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寨溝縣,隸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阿壩州東北部。東、北與甘肅省文縣、舟曲縣、迭部縣交界,西、南與四川省若爾蓋縣、平武縣、松潘縣接壤。總面積5288平方千米。 九寨溝縣地勢西北、西南高,東南低。屬高原濕潤氣候。境內擁有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環球21」三項國際桂冠和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九寨溝,還有省級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貢槓嶺自然保護區、甘海子國家森林公園和神仙池風景區、甲勿天池、黑河風光帶、玉瓦石碏紅葉風景區、喇嘛石大峽谷風光、杜鵑山、勿角白馬藏族風情園等眾多生態人文資源。
目錄
地名由來
九寨溝縣原名南坪縣,古稱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屬氐羌。經考古調查,除草地、永和鄉之外,其他鄉鎮均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可將九寨溝縣歷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大禹時屬梁州的西北境,西漢王朝建立後,在四川北 部設廣漢郡,下屬十三縣,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溝縣境內,甸氐道設置是九寨溝縣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機構,充分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九寨溝縣及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就已納入到漢王朝的版圖。
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吐谷渾可汗之子、龍涸王莫昌率眾歸附北周,北周以其地為扶州(今松潘黃龍鄉),置扶州總管府,公元587年(隋文帝開皇七年)廢鄧州,改置扶州,將扶州由松潘黃龍鄉遷至今九寨溝縣安樂鄉下安樂村(舊稱水扶州),由隋歷唐至元、明,皆為扶州,城垣毀於清初「帕納皇帝」之亂,雍正三年,清政府決定設立松潘廳南坪營,因扶州城毀壞,於是另選城址於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壩,至雍正七年築成,自此,「南坪」之稱見諸史端。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單獨建縣,1998年更名為「九寨溝縣」。
九寨溝門戶網為九寨溝首家大型信息門戶綜合網站。成立於2012年春,是九寨溝當地人了解世界的最佳窗口,世界關注九寨溝的最佳交流平台!
概述
九寨溝縣景區內以翠海、疊瀑、灘流、彩林、雪峰構成原始古樸、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獨特的藏族風情相結合的景觀綜合體,是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氣候的理想場所。1984年九寨溝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98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嫩恩桑措風景區位於縣城西南方,距九寨溝自然風景區58公里,核心景區總面積為4.6萬公頃。
該風景區既有九寨溝風光之秀美,也有黃龍景色之神奇,而且森林景觀特別豐富,自然景觀類型多樣,人文景觀奇特,更是國寶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九寨溝動物甘海子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63公里,距九寨溝24公里,面積35284公頃。
地處世界自然遺產黃龍與九寨溝之間,四川著名的黃金旅遊線九環線貫穿其間。境內風景資源有"險、秀、雄、奇"的特點及濃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點34處,二等景點15處,三等景點6處,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境內還有眾多的自然保護區。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東南面,距縣城45公里。保護區核心面積36349公頃。區內脊椎動物47科17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6種,除有54隻大熊貓外還有金絲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錢豹、火冠鳥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屬、278種,其中名貴樹種達10餘種。
景區內甲勿池景點屬高原大湖泊,全長6公里,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 生長着以冷雲彬為代表的數十種自然植物,每當春夏季節,百鳥鳴啾,紅、粉、藍、紫、白等五顏六色的杜鵑花爭相開放達三個月之久。
1993年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西北面,距縣城14公里。核心保護區面積16萬餘公頃。
該保護區成立於1963年,屬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已知有維管植物127屬、278種,其中有白皮雲彬、銀葉連香樹等五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已知有野生動物47 科、170種,其中有大熊貓7隻、川金絲猴1900餘只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區內植被分布明顯,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好,礦產資源和水資源豐富,是一座罕見的生物寶庫。
