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縣永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習水縣永安鎮,隸屬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位於習水縣東南面,離縣城(經二郎)約60公里處。東鄰二里、南與仁懷市以桐梓河為界、西至二郎、北與桑木良村接壤。全鎮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積67885畝,耕地面積25810畝。[1]
中文名: 永安鎮
外文名: Yong'an Town
位 置: 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永安鎮
地理坐標: 東經106°,北緯28°
森林面積: 67885畝
車牌代碼: 貴C
目錄
鄉鎮概況
永安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東南面,離縣城(經二郎)約60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6°,北緯28°。東鄰二里、南與仁懷市以桐梓河為界、西至二郎、北與桑木良村接壤。全鎮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有森林面積67885畝,耕地面積25810畝。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82個村民組、6029戶28057人,以漢族為主,雜居少量苗族。
地理氣候
永安鎮地勢南北兩端為狹長山脈,中部以丘陵為主,土壤主要以黃壤土、水稻土為主。地勢海拔差別大,立體氣候明顯,鎮政府所在地海拔為940米,全鎮最高海拔1536米(麻窩頂)、最低海拔450米(干溪溝),平均海拔在850—900米。鎮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鉬礦、石灰石,另外還有重晶石、瑩石、鉛鋅礦等。
經濟發展
萬畝花椒
花椒是永安鎮黨委、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後選擇的產業發展項目,是「十二五」時期實施的主要產業之一。2011年全鎮8村種植花椒11000餘畝,按照永安鎮花椒產業發展思路,通過三年時間,每年新增花椒10000畝,到2013年實現種植花椒30000畝以上,形成「全鎮發展花椒、幹部重視花椒、戶戶種植花椒、群眾家家受益」的發展氛圍。
在產業發展中,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實現公司與農戶的「雙羸」。由公司出苗出技術,農戶出地出勞力,銷售生花椒時,公司入戶收購,按「二八」分成,即公司占20%,農戶占80%,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結機制,以降低花椒種植戶的風險,保障種植戶的經濟利益。
「政府花椒產業發展的路子就是好,不僅讓咱老百姓賺錢有了保障,而且還帶動了產業的發展。」天橋村中山組村民陳明祥高興地說。其中山組組長汪自海算了一筆賬:在這些貧瘠的山坡里種花椒一年,相當於種3年的小麥或青稞!實實在在的效益調動了農民種花椒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永安花椒種植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此外,永安鎮森林覆蓋率僅為18%,根據林業部門測算,種植10000畝花椒能提高森林覆蓋率6%,到2013年,全鎮森林覆蓋率將達到36%。黨政領導大力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合作種植等形式種植花椒,鼓勵農戶大力開墾荒山荒坡種植花椒,真正讓荒山荒坡變「金山銀坡」,既改善生態,又增加農民收入。
有機紅糧
「水稻一公斤大概賣到兩元錢,畝產一般1000斤,紅糧一公斤可以賣到6.2元錢,畝產至少有500斤,這樣算下來,一斤紅糧可以買到接近一斤半水稻,還不包括國家相關的紅糧惠農政策補助。今年我家種植了5畝多紅糧,純收入可以達到7000多元。」糧農鄧世勇笑呵呵地對鎮上的幹部說道。2011年,永安鎮8個村全部建設了有機紅糧示範園,形成了連片示範的紅糧基地。據統計,全鎮紅糧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產量突破350萬斤,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永安的「半邊天」也因為紅糧的生產而 「紅」起來。
產業結構的調整,過去的雞肋變成了香餑餑,農民種植的積極性高漲,為擴大紅糧種植面積,促進農民增收,永安鎮因地制宜,決定實施「保八爭十」政策,即在保持8000畝紅糧種植面積基礎上,繼續擴大全鎮紅糧面積,爭取2012年全鎮面積突破1萬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提高紅糧種植效益,確保紅糧豐產豐收,永安鎮還加大對紅糧種植戶的技術培訓力度,採取四定(定點、定人、定田、定任務)的措施來搞好技術指導。同時準備成立有機紅糧生產合作社,使永安的紅糧產業形成「公司+協會+農戶」的生產模式,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積極性,以實現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種植紅糧的良好局面。
種植
據《藥性論》記載:主療積年沉氣,宿食不消,去結水,消化水谷,止痛之功效。可見油厚朴藥用價值極高,市場前景廣闊。自2007年起,永安鎮就將退耕還林、水土保持、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與油厚朴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整合項目資源,使油厚朴產業的發展有了穩定的扶持政策。小崗村、天橋村建設成3000餘畝油厚朴示範基地,昔日的「荒山」變成了「金山」,農民收入明顯增加。
「核栽庭前眾人知」,長久以來,農村庭院前后土地由於疏於管理,導致大量土地閒置。永安鎮政府立足鎮情,以「發展庭院經濟,建設核桃品牌」發展思路,在楠木、白鹿、大坪等村栽種5萬餘株「8158」優質核桃。「庭院前後栽核桃,山土田地種紅糧」成了本地村民一條種植定律。隨着對鎮情的不斷深化認識,永安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改變種植觀念,逐步把核桃由庭院向山區拓展,建成白鹿、小崗500畝核桃示範基地,畝產值可達到6000元。天橋村、小崗村廣袤的崇山峻岭,荒山荒坡均有婆娑的核桃樹,核桃栽種規模已由零星種植向規模化發展,管理由粗放向規範化基地發展,永安發展核桃產業在觀念、方式、數量、質量上實現質的飛躍。
紅苕粉絲
廣大農村具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但缺少深加工。以小崗村為例,一戶平均種植3-4畝紅薯,全村一共種植有1000多畝紅薯,但現實的狀況是,村民種植的紅苕大部分被當成初級飼料餵養牲畜了。沒有對其進行深加工。而把紅苕加工成苕粉絲,可以大大提高紅苕經濟附加值。據了解,紅苕在本地只能賣2-3毛錢一斤,而苕粉則能賣2-3元錢一斤,另外,加工粉絲過程中留下的紅苕渣可以餵養牲畜,從而可以形成一條特色農業產業鏈。
