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肚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肚魚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九肚魚

別 名:狗母魚.蝦潺、豆腐魚、

狗吐魚、狗奶、水龍魚、

暗魚、刺釘等

拉丁學名:Harpodon nehereus

界:動物界

綱:硬骨魚綱

目:燈籠魚目

科:狗母魚科

分布區域:分布於太平洋

印度洋近岸海域及河口處

中文學名:龍頭魚

九肚魚(學名 Harpodon nehereus ),學名龍頭魚,屬硬骨魚綱燈籠魚目狗母魚科龍頭魚屬。又名狗母魚、蝦潺、豆腐魚等。 溫、熱帶海洋底層魚類,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近岸海域及河口處,中國見於南海、台灣海峽、東海及黃海南部。 被廣泛用為食用魚。體長40厘米,呈灰或褐色,有斑點,胸鰭和腹鰭較大。 [1-2] [1]

九肚魚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尾柄細長。一般約為15~26厘米,重約75~150克。頭中大。吻短鈍。眼小。口大,口裂長超過頭長之半。兩頜牙密生,牙細而尖銳,以下頜牙較發達。體前部無鱗,後部具細鱗,側線具1行較大的鱗片,後方數鱗大,有時突出尾叉之外。背鰭1個,僅有鰭條而無鰭棘,背鰭後有一小脂鰭,胸鰭和腹鰭發達,約等長。尾鰭三叉形,中葉較短。體乳灰色,背部淡黃色,各鰭灰黑色,腹部乳白色,。身體肌肉柔軟、鬆弛。

近似種有小鰭龍頭魚(H.microchir)一種。胸鰭短,其長短於或等於腹鰭長的一半,向後不伸達腹鰭起點。僅分布在東海。

九肚魚分布區域

九肚魚 龍頭魚一般棲息於近岸河口泥沙底質的海區,對溫、鹽度適應性廣。 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的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均有出產,其中以浙江省的溫州、台州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產量較多,其漁獲期以春季為主。

九肚魚生活習性

龍頭魚為肉食性魚類,主要攝食小公魚、日本鯷、棱鯷、小沙丁魚、大黃魚的幼魚等小型魚,兼食毛蝦、蝦類和頭足類等。成魚體長為250~300毫米,體重75~150克左右,最大個體體長可達400毫米,漁獲體長為270毫米左右。

一般1齡即達性成熟。產卵場主要在沿岸的河口處,每年秋季性腺開始發育,翌年的春季完全成熟並產卵。卵徑0.8毫米左右,無油球,卵黃不龜裂,卵黃腔狹小,全長為25.2毫米的龍頭魚稚魚,前鰓蓋骨具顯著突起。胸鰭和腹鰭較長。脂鰭發達。

龍頭魚有短距離洄游習性,每年3~4月,由沿海島嶼外側海域開始游向近岸;6月魚群到達近岸淺水區及河口附近,分散產卵: 7~9月,成魚及當年生的幼魚在內側海域索餌肥育; 10月以後,水溫開始下降,魚群逐漸向外移動到稍深水區越冬。

九肚魚利用價值

龍頭魚是河口區張網、定置網等漁業的捕撈對象之一。浙江沿海漁民用張網捕撈龍頭魚有悠久歷史,浙江沿海主要漁汛的漁獲物中,龍頭魚一般占20%~40%,最高達75%,且資源較為穩定。80年代以來,冬汛機帆拖網漁業在外側海區常有較大的漁獲,具一定利用價值。

龍頭魚開發利用,以太平洋、印度洋地區為主,世界產量一直穩定在10萬~13萬噸,1987年產量達10.64萬噸,主要生產國有印度(8.89萬噸)、印度尼西亞(1.69萬噸)、巴基斯坦(0.04萬噸)。中國在長江口以北漁場產量較大。龍頭魚水分多,骨刺鬆軟,味美,可鮮食或干制,鹽干品稱龍頭烤。

參考來源

  1. 九肚魚, 海洋生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