九寨溝縣[4]境內水系發達,水能資源豐富。水流開發點多、落差大、投資省,是理想的水電建設基地。截止1999年,全縣已建成中、小型水電站62座,總裝機容量9782千瓦,年發電量2098萬千瓦小時,通過十幾年來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全縣94%的鄉村通了電,達到了全縣農村初級電氣化縣的驗收標準,有力的促進了該縣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二道橋12000 千瓦水電站設計方案已通過省級有關部門的評審,正着手動工修建。
今年,九寨溝縣又被列為全國中級電氣化試點縣。茂縣銅鐘電站至九寨溝縣的110千伏輸電線路架設工程已經啟動,各項工作正在順利實施。
1999年,全縣公路通車裡程已達505.5公里。其中,省道177公里(九環線山嶺重丘三級公路160公里),縣道97公里,鄉道73公里,專用公路158.5公里。全縣除草地鄉其餘鄉鎮全通了公路,初步形成了經汶川至成都,經平武至綿陽、經甘肅文縣至廣元,經若爾蓋至甘肅的公路網絡。隨着公路建設事業的發展,交通運輸業逐步壯大,為旅遊事業和重要物資的吞吐及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九寨黃龍機場正在建設之中。
九寨溝縣已於1998年完成光纜架設,實現光纜通訊。九寨溝、縣城各開通了5120門程控電話,縣城和九寨溝地區開通移動電話大大加快了該縣與外界信息交流速度,較好地滿足了旅遊和社會各方面對通信的需要。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九寨溝縣大大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積極招商引資。1999年,九寨溝縣協議引進資金3.36億元,本着"你投資,我建設、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給投資商以極大的優惠政策,先後與縣境外其他地區及有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投資合作關係。
全縣建立集貿市場2個,商業、飲食業網點達791個,目前, 全縣正在加緊市場建設,着力發展農副土特產市場和綜合性集貿市場。社會事業、醫療衛生事業、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1999年,全縣城鎮職工人均工資達7749元,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098元。
歷史沿革
九寨溝縣原名南坪縣,古稱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屬氐羌。經考古調查,除草地、永和鄉之外,其他鄉鎮均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可將九寨溝縣歷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大禹時屬梁州的西北境,西漢王朝建立後,在四川北部設廣漢郡,下屬十三縣,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溝縣境內,甸氐道設置是九寨溝縣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機構,說明在2000多年前,九寨溝縣及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納入到漢王朝的版圖。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吐谷渾可汗之子、龍涸王莫昌率眾歸附北周,北周以其地為扶州(今松潘黃龍鄉),置扶州總管府。
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廢鄧州,改置扶州,將扶州由松潘黃龍鄉遷至今九寨溝縣安樂鄉下安樂村(舊稱水扶州)。
隋歷唐至元、明,皆為扶州。
清初,城垣毀於「帕納皇帝」之亂,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決定設立松潘廳南坪營,因扶州城毀壞,於是另選城址於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壩,至雍正七年(1729年)築成。
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 1953年,單獨建縣。
1978年12月15日,國務院正式下達文件,批轉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強大熊貓保護、馴養工作的報告》,批准建立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80年,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立。
1982年,國務院批准九寨溝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1984年,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成立。 1992年12月14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委員會全委會第16屆大會表決一致通過,將九寨溝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1998年6月,更名為九寨溝縣。 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九寨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8年,九寨溝下轄3個鎮、14個鄉,另設有1個牧場、1個管理局,常住人口8.15萬人,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5.369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321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450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4.596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2:33.3:57.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052元。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2月,九寨溝下轄5個鎮、9個鄉,另設有1個牧場、1個管理局。九寨溝縣人民政府駐永樂鎮濱河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九寨溝縣位於州境北部之川甘兩省交界處。東北與甘肅省文縣、舟曲、迭部3縣相連,西南與平武、松潘、若爾蓋接壤。地處北緯32°53′~33°32′、東經103°27′~104°26′之間。縣城海拔1405米,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之間,最高峰尕爾納海拔4764米,最低處是川甘兩省交界處的柴門關,海拔1160米。東西長93公里,南北寬 89.93 公里,面積5290平方公里。
