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畹芝蘭(山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畹芝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九畹芝蘭》中國當代作家山川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九畹芝蘭

聽見喊「芝蘭」,我為之一愣。緊接着又愣,花一般的芳名,應聲的竟是一位老婦。且:埋首,滿臉滄桑;駝背,脊柱變形,幾乎蜷縮成一個圈。

「芝蘭」是個地名,位於「上九畹」(「九畹」分上下,以三道溪為界,上為「上九畹」,下稱「下九畹」),過去是個鄉,名叫「芝蘭鄉」,文縐縐一名字,讓人浮想聯翩,一度劃歸楊林,後併入周坪鄉,再後改為「九畹溪鎮」。

九畹溪人富有「芝蘭情結」,對「芝蘭」情有獨鍾,「芝蘭鄉」撤或不撤,「芝蘭」都蘊藏在心底。由此,給奶娃起名,「芝蘭」是首選,但單字用名的居多,既是念想也是寄望。

我問:您家叫「芝蘭」?

她答:我就叫「芝蘭」。

我想起《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心裡在想嘴裡卻說出了口。

老婦一聽,哈哈大笑,聲若銀鈴:荀子還說哩,其民之親我歡若父母,好我芳若芝蘭。

啊?真是「芝蘭生於九畹,不以無名而不才。」九畹人傑地靈,竟有如此奇秀,一位普通的鄉村老婦,居然知曉孔子荀子,難怪屈原當年在這裡開壇講學、滋蘭樹蕙哩。

如此秀外慧中之人,是不是屈原的學生?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但她一定是屈原學生的、學生的……學生,化簡後還是「屈原的學生」,儘管師生相隔兩千多年,會不會時空穿越呢?

我為「屈原的學生」欣喜,豎起大拇哥點讚。她順石階磨上來,艱難地轉過身體,終於側過臉來看我,我也盯着看她:蜷成句號般的身軀,頑強撐着天和地;寫滿滄桑的臉上,一對鳳眼炯炯有神,竟沒有老眼昏花,年輕時的美貌隱約在目。我為她讚嘆,時光雖逝,美韻猶存,配得上「芝蘭」這個芳名。

我拱手請安:好名字,名字好!那我是叫您芝姐、蘭姐,還是芝蘭姐?

銀鈴又響,反手捶背:隨便你叫什子,人都老糠噠,還在乎名兒?要叫你就叫「芝蘭」吧,反正老老少少、娃娃爪爪都這麼叫。

初來乍到,我乃生人,直呼其名不合適。論年紀,看面相,叫她奶奶都不為過,最起碼也得叫嬸子。但我想了想,還是叫她「大姐」,叫「大姐」顯得年輕,我立馬叫了聲「芝蘭大姐」,想到她聽起來順耳。

她果然聽了「順耳」,再一次直起腰來,像那翻斗車升斗,升得特別緩慢,脊背朝後托地,頭頸後仰問天,兩腿叉開支撐着身體,整個人就像一個書寫潦草的「3」。

「3」一手護着腰身,一手捶打後背,仰天嘆息道:嗨呀,我要有個弟娃兒該多好,何況你這長得芝蘭玉樹的,說着喊我一聲弟娃兒,喊得親嫡嫡的,我趕忙應了聲。她居然不問「弟娃兒」姓甚名誰、家在何方,卻說你來這兒不是為「九畹芝蘭」而來吧?既然來到九畹,九畹歡迎你,芝蘭也歡迎你!走,進屋泡茶喝,我帶你去觀賞「九畹芝蘭」。

我來九畹,並非慕「芝蘭」而來。我知道,芝草蘭草皆香草,雖說我對花草不感興趣,但我讀過屈原的詩:「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屈原當年在這裡「滋蘭九畹,樹蕙百畝」,由此寫出譽滿古今的《離騷》。兩千多年一晃而過,九畹涅槃,芝蘭再生,屈原就是九畹的「魂」,芝蘭就是九畹的靈,九畹溪畔野生野長的芝蘭香草,續寫着永遠寫不完的《離騷》,讚頌屈原的高尚情操,弘揚人間的和諧美好。

跟着芝蘭大姐進門,劈中一方木桌,靠牆一轉木椅,件件油光閃亮,給人感覺是簡樸。從側門走進灶房,仍是簡潔齊整,捧碗品茶,滿屋清香。

走出後門,眼前一亮:一摞「梯田」層層疊疊,「九畹芝蘭」綠綠茵茵,不遠就是九畹溪,溪水嘩啦啦流淌着,仿佛專為「九畹芝蘭」伴奏。

「梯田」依山就勢,長約五米六米,寬有一米兩米,培坎全用鵝卵石砌成,屈指一數共有九層,九層不就是「九畹」麼?

「畹」是古代地積單位。有說:三十畝為一畹;也說:十二畝為一畹。屈原詩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如果拿「樹蕙之百畝」比較,我寧願相信「十二畝為一畹」。

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九畹芝蘭」,不是一盆兩盆,不是一株兩株,如此連片成圃的規模,我想象芝蘭大姐真不容易,一鋤一鋤挖掘荒蕪,開墾「九畹」梯田;一塊一塊搬石壘砌,砌成道道保坎;一簍一簍運來熟土,造出香草蘭圃;再從溪邊、荒野、草叢移來眾多「九畹芝蘭」,一棵一棵栽植、培育、呵護,她付出了多少艱辛?她傾注了多少心血?這些早已成活且長勢蓬勃的芝蘭香草,靜靜地待在九畹溪畔的「梯田」里,不以無人而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與其說栽植「九畹芝蘭」是為了觀賞,不如說「九畹芝蘭」是一種精神寄託。

我指點着蘭圃問道,您這有「九畹」麼?古時「十二畝為一畹」哩。

面向「九畹芝蘭」,芝蘭大姐腰「直」了,笑容寫在臉上,陽光給了她美麗的燦爛。她笑着回答,「楚畹」十二畝為一畹,我這十二平為一畹哩,不信你拿尺來量,這一「畹」正好十二平方。在這裡,它就是「九畹蘭圃」,九畹蘭圃,九畹芝蘭,芝蘭株株,移栽四處,何止九畹?

