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門口長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門口長城,在綏中縣西南境內有一段長44公里,保存基本完好的明長城。綏中境內長城原為兩段,一段位於李家、永安、加碑岩三鄉的西南界,全長31公里,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徐達所建,屬明萬里長城的主幹線薊遼長成。另一段是明萬里長城的支線遼東長城,從錐子山向東南到金牛洞,全長13公里,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長城以條石為基礎,外包磚牆,寬5米,高10米,頂外側有垛口,里側有女牆,每250米至500米建有敵台,每500米至1,000米築有敵樓,每遇山口、峽谷設關口。綏中境內有九門口關、三道關、黃土嶺、夕陽口、無名口、小河口、大毛山口、董家口、城子峪等關口。

簡介

西溝長城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段明長城,是明萬里長城的主幹線,位於綏中永安鄉西溝村、金家溝村一帶。這段長城地勢險峻,建築布局雄偉壯觀,有"第三八達嶺"之稱。主要景觀有:大毛山口、錐子山、蔓枝草、石匣口、金牛洞等。 九門口關位於綏中縣李家鄉,東距綏中城62.5公里,南距山海關15公里,是明長城的重要關隘,被譽為"京東首關"。九門口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築獨具特色。在百餘米的九江河上,鋪就7,000平方米的過水條石,俱為縱行鋪砌,邊緣與橋墩周圍,均用鐵水澆注成銀錠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一片石"。在一片石之上,築有九座泄水的城門,關口因此而得名。城門之上架起了一條橫跨九江河的巨大水上城橋,兩端築有圍城,恰似橋頭堡。九座水門各寬5米,從地面至券旌石高7米,連垛口高達10米。兩座圍城是天啟六年(1626年)增築的,各有七個 券洞,里磚外石,高大雄偉,是長城中少見的結構。關城由萬里長城牆體和內城及關前九江河上護城泄水城門構成。內城周長1公里,牆高約8米。城牆高大堅固[1]。牆身為磚石結構,頂寬5米,底寬6米,牆高8米,外側有垛口,裡邊有女牆,巍峨壯觀。九門口一帶軍事防禦設施密集、完備。兩敵樓之間相距僅七八十米,在2公里範圍內,有敵樓12座,哨樓4座,戰台1座,烽火台1座,城堡1座,布局嚴密,異常堅固。九門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末的李自成大順軍與清軍在這裡有過"一片石大戰"。

萬里長城——九門口,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九門口一帶山勢巍峨,岣岩崢嶸,群峰疊翠,溝谷深回。九門口段長城保存較好,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山起,沿山脊迂曲北去,至九江河南岸的山腳,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然後繼而北去,逶迤於群山之間,爬行於陡坡之上。

九江河上的過河城橋獨具特色。在百米寬的河道上,外用巨大的條石包砌起八個橋墩,形成九個水門,水門均有木門扇,隨需要而啟閉。其中南部門洞可以通行,北部門洞泄水。城橋上部是高峻的城牆,一如其它牆體。在過河城橋的兩端各築圍城一座。這種建築結構,且規模如此之大,在全部萬里長城中也是很少見的。特別是河水洶湧奔流,繞城奪關急湍直下之時,其景色更為壯觀。

旅遊信息

九門口長城最佳旅遊季節:最佳旅遊季節有關在5-10月,過了這個時候就是寒風刺骨了!

九門口長城交通:九門口長城距山海關15千米,夏天旅遊旺季在山海關有開往九門口的中巴車,淡季只能包車前往,來回夏利車30元左右。也可以從綏中縣乘長途車到李家堡後步行1千米左右。但每天只有一班,中午12:00去,第二天6:00返回。

九門口長城住宿:綏中縣富華賓館

視頻

九門口長城 相關視頻

九門口長城專題片


航拍九門口長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