九寨溝縣地形以高山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平壩,故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而聞名遐邇的九寨溝旅遊景區就坐落在縣內一條「丫」字形的山溝內。
地形地貌
九寨溝縣內河谷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高山為主,另有部分山原和平壩,地形呈階次變化,海拔落差達2000米。九寨溝主溝呈「Y」字形,總長50餘千米。溝中分布有多處湖泊、瀑布群和鈣化灘流等。原始森林覆蓋了九寨溝一半以上的面積。九寨溝以高原鈣化湖群、鈣華瀑群和鈣化灘流等水景為主體的奇特風貌。九寨溝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地質背景複雜,碳酸鹽分布廣泛,褶皺斷裂發育,新構造運動強烈,地殼抬升幅度大,多種營力交錯複合,造就了多種多樣的地貌,發育了大規模喀斯特作用的鈣化沉積,以植物喀斯特鈣化沉積為主導。九寨溝有角峰,刃脊,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懸谷、槽谷。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鈣質,湖底、湖堤、湖畔水邊均可見乳白色碳酸鈣形成的結晶體,屬高山深谷碳酸鹽堰塞地貌。
地質成因
九寨溝處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邊緣地帶,屬松潘、甘孜地槽區,恰好位於全國第二級地貌階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態變化最大的裂點線上,地勢南高北低,有高山、峽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間平原等多種形態。其地貌屬高山狹穀類型。山嶺的海拔高度大都為3500-4500米,最高峰嘎爾納峰海拔4764米,最低點羊峒海拔2000米。整個景區內溝壑縱橫,山巒疊嶂,好似大自然撰寫的一部壯麗史詩,記錄着地殼的滄桑變遷和生命的進化歷程。
在傳說中九寨溝是仙女的寶鏡幻化而成,優美的故事帶給人夢幻般的想象。但從科學的角度看,九寨溝翠海疊瀑的形成,則是由於地殼變化、冰川運動、岩溶地貌和鈣華加積等多種因素造就的。
地殼變化
在距今約四億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溝尚是一片汪洋,從第四紀早更新世紀起,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使地殼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山體在快速的不均衡隆起過程中,經冰川和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嶺高的地貌形態。另外,由於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泥石流堆積和石灰溶蝕、鈣華加積等多種地質作用,導致溝谷群湖產生,疊瀑越堤飛出。因此,九寨景觀的雛形早在二、三百萬年前就已形成。
岩溶地貌
即喀斯特地貌,它是造就懸壁,形成瀑布的先決條件。在台式斷裂的抬升面上,堆積泥石流等堆積物,後經喀斯特作用,鈣華加積,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壯觀的諾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懸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氣勢雄偉。較發達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風光的基礎。
冰川運動
從第四紀晚期到新世紀後期,九寨溝一帶的許多山地海拔已達到4000米以上,達到了雪線。隨着冰川期氣候的到來,高山上發育了冰川,山谷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谷底,留下了多道終磧、側磧,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長海就是第四紀冰期時形成的堰塞湖。至今,這裡仍保存着第四紀古冰川的遺蹟,冰斗、冰谷十分典型,懸谷、槽谷獨具風韻。
鈣華加積
鈣華,英文稱Travtine或TuFa,指湖泊、河流或泉水所形成的以碳酸鈣為主的沉積物。九寨溝的鈣華有着自身的特點:由於流水、生物喀斯特等綜合作用,以鈣華附着沉積形成了池海堤垣,隨着時間的推移,鈣華層層堆高,垂直河流方向形成大小不等的鈣華堤壩,堵塞水流形成湖泊或階梯狀的海子群。水流的外溢下瀉,又形成高大的瀑布或低矮的跌水,加上一些水生植物和苔蘚及藻類的繁衍,不少湖泊變得五彩繽紛, 造就了九寨溝多姿多彩的獨特景觀。
氣候特徵
九寨溝海拔1900—3100米,屬高原濕潤氣候,山頂終年積雪。氣候冬長夏短,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秋溫涼;按海拔高度分為暖溫帶半乾旱、中溫帶和寒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65%,年平均氣壓859.3百帕。春天氣溫較低而且變化較大,平均氣溫多在9—18℃之間。夏季氣溫回升且較穩定,平均氣溫19—22℃。秋季氣候宜人,但晝夜溫差很大,特別是10月後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凍土出現)。冬季較寒冷,氣溫多在0℃以下。九寨溝降雨較少且多集中在7—8月。
環境奇特
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九寨溝縣縣境內已探明礦種11種,其中大型礦床3處,具有優勢的礦種有金、鐵、錳等。九寨溝縣縣區域地質處於全國六大金成礦帶之一的範圍內(即川西北金三角區),現已探明馬腦殼金礦、草地金礦、水神溝金礦金儲量均達20噸以上,已被地質礦產部列入"跨世紀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富集區。目前,工業化開採條件基本具備,1999年生產黃金達235公斤,預計今年黃金產量達到萬兩。
