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九門提督你知曉何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九門提督你知曉何意九門提督是清朝康熙年間設置的一個武官,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這個名字真夠長的,造個假印章都費勁,九門提督主要負責是北京內城的城門,保護着皇宮,屬於禁軍,所以九門提督可以說是位高權重,責任大,因此雖然是負責看門的,但是級別很高。

清代,九門提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職位,其掌管的步軍統領衙門所承擔的任務關係着皇帝的安全和政局的穩定。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可以影響到皇帝的廢立。唯其如此,九門提督在清代歷次宮廷爭權鬥爭中均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非滿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擔任此職。[1]

步軍統領衙門

九門提督統領滿、蒙、漢軍八旗步兵和京師綠營的馬步兵(即「巡捕營」),所部的具體任務是分泛駐守、稽查城門、緝捕盜賊、申禁巡夜等。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廷入關,定都北京,設立了軍警合一的軍事機構——「步軍統領衙門」,主官為「步軍統領」,轄制滿、蒙八旗步軍營及九門官兵,同時節制南北巡捕二營,即綠營馬步兵。步軍營主要防守內城,按八旗方位防守。巡捕營主要防守外城(也稱南城)及郊區的重要地方。

順治十六年(1660年),清廷增設巡捕中營,仍由步軍統領衙門主官節制。康熙十三年(1674),始兼提督京城九門事務(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又兼管巡捕三營事務,官銜全稱遂改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廷將巡捕三營(南、北、中)增為五營,皆為步軍統領衙門節制,至此該衙門主官稱謂正式變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九門提督,嚴格上說就是皇帝身邊的「貼身保鏢」,主要的職能是負責整個京城的安慰「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是負責北京城內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的守衛和門禁,同時還負責巡夜等工作。

正是由於步軍統領衙門所承擔的任務關係着皇帝的安全和政局的穩定,可以說,九門提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職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甚至可以影響到皇帝的廢立。唯其如此,九門提督在清代歷次宮廷爭權鬥爭中均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清朝最高統治者對九門提督的人選極為重視,非滿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擔任此職。

清聖祖玄燁在位61年,皇子間展開了激烈的儲位之爭。皇太子兩立兩廢,爭儲鬥爭錯綜複雜。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病危,是日寅刻(凌晨3點至5點),急召諸王子及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隆科多至暢春園病榻前,諭令以皇四子胤禛即位。時胤禛正奉命去齋所致齋,準備代皇帝主持十五日的南郊大祀。當他聞訊趕到暢春園時,已是巳刻(上午9點至11點)。戌刻(晚上7點到9點)康熙帝去世,隆科多(胤禛的舅父)立即進言,讓胤禛「先定大事」,再辦喪儀。為防止發生變故,時任步軍統領的隆科多立命鐵騎四出,自十四日至十九日關閉京師九門,全城實行戒嚴,直至二十日胤禛正式即皇帝位,步軍統領衙門才解除了京師戒嚴。

巡捕五營散布於外城和四郊。中營駐守於圓明園一帶,由副將(從二品,隸歸於總兵)一員帶領,下分五汛(每汛有官兵370人至580人不等);南營分防外城及南郊,下轄六汛;北營分防北郊,左營分防東郊,右營分防西郊,以上三營均各轄四汛。巡捕五營總計二十三汛。南、北、左、右四營設參將一人,游擊一人。

百餘年後,清朝的統治早已進入衰世,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一方面,國內農民起義烽火連天,太平天國起義席捲了東南半壁;另一方面,英法聯軍攻陷天津,逼近北京,咸豐帝的六弟恭親王奕訢被授予欽差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留京負責與英法侵略軍議和。議和期間,奕訢的主要得力助手是時任軍機大臣、戶部左侍郎的文祥。文祥還兼署步軍統領,被委以辦理城防、維持秩序的重任。但當時的權力中心位於被稱為「行在」的熱河(今河北承德),一切政令都由實際操控大權的肅順等人發出。不久,步軍統領一職就落到了肅順集團的核心人物——鄭親王端華的身上。

京師步軍統領衙門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經慈禧太后同意,頒布了「明定國是」詔,維新變法正式開始。但是,維新變法的措施觸動了守舊官僚的利益,慈禧太后隨即加快了政變的部署。其親信榮祿早在光緒元年(1875)就兼任步軍統領,二十年(1894)再授步軍統領,並任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至戊戌年四月二十七日,榮祿署直隸總督,幾天後又任文淵閣大學士,節制北洋各軍。慈禧太后又命刑部尚書崇禮接過步軍統領的職務,指揮京師禁軍,命懷塔布管理圓明園護軍,派剛毅管理健銳營(常駐香山)。經過這番布置,慈禧太后已將京畿地區以及京師內外、宮禁要地的軍隊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特別是新任九門提督的崇禮,素為慈禧太后賞識,是反對維新變法的清廷元老,他所指揮的京城禁衛軍成了直接鎮壓維新派的劊子手。

1911年,辛亥革命後,北洋政權為了保護其政權控制,不只沒有裁撤「步軍統領衙門」,反而堅持,僅僅將其更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率部進入北京,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同年,這一特別的衙門才被裁撤。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