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文學創作中的積累(陳惠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也談文學創作中的積累》是中國當代作家陳惠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也談文學創作中的積累
這幾日拜讀了國家一級劇作家李景寬老師的文章《儲存生活素材》,實在受益匪淺。他在文中以自己的劇本《鞋匠世家》為例,談作品內在結構在一部作品中是怎樣體現的問題,遂對李老師的話劇《鞋匠世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榮幸的是,李老師平易近人,在表達了我的求書意願後,慷慨贈稿,着實令人感動。
拿到稿件,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曾榮獲第二十三屆田漢戲劇獎一等獎的大作。我被劇中人物幽默且極富生活氣息的人物對話深深地吸引,劇中人物語言極具東北地域性特點,符合人物身份及年齡特點,如:老鞋匠話里話外不離鞋,卻又極富深意,如:、「鞋幫離不開鞋底」、「做鞋要有根,說話要有影兒」、 「鞋窠子裝煙頭,自個燙自個兒」 「穿在腳上的鞋破了扔掉不可借,擱到心裡頭的總也放不下」、「皮鞋不擦不亮,話不說不透。」等等。不止老鞋匠,劇中每一個人物形象各有特色,在語言對白中躍然紙上,讀之如同身臨其境。
讀完,我對每一個人物都印象極深:寡言卻深諳世事的老鞋匠,厚道的喬氏夫婦;機靈的來福;執着上進的葛友;忍辱負重,善良能幹的可心……李老師在人物對話中不留痕跡的交代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劇中的每一個人都因了社會變革帶來的不同的命運,在劇中變換着社會角色,卻始終保有一顆善良美好的。人物對話有調侃,有同情,有關愛。然而,看似家長里短的對話中,卻透出了人與人之間不同的細微的情感差別。然而,我想:這樣貌似隨意的對話語言後面,定然是作者長時間的觀察積累的結果。
誠然,好的作品一定是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但是,文學作品雖高於生活,卻是不能凌駕於生活之上,失去了生活氣息,不為大眾所能接受的。若是不能被大眾接受,我認為,即使文采再出眾,也不能稱其為一篇優秀的文學創作。再讀李老師這篇文章,接地氣,不脫離生活,故事節奏緊湊,斬獲戲劇獎劇本一等獎,實在是當之無愧的。
這幾日逐一翻看了李景寬老師發表在平台上的每一篇人物散文,了解了一些他的創作經歷。讓我最為感動的,還是他對文學的執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日復一日的積累。一摞摞的日記本是他為創作打下的堅實的基礎,也是他為創作付出的汗水。如今有太多喜愛寫作的文學愛好者,但也有太多的人只是去單一的寫,卻忽略了積累的重要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每一份成功的背後,都須得有常人不能及的辛苦付出。
我有個叔伯也是個文學愛好者。喜歡文學創作,喜歡古詩詞,也常常有作品會發給我,對於我,的確是一種學習。常常仰慕於他的出口成章的才情,驚訝於他能做出很多對仗工整,用詞用典極為驚妙的詩句。後來通過了解得知,他也是有多年的積累習慣的。手抄的筆記本兒放了好幾摞。翻開筆記,密密麻麻的摘抄內容:有音樂、文學、書法、詩詞、散文……筆記內容涉及很多領域。觀之,方明白自己的才疏學淺,實在是理所應當的。
縱觀歷史,也不乏這樣勤於積累的名人。清代的袁枚就十分注重積累語言 ,他許多的好詞佳句都是從村夫僧人那裡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開的時節,站在梅樹下的一個村夫很高興地對袁枚說:「你看,梅樹有了一身花了!」袁枚聽了,心想:「這不是詩嗎?」他便默默地記下,久久咀嚼,後來就寫出了「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還有一次,一位給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說:「可惜園裡梅花正盛開,您帶不去!」袁枚吟得「只憐香梅千百樹,不得隨身帶上船」的詩句,一直為人稱道。
顧炎武的著作《日知錄.自序》說:「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他不僅每天讀書,而且遇到難題,一定弄懂弄通;發現疑點,更是反覆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當為止。由於不知疲倦地勤奮學習,顧炎武十多歲時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資治通鑑》讀完,並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讀過的書,有好幾萬卷,可以裝滿一間屋子。
再說俄國著名大作家果戈里,他曾經很好地利用自己悉心記錄的筆記簿進行了成功的文學創作。 這位作家的一個習慣就是身邊常備一個本子,隨時記下一切在社會上觀察、體驗到的事情。除了眼見的各種景物外,還有耳聞的各種有意義的話語。在這些記錄里,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無所不有,既有多種動植物的名字和它們展示給作家並撥動他心弦的特別之處,也有掛在捕魚狩獵者口頭的俗語和樸實的但是耐人尋味的語言,還記錄下了作者對社會、人生和事情的思考。這些記錄為果戈里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有用的素材,他曾經不無得意地把自己心愛的筆記簿稱為「手頭的百科辭典」。
古人用「學富五車」來形容讀書之多。縱觀古今,但凡有成就的名人,無一不是在長期的積累與廣泛的知識獵取中獲得了成功。所以,我們縱使讀過很多書,若沒有一個好的積累的習慣,也定然是寫不出好的作品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若要有一個寫作的堅實基礎,能夠有更多滿意,優秀的作品,便實在應該向這些老前輩學習,勤勤懇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勤於積累,厚積薄發,一定能有所收穫。 [1]
作者簡介
陳惠芬,筆名:蘭心。甘肅省臨洮縣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