全縣有林地35.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4%, 活立木蓄積量6800萬立方米,生長着杉、松、樺、楊等50多種珍稀樹種。有以蘋果、花椒、柿子、核桃等為主的各種經濟林木7.8萬畝,397萬株,年產銷量約39.7萬噸,黑木耳、蕨菜、蘑菇等暢銷海內外。大熊貓、金絲猴、牛羚、毛冠鹿、蘇門翔等更是全國的珍稀野生保護動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九寨溝境內水系發達,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104.5千萬千瓦,可開發量64.2萬千瓦。2010年,裝機容量49萬千瓦的白水江流域水電梯級開發順利推進,裝機1.2萬千瓦的二道橋水電站和裝機8萬千瓦的黑河塘水電站建成投產,總裝機容量達10萬千瓦。
植物資源
九寨溝縣已知森林植物和栽培植物264科2822種,藥用植物467種,其中:地衣植物16科51種,苔蘚植物48科147種,蕨類植物28科155種,裸子植物7科45種,被子植物125科2334種,其中雙子葉植物109科1997種,單子葉植物16科337種,菌類植物40科217種。
依據《中國植物珍稀瀕危植物紅皮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第二批名錄所列,九寨溝縣珍稀瀕危植物有82種:其中I級重點保護植物3種:銀杏、紅豆杉、獨葉草;II級重點保護植物75種;其他瀕危植物4種。
動物資源
九寨溝縣境內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2種,珍稀性突出,保護價值大。 其中,有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10種,其中: 獸類6種:大熊貓、金絲猴、牛羚、豹、林麝、馬麝。 鳥類4種:綠尾虹雉、雉鶉、斑尾榛雞、金雕。 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32種,其中: 獸類14種:獼猴、豺、小熊貓、黑熊、馬熊、水獺、黃喉貂、大靈貓、金貓、兔猻、猞猁、岩羊、鬣羚、斑羚。 鳥類18種:鴛鴦、蒼鷹、雀鷹、普通鵟、金雕、短趾雕、灰背隼、燕隼、黃爪隼、藏雪雞、血雉、紅腹角雉、藍馬雞、勺雞、紅腹錦雞、雕鴞、灰林鴞、鬼鴞。 境內分布有中國特有鳥類18種,特有獸類25種。
礦產資源
九寨溝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金礦、鐵錳礦、赤鐵礦、砷礦、銻礦等礦產資源14種,具有優勢的礦種有金、鐵、錳等,地處全國六大金成礦帶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區內,黃金遠景儲量達150噸,已探明馬腦殼金礦、草地金礦、水神溝金礦儲量均達20噸以上,被原地質礦產部列為「跨世紀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富集區,現有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6處。
人口
截至2018年末,九寨溝縣戶籍人口22583戶,67064人,其中男性34164人,女性32900人;城鎮人口26075人,鄉村人口40989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8.9%;少數民族人口26669人,少數民族人口中,藏族21838人、回族3401人、羌族1170人、其他民族260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32.6%、5.1%、1.7%、0.4%。年末常住人口81500人,其中城鎮人口41589人,鄉村人口39911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03%,比上年提高1.1%。人口出生率11.6‰,人口死亡率5.77‰,人口自然增長率5.83‰。
經濟
綜述
2018年,九寨溝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5.3697億元,比上年增長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321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4509億元,增長11.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4.5969億元,下降4.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052元,增長0.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2:33.3:57.5,其中第二產業占比較上年提升1.6%,對GDP貢獻率為92.0%,拉動GDP增長0.8%。年末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戶5000戶,比上年增長6.0%;從業人員12855人,增長5.5%;註冊資金11.1億元,增長10.1%。私營企業843戶,增長19.2%;從業人員4581人,增長4.9%;註冊資金40.2億元,下降1.1%。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2758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占GDP的比重為50.3%,比上年提高0.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6.6%。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124719億元,增長1.3%。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9.2%,比上年提高0.1%。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九寨溝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2946億元,比上年增長50.5%。其中技改投資334億元,下降78.8%;民間投資4.7957億元,下降44.5%。
財稅收支