九畹,十畹,百畹……以此紀念屈原愛國精神,弘揚「滋蘭樹蕙」高潔品質,綠化美化我們的家園,建設幸福和諧社會,但願:「九畹芝蘭」香滿天。

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培坎的鵝卵石光潔如洗,彩蝶圍繞「九畹芝蘭」翩翩起舞,九畹溪水嘩啦啦唱着歌兒,香風拂面,香草悅目,多麼的愜意!

我攙扶芝蘭大姐在培坎上坐下,深吸一口香草的氣息,央求她講講「九畹芝蘭」的故事,她欣然應允了。我是弟子,洗耳恭聽;她是先生,娓娓道來。

你知道嗎?「九畹芝蘭」曾經一度「洛陽紙貴」。「九畹芝蘭」雖是香草,但它畢竟是野生植物,生在深林,長在溪畔,自然而然,見怪不怪,並不引人注意。不知是什麼緣故,突然有外地人驅車前來,出錢請工四處採挖,一時間傳言四起,溪兩岸人心惶惶,有人受此影響,紛紛跟風采挖,運出山去叫賣。本來,上至三道溪,下至石柱灣,「九畹芝蘭」隨處可見,既然是野生野長,誰又能夠阻攔採挖呢?眼看「九畹芝蘭」瀕臨滅跡,更多的是出於無奈,我動了搶救香草的念頭,仗着人熟地熟,和別人搶時間,每天起早摸黑,一棵一棵挖回來移栽,一棵一棵移栽成活,我不能看着屈原留給我們的念想斷根,更不能讓屈原當年的「滋蘭樹蕙」在我們手裡絕跡!我先是在菜園裡安頓好那些香草,後又在溪邊亂石灘上挖石砌培填土,改成一塊塊朝陽、避風、保墒、瀝水的蘭圃,冬去春來,立夏立秋,幾個年頭過去,蘭圃漸漸擴大,一畹兩畹連成了九畹,分栽的芝蘭香草全部成活,也就有了今天這個看相。你看看,大小十好幾種芝蘭香草,移栽時大多只有兩三匹葉子,如今一株一株長得鬱鬱蔥蔥。

第一畹那是墨蘭,暗綠的葉,紫色的花,香氣要濃些,總趕在年前開花,為我們辭年報歲,墨蘭最懂禮儀。你再看,第二、第三畹栽的蕙蘭,葉片芊芊,文文靜靜,像未出嫁的姑娘,它的花唇瓣上有紫紅斑點,帶有淡淡的香氣,格外討人喜愛。上上下下,一共「九畹」,品種數量雖不多,也算是碩果僅存,都連着我的心哩,我想讓屈原的在天之靈,能看到他當年「滋蘭樹蕙」的傳承。

有史可鑑,屈原酷愛香草,幾乎到了成癖的程度。弟娃兒你讀過屈原詩作吧?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得出來,他不僅是率弟子「滋蘭樹蕙」,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上飲木蘭墜下的露水,晚上吃秋菊落下的花瓣。你想想看,作為詩人,屈原的品質是多麼的高尚!

屈原還喜愛佩戴香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紉索秋蘭,以為佩飾,屈原看重芝蘭香草的高雅、守節、淡泊、獨立不遷的品質。東漢文學家王逸曾為《離騷》注釋,寫出《楚辭章句》,頌揚屈原的高潔品質,可惜僅存《九思》。王逸註:行清潔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能解結者佩觿,能決疑者佩玦,故孔子無所不佩也。

芝蘭香草的高雅、守節、淡泊、獨立不遷,正是屈原的高潔品質之寫照,他寄望更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可在當時的楚國,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壓,只能通過芝蘭香草來表達自己的追求。因此,他率眾弟子來到九畹溪「滋蘭、樹蕙」,目的就是「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希冀九畹芝蘭根繁葉茂,等待滿滿收穫那一天到來。廣陽子劉獻廷曾大加讚賞:當屈子立志之日,豈為獨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澤遍薰天下,與天下之人共處於芝蘭之室也。可悲的是,這些傾注屈原心血培植的香草,經不住淫風惡雨的侵襲,時有變節變質,「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即便如此,屈原絕無隨波逐流,而是立志不變,「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屈原的芝蘭香草,象徵着人間美好。

我聽懂了芝蘭大姐的解說:在芝蘭大姐心中,在九畹溪人心中,在我們大傢伙心中,「九畹芝蘭」已經成為一種情結,「九畹精神」、「芝蘭情結」,終是難以割捨和分離,以此紀念詩人、懷念屈原、讚美香草、歌頌美好。

謝謝您,芝蘭大姐!謝謝你,九畹芝蘭!我想摹寫一句莎士比亞的台詞:九畹不叫九畹,照舊風景似畫;芝蘭不叫芝蘭,依然芳香如故。

啊!九畹芝蘭,芝蘭九畹。 [1]

作者簡介

山川,1980年代從事業餘文學寫作,現為全國郵政作家協會、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