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之一,步道全長700公尺,需原路折返。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
除了峽谷之外,大理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
目錄
歷史人文
九曲洞步道原是中橫公路舊道,民國85年九曲洞隧道通車後,公路舊道改為步道。而後再加強步道安全及各項設施後,成為現今的九曲洞步道。步道中保留早年中橫公路的隧道,露出原石的隧道與山壁,可以看出當時修建公路原始的工法與痕跡。此外,早年日治時期為修建「採金道路」所鑿的施工便道,懸在步道外的岩壁上,窄小的路跡仍清晰可見。
地質簡介
步道口附近山壁有多條岩石裂縫向上延伸,這是斷層,斷層是地殼運動擠壓造成岩石斷裂錯動的地形。由於造山運動劇烈,因此斷層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都可以輕易發現。
步道口
步道口位於九曲洞隧道西端出口處,是人車分道的起點,公車站牌、公廁等設施均設在此。為維護在此上下車之遊客安全,新設景觀明隧道從九曲洞隧道延伸出來,提供往來車輛、行人完善之落石防護,兼顧安全及賞景之需求。
水景步道
行至步道里程200公尺處,有一段更靠近溪谷的水景步道,帶領遊人從較低的位置更親近峽谷,在這裡聆聽立霧溪急流震耳的水聲,不難感受到立霧溪強大的侵蝕力。
魚躍龍門
九曲洞對岸有一條小溪注入立霧溪,陡急的溪水沖蝕大理石壁,在山壁上跳躍翻滾,而大理石山壁也被水切出一道彎曲而狹窄的峽谷,從外觀上看來,有一巨大的大理石佇立在一旁,狀似越過急流的大魚,因此有人將此地取名為「魚躍龍門」。
九曲蟠龍
九曲洞步道中途山壁上所刻有梁寒操先生所提「九曲蟠龍」四個行書大字,此處正好位於兩隧道相接的透空處,透過臨溪的洞口可欣賞西側的峽谷景觀,向東則緊鄰峽谷最窄的一線天,兩岸岩壁逼近,幾乎讓人有伸手可抵對岸的錯覺,而也正因這樣的地形,在此也可明顯感受到上升氣流的現象。
九曲洞步道上除「九曲蟠龍」壁刻之外,另有黃杰將軍所題「如腸之迴,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其局。」除九曲洞之外,中橫其他地點亦有許多壁刻題字,也是太魯閣峽谷的另一項人文特色。
步道終點(折返點)
里程700公尺的步道終點,遊客需在此回頭循原路折返。 [1]
封閉6年,太魯閣國家公園九曲洞步道24日重啟,完修後的短短700公尺步道處處有驚奇,除能欣賞原鬼斧神工的峽谷景緻,更有「魚躍龍門」等7大景點不可錯過,就連拱形水泥景觀明隧道也能看到峽谷之花「金花石蒜」、「台灣蘆竹」等浮雕,生態景觀豐富、老少咸宜,建議民眾可安排1小時行程駐足遊覽。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公告,自2013年封閉迄今的九曲洞步道確定將於24日試行開放,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全台步道迷關注,想要一探峽谷最精華路段;因入口處受限腹地狹窄,並無劃設停車位,太管處鼓勵遊客搭乘公車前往,目前計有46班次,未來還將協商太魯閣、花蓮客運及台灣好行增開班車。
完修後的九曲洞步道,共有3座步道段明隧道,主要功能在於防範落石,太管處配合整體峽谷景觀,採拱形清水模工法施作,上頭還設計多達5種峽谷植物等浮雕;另為避開易落石區,新闢一段水景步道,方便遊客親近峽谷,聆聽轟隆水聲。
太管處建議民眾,自九曲洞西洞口下車後,可先遠眺飽覽有壁立千仞的峽谷美景,走進步道後則會先經過巨大落石歷史區及小見天,步行約10分鐘將下切水景步道,感受沁涼震撼的水聲,隨之往上走並眺望對岸,可發現有一道急流瀑布注入立霧溪,瀑布右側則有一顆巨石,外型宛如一條要跳躍急流的大魚,又名「魚躍龍門!」
遊客沿途在隧道、峭壁間也能發現飛燕身影,距離步道終點不遠處,可在有題字「九曲洞」的大石及九曲蟠龍石壁前拍照留念,並感受「峽谷風」威力,也因這處是峽谷中最窄地段,氣流瞬間被地形壓縮後,風力增強而形成的「峽谷效應」,讓岩壁蘆竹種子及葉片漫飛,極具詩意。
太管處布洛灣管理站主任陳寶匡說,九曲洞步道的地形生態堪稱是戶外地質教室,目前試行開放僅700公尺,遊客至九曲蟠龍後需原路折返,封閉路段因落石頻繁,呼籲切勿逕自闖入,並建議儘量搭乘公車,可多利用公路總局iBus APP查詢路線時刻表。 [2]
交通資訊(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
自行開車
- 中部橫貫公路(谷關-德基)因921地震,造成交通中斷,至今尚未修復,請民眾改道。
- 國道5號 - 蘇澳交流道下 - 台9線 - 台8線。
大眾運輸
- 搭臺鐵至新城站下 - 租車。
- 搭臺鐵至花蓮站下 - 轉搭花蓮客運 - 花蓮新站-天祥 - 於九曲洞站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