2018年,九寨溝縣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累計完成960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收4325萬元,降低31.0%,其中稅收收入7590萬元,較上年同期減收2350萬元,下降23.6%。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9.0%。非稅收入完成201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收1975萬元,下降49.5%。 2018年,九寨溝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5680萬元,比上年增加94193萬元,增長51.9%。
人民生活
2018年,九寨溝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58元,比上年增長9.5%。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5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工資性收入23281元,增長2.9%;經營淨收入4067元,增長26.1%;財產淨收入1599元,增長9.8%;轉移淨收入3758元,增長27.9%。城鎮居民人均均消費性支出21115元,增長5.1%。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工資性收入5757元,增長13.5%;經營淨收入4462元,增長7.0%;財產淨收入1149元,增長5.3%;轉移淨收入1498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均消費性支出12019元,增長21.8%。
第一產業
2018年,九寨溝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775億元,增長4.4%。其中農業總產值1.2211億元,增長2.9%;林業總產值5848萬元,增長6.7%;牧業總產值1.6787億元,增長4.6%;漁業總產值2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901萬元,增長5.1%。實有耕地面積3774公頃,比上年增長0.2%。
種植業
2018年,九寨溝縣糧食總產量9988噸,比上年增長4.4%;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5526噸,增長4.0%;水果產量5589噸,下降9.6%。
畜牧業
截至2018年末,九寨溝縣生豬存欄15239頭,比上年增長12.1%;出欄21061頭,增長12.7%。牛存欄46118頭,增長5.6%;出欄16012頭,增長12.7%。羊存欄9598隻,下降17.9%,出欄6244隻,增長13.5%。全年肉類總產量3732噸,增長12.6%,其中:豬肉產量1482噸,增長11.3%;牛肉產量2063噸,增長13.9%;羊肉產量98噸,增長25.6%。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九寨溝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150公頃,與上年持平,農業機械總動力8.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7.5%。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九寨溝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5.4556億元,比上年下降3.4%,工業銷售產值5.3974億元,下降4.5%。工業品產銷率達98.9%,下降1.2%;工業增加值3.5502億元,增長5.7%。從經濟效益來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5.3258億元,比上年增長6.9%;負債總額47.7910億元,下降5.1%;工業利稅總額6234億元,2017年同期則是虧損。從產品產量來看,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發電量18.4034億度,比上年增長35.5%;黃金生產量349千克,下降29.0%。
建築業
2018年,九寨溝縣在庫建築企業17家,比上年增加6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2689億元,增長120.0%。合同簽訂額9.4389億元,增長222.9%,其中本年新簽合同額6.7751億元,增長137.6%。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九寨溝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523億元,比上年下降6.8%。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實現零售額7.821億元,下降9.2%,鄉村實現零售額2.2313億元,增長2.6%。按國民經濟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完成5.1122億元,增長8.2%;住宿餐飲業完成4.9401億元,下降18.5%。
郵電通信
2018年,九寨溝縣郵電主營業務收入175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0.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768戶,下降1.7%;移動電話用戶91414戶,增長33.0%;互聯網用戶32109戶,增長40.4%。
旅遊業
2018年,九寨溝縣共接待遊客23.45萬人次,比上年下降95.1%。實現旅遊總收入1.7157億元,下降97.2%。接待入境遊客0.93萬人次,下降89.6%。旅遊外匯收入197.97萬美元,下降89.6%。接待國內遊客22.52萬人,下降95.2%。國內旅遊總收入1.591億元,下降97.3%。
金融業
2018年,九寨溝縣全社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4.8億元,比上年減少7.3億元,下降14.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4.6億元,增加0.4億元,增長1.6%。全社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40.2億元,減少0.6億元,下降1.6%。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8年末,九寨溝縣境內公路總里程879千米,和上年持平。
