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也談幸福(張引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也談幸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也談幸福》中國當代作家張引娣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也談幸福

前不久,在微信圈裡看到這樣一段文字:「人們總是把幸福解讀為『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但幸福其實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有,多半是做給別人看的,無,才是你自己的。」看後感慨頗深,就也想說說幸福。

幸福,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很早以來,就有人在不斷地探討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幸:吉而免凶也,非分而得謂之幸。福:佑也,古稱富貴壽考等齊備為福。古文中二字連用,謂祈望得福。」直到今天,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尋找着幸福,而且據調查,人們的幸福指數好像不如從前了。

記得我們小時候,背過這麼一段話:「親愛的朋友,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着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朋友,你可曾意識到你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呢?」這可能是最早對幸福抽象的記憶了。當然,感性的理解更早,印象中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那次,父親領我到學校,忽然給我手裡放了一本五顏六色的兒童畫報,我一下子愛不釋手,坐到椅子上再也不起來了。每次,父親領我到學校,在教室里,我總是「哧溜」一下就從椅子上溜下來,不管父親怎麼勸說,我就是坐不了一會兒。可是,自從得到那本兒童畫報,我就像釘在了椅子上一樣。看過無數次以後,就是向小夥伴炫耀,他們羨慕地看着畫報,變着法兒借着看來看去,我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其實,小時候,幸福就是一件東西,擁有了就感覺幸福。諸如得到夢寐以求的花裙子,吃到一顆大白兔奶糖,亦或是贏了夥伴的一顆彈珠,都能跳得一蹦三尺高,眉開眼笑一整天,甚至好幾天。

因而,我們看看周圍,小孩子們是最快樂的,他們的幸福最簡單,擁有了自己想要的某種東西,就快樂無比。放學路上的一個肉夾饃,同桌的一個翻轉文具盒,遊戲裡的一把玩具手槍……,都是孩子們幸福的源泉。 隨着年齡增長,對幸福的理解就漸漸發生變化了,臉上的笑容也沒有兒時多了。殷秀梅老師唱的「幸福在哪裡,朋友我告訴你,它不在柳蔭下,也不在溫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艱苦的勞動里,啊!幸福就在你晶瑩的汗水裡。」熟悉的歌詞告訴我們,幸福,需要自己奮鬥得到。

今年,我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考上研究生。於是,我們早睡早起,努力學習,別人聊天,我們在圖書室;別人看電影,我們在背單詞;別人逛街,我們在書海里遨遊,終於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我們就感到無比的幸福!當然,遇上心儀的女孩,就暗下決心,千方百計地前去追求,趁着夜色偷偷練習投籃,讓自己在籃球場上更酷一點;背過別人暗暗學習,讓自己的成績在光榮榜上引人注目;甚至想法賺錢,買上那件漂亮的風衣……通過種種的努力,女孩側目回頭,答應自己,這該是多麼幸福的時刻。

長大後,幸福就是一種目標,如果達到了就幸福。這種幸福感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長的,青年期、成年後、人到中年,基本都是這種感覺。這兩年在事業上爭取上個台階,轉成正科,或是副高;這幾個月好好調理一下身體,力爭少生病,不再發胖;或是今年設法掙點錢,年末去香港澳門轉轉,這各種的目標,我們為之努力地奮鬥,一旦願望實現,就會從心底感到幸福。

當然,這幾年,人們幸福指數下降,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的還是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物質的極大豐富,在滿足人們消費的同時,刺激了人們的欲望。許多人不光貪圖享受,還不停攀比,結果弄得身心疲憊,壓力巨大。

看看周圍,有的人住着寬敞的別墅,開着幾十萬的小車,戴着昂貴的金銀首飾,還是一幅怏怏不樂的神情。相反,有的人住着低矮的平房,騎着半舊的的三輪摩托,穿着地攤上淘到的衣服,可滿臉笑容,這就是心態不同造成的。記得有人問女孩,是願意坐在寶馬裡面哭,還是坐在自行車上笑?女孩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令人啼笑皆非。這是她們還沒有明白幸福的內涵。有房有車,有錢有權,的確是做給別人看的;無憂無慮,無病無災,才是自己實實在在擁有的。

實際上,在我們不斷地經歷世事,漸漸成熟,幸福就由得到某種東西,實現某個目標,變成了一種心態。當然,每個人醒悟的時間不一樣,有人可能到晚年甚至離世那一刻才能明白。不管怎樣,只要人生路上樂觀努力,幸福就離我們越來越近。 [1]

作者簡介

張引娣 筆名夏日小荷,中學語文教師,陝西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