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廣東北部山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峰山(廣東北部山地)地九峰山,西臨武水,北至回頭水,屬南嶺山地。構造上屬背斜隆起,主要由燕山第一期中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岩組成,其次為砂頁岩和頁岩,表土較厚,為樂昌主要林區之一。[1]
九峰山地1000 米以上山峰共 99 座。在九峰境內有:埂頂 (1054.8 米 ) 、丫頭山 (1400米 ) 、羊角峰 (1032 米 ) 、上山子 (1156 米 ) 、犁頭山 (1425 . 6 米) 、茶頭坳(1381 米) 、下北坑頂(1098 米 ) 、黃泥埂 (1237 . 6 米 ) 、通天窩 (1581 米 ) 、鷹鵝寨 (1391 米 ) 、磚頭坳(1161米 ) 、背頭山 (1062 米 ) 、富家地 (1475. 6 米 ) 、谷沖 (1281 米 ) 、上馬頭 (1219 米 ) 、坳背 (1432 米 ) 、鴉鷹寨 (l640.6 米 ) 、張姑嶺 (1442 米 ) 、斜坑 (1345 米 ) 、斜坑 (1505米 ) 、觀音山 (10713 米 ) 、斜坑 (1471.4 米 ) 、陽東山 (1701 米 ) 、細坑子 (1524.2 米)、嶂頭子 (1411.7 米 )、石慶子 (1356 米 ) 、武洞背 (1054 米 ) 、鴉鵑嶺 (1056 米 ) 、天板蓋(1346.4 米 ) 、金雞腦 (1292.2 米 ) 、將軍勒馬 (1207.4 米 ) 、丫叉山 (1385.3 米 ) 、涼傘引 (1230 米 ) 。在五山鄉內有五指峰 (1726 . 6 米 ) 、黑龍子 (1098 米 ) 、燕子排 (1123 米 ) 、犁樹坳(11 05 米 ) 、鴨鷹嘴 (1285 米 ) 、獅形 (1034 米 ) 、獅塘腦 (1131 米 ) 、輪頭子 (1325 米 ) 、錫坊垇 (1149.4 米 ) 、錫坪嶂 (1394.6 米 ) 、石排子 (1314 米〉、白楊古坳 (1005 米 ) 、鬼頭腦 (1130 米 ) 、猴高石 (1078 米 ) 、尖峰子 (1070 米 ) 、雞子樹坳(1095 米 ) 、仰天塘 (1004 米 ) 、花腰岩 (1118 米 ) 、塞公腦 (1152 米 ) 、井洞 (1106 米 ) 、石鼓子 (1065 米 ) 、黃尾山 (1094米 ) 、 山界坳 (1044 米 ) 、爛柴坑 (1086米 ) 、爛竹塘 (1038米 ) 、騎馬寨 (1044 米 ) 、白水寨 (1402.2 米 ) 、殺人坑 (1080 米 ) 、狀元墩 (1567.1 米 ) 、大王山(1105 米 ) 、陽山倉 (1232 米 ) 、甫竹腦 (1058. 3 米 ) 、平水籠 (l485 米 ) 、山唐石 (1256.5 米 ) 、蘭峰石 (1078 米 ) 、白水寨 (1397. 6 米 ) 。在兩江鄉內有: 呈墳嶺 (1122 米 ) 、雷杆坳(1035 米 ) 、棕樹埂 (1076 米 ) 、觀音腰 (1076 .1 米 ) 、桐子埂 (l038 米 ) 、雲祖峰 (1292. 3米 ) 、三角離 (1137 米 ) 、梢公腦 (1010 米 ) 、三夢嶺 (1035 米 ) 、岐子眉 (1015 米 ) 、自家山 (1105. 2 米 ) 、葉山子 (1104 米 ) 。廊田鎮境內有上峰 (1257 米 ) 、靈君嶂 (1181.2 米 )。白石鄉境內有: 齋頭嶺 (1020 米 ) 、田壠(1029 米 ) 、猴子山 (1055 米 ) 。慶雲鄉內有曹家山 (1006 米 ) 。羅家渡鄉內有象牙山 (1048 米)、風子岩 (1056. 4 米 ) 、阿髻山(1077.4 米 )、帳背 (1055 米 )。沿溪山茶場內有南風坑 (1310 米 )、鐵釘頭 (1075.9 米) 。北鄉鎮內有尖峰下 (1140 米 )、石離頭 (1266 米) 、阿婆髻 (1022 米) 、天堂窩 (1104 米 ) 。大源鄉境內有金龜腦 (1065 米 ) 、天子地 (1002 米 ) 。
九峰,因山有五指、向日、青雲、羊角、馬蹄、雲祖、太乙、三星、紫微等九座山峰而得名,海拔在 850 米以上。山地東北部有五指峰,位於五山石下,與湖南汝城交界,主峰海拔 1726.6 米,因五峰相連,形似五指得名,外形深圓,風化較深,樂昌至汝城公路從山麓東側經過。五指山之東有白雲仙,海拔161 0 .7 米,清末山上建有白雲真仙廟,故名。山頂部深圓,坡面切割強烈,V 形谷發育,是廊田河與湖南來水上游東江的分水嶺。山地中部有獅子山,在兩江、慶雲鄉境內, 海拔926 米,山上有一岩石,高 9 米,寬 7 米,形似獅子,故名,北坡和緩,南坡陡峭,盛產杉木。山上有蔚嶺關,舊稱「縣北第一要害 」,粵湘古道由此經過。獅子山東北有雲祖仙, 位於兩江鄉境,海拔 12923 米。上部為山地草甸,中部為亞熱帶綠闊葉林和馬尾松、杉木林。明永樂年間 (1403 一 1424 年 ),山西側建有石室仙廟,故名。山地南部有沿溪山,為樂昌著名的白毛茶產地。沿溪山東邊為北鄉上西坑,是樂昌瑤族聚居地。由沿溪山南下,過風門坳,山勢漸緩,為樂昌盆地北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