公路
九綿高速公路納入國家高速路網,九若公路調整為省道S445,省道205線、301線升級為國道247線、544線。
鐵路
建設中的成蘭鐵路在此設有九寨溝站。
航空
九寨黃龍機場位於縣境內的九寨溝風景區旁,開通往返成都、重慶、西安、上海等地的航班。
運輸
2018年,九寨溝縣公路客運周轉量29820萬人千米,比上年下降19.9%;貨運周轉量16358萬噸千米,增長5.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九寨溝縣共有小學18所,普通中學3所。小學在校學生總數4563人,比上年下降1.0%;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3414人,下降4.5%。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九寨溝縣共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39所(含村衛生所),床位337張。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584人,比上年增長18.5%,其中執業醫生219人,增長21.7%。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歷史文化
九寨溝在內的嘉陵江、岷江上游地區、在稱氐羌之地,有歷史記載的人類活動早至殷商九寨溝長期以來即為藏族聚居地。九寨溝內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肅瑪曲一帶的俄洛部落,原屬党項羌彌藥支,後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東征時,松贊干布以其為先鋒,占領松州(松潘)後將其留住當地,其中居於白河畔的俄洛部與白馬部結成聯盟,其後代即為九寨溝中九寨溝中九個寨子的藏胞。 九寨溝從地域上看,處於藏漢羌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交匯區,九寨溝的藏族文化也帶上了其率民族文融合影響的印記。與西部藏區居民明顯不同的是,在藏式村寨及宅院布局的基礎上,普遍使用了漢式的披項、垂花柱、柱角花、翹屋角、圓洞門等處理。
宗教文化
九寨溝藏族信奉苯教,藏語稱「苯波」,原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種原始宗教,俗稱黑(苯)教,崇奉天地山林水澤等自然的神鬼精靈,後因受藏傳佛教——喇嘛教影響,新創了教理教義,演變出類似藏傳佛教的一個教派,俗稱白(苯)教,以示和藏傳佛教的主流教派——黃教(格魯派)、紅教(寧瑪派)等相區別。苯教在四川藏區影響較大。
民族節日
九寨與黃龍當地少數居民以藏族、羌族為主,因此當地的大部分特色節慶為藏羌的傳統節日。有藏曆年、麻孜會、黃龍寺廟會、燃燈節、祭山會(又稱轉山會)、羌歷年等。
民俗文化
九寨溝祈福民俗——請山神
請山神是九寨溝民俗文化特色的一大亮點,這個活動在白天或晚上舉均可以舉行。請山神的主要法器為一根結實交叉的「Y」字形的木杈。全寨的村民在請山神活動結束之後會圍成一個圓圈,通宵達旦的笑語歡歌。在這種傳統的民俗文化中,圓圈代表團圓。
九寨溝民俗文化——新年迎聖水
九寨溝的藏族人有在藏曆的除夕夜到海子邊背水的傳統習俗。寨里的人會在各寨的雞第一聲雞叫時趕到水源地,在燒香潑水後,背回新年最早的聖水,供全家人一起飲用。
九寨溝民俗宗教祈願——桑煙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種宗教祈願禮俗,沿襲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桑煙又稱薰香,多用在盟誓上,是讓天神作證的意思。民間性的桑煙,更多的是為自己、家人和親朋好友祈福。
鍋莊
九寨溝最流行的舞蹈是鍋莊。據藏文歷史記載,早在前三世紀前後,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圍繞篝火跳圓圈舞。
鍋莊通常分為寺廟鍋莊、牧區鍋莊和農區鍋莊。寺廟鍋莊通常在寺院宗教節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時候跳,這種鍋莊莊嚴隆重,充滿宗教氣息,是信徒們為了來世幸福而獻給神靈活佛的。牧區鍋莊和農區鍋莊,則熱烈奔放。每逢節日,男性着肥大統褲,女性脫掉右臂,拋袖於身後,圍着圓圈灑手、踏步、踢腳,到通宵達旦。
藏戲
藏戲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種廣場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員帶上面具表演為顯著特徵的。相傳它是15世紀著名行僧唐東傑布所創。唐東傑布雲遊西藏時,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攔給人們帶來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條河流上架設鐵索橋。他匯同在西藏結識的7個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歷史、宗教故事,勸人行善積德。藏族僧眾推崇他的義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鐵出鐵,共同修建了鐵索橋。鐵索橋建起來,藏戲因此傳唱開。 藏戲的面具特別,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代表意義。如藍色、黑色面具代表勞動群眾,紅色面具代表國王,綠色面具代表王妃,黃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戲中還離不開演員扮演動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戲中還有許多的動物面具,這些動物都被罩上了神靈的色彩,顯示了藏族人的一種圖騰崇拜。
景區景觀
九寨溝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時嫩芽點綠,瀑流輕快;夏來綠蔭圍湖,鶯飛燕舞;秋至紅葉鋪山,彩林滿目;冬來雪裹山巒,冰瀑如玉。
春
春日來臨,九寨溝冰雪消融、春水泛漲、山花爛漫、春意盎然,遠山的還未融化的白雪映襯着童話世界,溫柔而慵懶的春陽吻接湖面,吻接春芽,吻接你感動自然的心境...... 這是多麼美麗的季節,這是多麼美麗的風景!
