生自製木槍、手榴彈,開展正規的軍訓,每一天都進行刺殺、投彈、爬山及軍事演習。通過長期訓練,鍛煉了師生們的體魄,加強了師生們的組織紀律性,成功地把學校辦成了培育革命力量的基地。
革命
1948年9月5日,按雲南省工委指示,在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三支隊的接應下,播樂中學師生員工及附近農民武裝600餘人成功地舉行了"九·五"反蔣武裝起義。[1]
起義當天下午4時左右,由於反動偽鄉長何玉槐告密,國民黨26軍19師577團的一個加強營及宣威常備隊共600餘人從播樂的東北、東南兩個方向向播樂中學發起進攻,機槍向學校大門瘋狂掃射。起義隊伍迅即組織反擊,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全校師生員工迅速轉移,安全撤離了播樂中學。
1948年9月12日,起義部隊轉戰宣威、會澤回到霑益喜廈休整。經三支隊黨委研究決定留下溫培群、方國洪、溫智屏等70餘人,回播樂地區建立、發展游擊根據地,發動群眾與敵人開展各種形式的鬥爭。
1949年2月,播樂起義隊伍和霑益、宣威、會澤等地的農民武裝組成"永昆"支隊,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六支隊。
九五播樂起義:雲南僅有、舉國罕見
震撼雲南的"九·五"起義,為推動雲南的反蔣武裝鬥爭,配合野戰軍殲滅蔣軍殘部,解放雲南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九·五"起義是播樂辦學20年的豐碩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在雲南的成功實踐,是雲南革命史上光輝的一頁!
九五播樂起義:不朽的豐碑
播樂中學的武裝起義給國民黨反動派予重創,播樂中學自然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1949年9月上旬,國民黨89軍328師對播樂革命根據地進行瘋狂反撲,殘酷燒殺搶掠,9月6日,播樂中學被國民黨反動派焚為灰燼,學校停辦。
1981年,霑益縣委、縣人大、縣政府召開播中重建工作的專題會議,會議認為:播樂中學的鬥爭歷史,在黨的建設,統一戰線,武裝鬥爭,辦好教育培育革命幹部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經驗,是黨和人民的一筆寶貴財富,應當認真總結。為了紀念播中革命業績,弘揚播中革命精神,發展地方教育,縣委縣政府決定恢復重建播樂中學。
1982年3月,在播樂中學舊址的廢墟上恢復重建播樂中學的工程破土動工,一所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校屹立在播樂這塊鮮血浸潤過的紅土地上。為紀念"九·五"起義、弘揚播中革命精神,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及愛國主義教育,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學校還建起了"九·五"起義紀念碑,播樂"九·五"起義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1998年11月播樂中學"九·五"起義紀念館被雲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九·五"起義紀念址被省政府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