為實現這一目標,鎮政府緊緊抓住「三個接近」,即接近原材料地、接近遵赤高速公路、接近興隆煤礦市場的區位優勢,按照「誰承包,誰組建、誰受益」的原則,建立了白鹿粉絲專業合作社,使永安的農產品加工走上了「基地+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提升了紅薯的經濟附加值,使農民充分受益。
生豬養殖
白鹿村向家山組生豬養殖大戶向天權,利用鎮出台的產業結構調整優惠政策,2007年投資2萬元,在村南建起占地2畝的生豬養殖場,建豬舍8間,並從外地引進優良生豬3頭,進行繁育飼養。遇到疑難問題,他就邀請畜牧獸醫技術員上門進行技術指導。並訂閱了《種養新技術》、《中國畜牧獸醫報》等多種報刊,使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現存欄母豬4頭,仔豬30頭,年出欄生豬20餘頭,年純收入達到2萬餘元。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向家山組20戶均50頭以上的畜牧養殖小區2個,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元,生豬養殖是畜牧發展的主導產業。2010年全鎮生豬存欄已達到13561頭,戶均產值3000元。同時,鎮黨委、政府積極幫助養殖戶貼息貸款近50萬元,建立了20戶人均50頭畜牧養殖小區5個,年產外三元仔豬500頭以上仔豬場3個。以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豬養殖模式已初見成效,同時,在相關部門技術人員的輔導下,永安鎮充分發揮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全鎮生豬養殖正朝着「豬—沼—糧」特色農業方向蓬勃發展。
民俗文化
苗族的風俗習慣
永安鎮轄8村1居,以漢族為主,雜居少量苗族,主要分布在潤南村和小崗村,有7戶67人,其中潤南村紅山組的大泥井居住6戶53人,小崗村柏果坪組的萬難溝居住1戶14人。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髮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龍戲珠圖案。有的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隻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繡,但袖口還鑲嵌着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製,一直到最後繪圖繡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繡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餚主要是酸辣味湯菜。酸菜味鮮可口,製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時吃新鮮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摻些酸菜或酸湯。令人增加食慾。此外,苗家的酸湯煮魚是風味名菜,做法是將酸湯加水、食鹽煮沸,取鮮活魚去苦膽,入酸湯中煮製而成,此菜肉嫩湯鮮,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臘肉、醃肉、醃魚、魚乾、香腸等.其中醃魚是苗族的傳統佳肴。方法是將鮮魚剖開,去內臟,抹上鹽、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後人壇密封.食時取出蒸熟。此魚具有骨酥,咸辣適度,清香可口的特點。
苗族人還喜歡製作豆腐、豆豉,加工豬灌腸、血豆腐等。愛吃火鍋。苗家男女都喜歡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釀酒。他們自製酒秈,用土產的糯米、包穀、高粱等釀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燒酒、窖酒等。
活動會議
4月23日,第18個世界讀書日。習水縣永安鎮政府的壩子裡,「以書會友·書香滿溢」讀書活動正辦得熱火朝天。永安鎮把閱讀室搬到了露天壩,搬到了群眾的視線中,與群眾一起讀書。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可以提高修養、愉悅心靈。黨員需要讀書、幹部需要學習、群眾更需要知識。為進一步抓好永安鎮民風「五項教育」,加大宣傳氛圍,落實習水縣「書香滿習水」讀書活動,提高黨員幹部的學習能力,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永安鎮在世界讀書日之際舉行了「以書會友·書香滿溢」讀書會。
在借書桌上,擺放有人文、科技、教育、種養等方面的書籍,包括報紙雜誌,種類豐富齊全,方便群眾各類需求。教師、學生、農民、商戶……鎮黨委副書記余鰲忙着給他們宣講推薦,忙的不亦樂乎。
「我就喜歡這個《科學種養》,裡面有好多技術知識,以前也不知上哪兒去學,現在好了,我可以免費學習些科學養殖方法,少走彎路。」養殖戶李鳳崗手裡拿着一本農業雜誌,笑得樂呵呵。
村幹部王國強抱着《中國扶貧》看得入神。他說,村里還有一大部分人處於貧困狀態,多看看這類書籍,可以學習借鑑別的地方好的致富經驗,拓寬村民發展的路子,早日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幾名老人則是拿着報紙,帶着老花鏡,坐在凳子上慢慢看新聞,不時,他們相互間還聊聊報紙上的時事。
「全民閱讀,建設美麗永安。」余書記興致勃勃地和黨員幹部互動起來,搞起了現場讀書知識競賽,他鼓勵所有幹部每天都抽時間讀書、讀各領域的好書,提高知識更新能力,做好心得體會。
「世界讀書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義在於使每一天都成為「讀書日」。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讀書之風,提升國民的知識水平和自我學習、發展能力之際,特別是青少年,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讓讀書成為他們終身追求的「時尚」,十分有利於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創新型社會,有利於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國家戰略。
在全省大力開展同步小康、全縣深入推進民風教育之際,永安鎮藉助「世界讀書日」舉辦讀書活動,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加強與群眾的密切聯繫,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積極建設學習型、服務型黨組織,為進一步推進同步小康工作和「兩項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視頻
習水縣永安鎮中學——空氣、水混合動力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