夏
夏日,九寨溝掩映在蒼翠欲滴的濃蔭之中,五色的海,流水梳理着翠綠的樹枝與水草,銀簾般的瀑布抒發四季中最為恣意的激情,溫柔的風吹拂經幡,吹拂樹梢,吹拂你流水一樣自由的心緒。
秋
秋天是九寨溝最為燦爛的季節,五彩斑斕的紅葉,彩林倒映在明麗的湖水中。繽紛的落在湖光流韻間漂浮。悠遠的晴空湛藍而碧淨,自然自造化中最美麗的景致充盈眼底。
冬
冬日,九寨溝變得尤為寧靜,尤為充滿詩情畫意。山巒與樹林銀裝素裹,瀑布與湖泊冰清玉潔、藍色湖面的冰層在日出日落的溫差中,變幻着奇妙的冰紋,冰凝的瀑布間、細細的水流發出沁人心脾的音樂。
九寨四時,景色名異,春之花草,夏之流瀑,秋之紅葉,冬之白雪,無不令人為之叫絕。而這一切,又深居於遠離塵世的的高原深處,在那片寧靜得能夠聽見人的心跳的淨土融入春夏秋冬的絕美景色之中,其感受任何人間語言都難以形容。
風景名勝
九寨溝擁有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環球21」三項國際桂冠和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有勿角大熊貓、白河金絲猴、九寨國家森林公園、神仙池、甘海子、黑河大峽谷等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區,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1.8萬公頃,占全縣幅員面積的22.3%。2007年被中國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1]
神仙池
神仙池藏名「嫩恩桑措」,意為仙女沐浴的地方,位於九寨溝縣大錄鄉境內,面積為12745公頃,距九寨溝風景名勝區40千米,距九寨溝縣城80千米,海拔2200-3200米,整個景區由鈣化池、金銀灘、邊壩瀑布、蓮台彩池、雙龍池、青龍海等景點組成。境內以翠湖、彩池、鈣華景觀為主,有1180餘個蓮台彩池,6個鈣化灘、50餘個彩池玉瀑、4個海子,茂密的箭竹林,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兼有九寨、黃龍景觀特色。同時神仙池景區也是阿壩州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兩個森林公園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3.83%。*[2]
色嫫女神像
在九寨溝人的心目中,樹正溝的達戈男神山和日則溝的色嫫女神山是最有權威的神靈,為九寨溝藏民所崇拜。達戈男神山位於九寨溝的西北面,另一座色嫫女神山位於東南面,兩山遙遙相對。傳說達戈、色嫫本是九寨溝的一對戀人。一年,雪山王毀去了九寨溝的山林湖泊。達戈去雪山尋找能造山林綠海的綠寶石。雪山王暗中給他喝下迷魂湯,使他忘記色嫫,愛上了雪山王之女寶雪公主。色嫫的熱淚喚醒了他,也感動了公主。雪山王前來報復,達戈和色嫫吞下綠寶石,變成兩座高山,擋住了雪山王的進攻。從此這對神山情侶,共同守護着九寨溝的森林海子,使得九寨溝山山水水的美景長留人間。
五花海
五花海位於九寨溝三個溝之一的日則溝,五花海海海拔2472米、深5米。五花海有「九寨溝一絕」和「九寨精華」之美譽,因為在同一水域,卻呈現出鵝黃、深藍、藏青、墨綠等色,斑駁迷離,色彩繽紛,這大自然妙筆塗抹的色彩,是那麼大膽、強烈而又富於變幻。從老虎嘴俯瞰它的全貌,儼然是一隻羽毛豐滿的開屏孔雀,所以五花海又名孔雀海。*[3]九寨人說:五花海是神池,它的水灑向哪兒,哪兒就花繁林茂,美麗富鐃。*[4]
甘海子
甘海子景區位於九寨溝縣西南部,九環線公路從景區通過,距九寨溝景區24千米,交通極為便易。景區主要由沼澤濕地、山地、森林、溪流瀑布、地質等景觀構成,動植物種類豐富,約1300餘種,具有「險峻、雄秀、神奇」的特點及濃厚的原始野趣。*[5]
地方美食
素燒如意
如意菜即蕨菜,因其狀若一柄綠瑩瑩的古代如意而得名。國外把它列為健康食品,稱為「山菜之王」。
雅茶
雅茶是用茶樹的粗枝大葉製成的茶,因產地在雅安地區,故稱「雅茶」。明代稱為「馬茶」,清代以後禰為「邊茶」。 藏族同胞以肉食為主,蔬菜、水果很少,食物所缺的維生素多由「雅茶」來補 充。製作酥油茶必須用「雅茶」,因其味道濃厚,可以壓住酥油、牛奶的膻味。
洋芋糍巴
洋芋糍巴是九寨溝最有特色的食品。洋芋又稱土豆,把洋芋蒸熟以後放在木桶里用力搗,直到土豆呈粘稠塊狀,然後在打成糍巴,放在鍋裡面煮,煮好後放入酸菜,辣椒,入口爽滑,美味無比。
蕎麥麵食
蕎麥磨成粉可以做很多的東西,蕎麥饅頭,蕎麥麵條,蕎麥麵條是粗糧,對身體大有好處,而且麵條筋斗,入口清香,可以選擇一碗牛肉蕎面在加上小菜佐食作為一頓簡單的晚餐。
蕨菜
亦稱"烏糯",又名龍頭菜,蕨菜吃起來,不僅鮮嫩滑爽,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青稞酒
青稞酒色微黃,酸中帶甜,有「藏式啤酒」之稱,是藏事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歡度節日和招待客人的 上品。按照藏族習俗,客人來了,豪爽熱情的評價要端起青稞酒壺,邊斟三碗敬獻客人。前兩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點,但不能一點也不喝。第三碗斟滿後則要一飲而盡,以示尊重評價。藏族同胞勸酒時,經常要唱酒歌,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美動人。
酸菜
酸菜味道好,還可以調節口味,增大食慾,增加胃酸的分泌,起有條有理消化的作用。
奶製品
酸奶的製法是:將牛奶煮沸,倒入木桶,加少量的舊酸奶作發酵劑,溫度在30攝氏度至40 氏度之間,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將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隨着乳酸酸度的不斷增加,牛奶中的酪蛋白開始沉澱,凝結成像嫩豆腐一樣的塊狀,並產生一種芳香的氣味,這就是酸奶。
酥油茶
在藏族同胞家裡,酥油茶壺從早到晚都煨在火塘上面,任何時候,都可以喝到又香又熱的酥油茶。酥油茶營養豐富,香醇可口,並有提 神、滋補作用,深為藏族群眾所喜愛。其製法是:在濃茶中放入適量的酥油和食鹽(有奶汁、雞蛋、核桃更佳),置於特製木桶內反覆攪拌融合而成。將打好的酥油茶倒入壺內加熱1分鐘即可飲用,切忌煮沸。
九寨溝糌粑
糌粑是藏胞的主要食品,形似內地的炒麵,可分為青稞、豌豆、燕麥糌粑等。
氂牛肉
氂牛產於松潘九寨溝一帶的高原,肉香且帶有一點野味,目前九寨溝已經有氂牛肉的加工廠,做成真空包裝的熟食,遊客購買起來也十分的方便,並能夠帶回家贈送朋友。
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顧名思義就是用奶渣做陷,新鮮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來做餡,奶渣包子由此而來。奶渣曬乾以後,藏族人把它當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湯裡面做佐料,干奶渣漢族人不太吃的慣,不過奶渣包子到是藏漢、老少皆宜。
當地特產
奶渣包子 九寨溝素燒如意和氂牛肉 洋芋糍粑 貝母雞 蟲草鴨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26日,九寨溝縣被國家民委評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2018年11月10日,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全域旅遊示範縣市」獎 。 2019年5月18日,九寨溝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視頻
九寨溝縣九寨溝縣
視頻
最新九寨溝航拍畫面, 美翻了。
視頻
九寨溝縣旅遊宣傳
參考文獻
- ↑ 九寨溝. 24 十月 2017 [28 三月 2020] (中文).
- ↑ 全域九寨之遺忘人間的仙池九寨溝神仙池. 20 七月 2017 [28 三月 2020] (中文).
- ↑ 墜落人間的仙境—九寨溝. 29 五月 2017 [28 三月 2020] (中文).
- ↑ 震後一年的九寨溝,更加美麗了!. 06 八月 2018 [28 三月 2020] (中文).
- ↑ 甘海子, 遠山白雪皚皚!. 27 二月 2018 [28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