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縣第四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習水縣第四中學位於習水縣桑木鎮街上,毗鄰縣城,離縣城約四十分鐘車程,信息暢通,交通便捷,同時又遠離喧囂,周圍環境單純,加上地處鄉鎮,生活成本低廉,可以減輕家長的費用負擔,是一個讀書、學習的好地方。
學校簡介
習水縣第四中學位於習水縣桑木鎮街上,毗鄰縣城,離縣城約四十分鐘車程,信息暢通,交通便捷,同時又遠離喧囂,周圍環境單純,加上地處鄉鎮, 生活成本低廉,可以減輕家長的費用負擔,是一個讀書、學習的好地方。學校始建於1957年,原名「仁懷群力中學」,當時被譽為全國兩所紅旗學校之一,學校相關負責人曾兩次進京出席會議,受到劉少奇、周恩來、陸定一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人民日報》曾為此刊發題為《兩個好榜樣》的社論。1979年更名為「習水縣第四中學」(簡稱「習水四中」)。學校已走過了53年滄桑歷程,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凝結了厚實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博學、誠信、求是、創新」的校風,「勤業、敬業、精業、樂業」的教風[1]和「會學、勤學、好學、樂學」的學風[2]。
校園文化
校訓
求學先求做人,施教先施師德。
校風
辦學理念
搭建教師發展的舞台,創造學生髮展的空間。
辦學目標
群策群力,以德育為先、智育為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學校辦成觀念超前、科研先導、特色明顯、質量上乘的縣屬完全中學。
基礎設施
21世紀,習水四中的教育教學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占地面積達到29860㎡,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設施完備的理化生實驗室、功能齊備的多媒體教室、藏書豐富的圖書室、信息技術教室、標準的運動場、舒適的學生宿舍。這一切,既為莘莘學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也為習水四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再邁上一個新的高度夯實了基礎。除此之外,學校還為每間辦公室配備了電腦,新建了校園局域網,為師生查閱資料和相互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師資力量
習水四中有教學班20個,學生1000多人,教職工68人,專任教師64人,其中本科學歷40人,專科24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已經形成一支厚德博學、嚴謹求是、務實高效、業務精深的老中青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老師們工作兢兢業業,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教學能手,在省市縣各級教學論文和課堂教學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政治、歷史、地理、藝術、語文、外語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已形成了「重視改革研究、突出人文素養」的辦學經驗和特色。並長期開展特長生輔導集訓,選用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對具有音、體、美天賦和愛好的學生定期進行輔導。學生學習的激情高漲,教學質量正在逐年攀升。高中恢復辦學以後,學校為高中班級配備了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經驗豐富、業務精湛,品德高尚、講求實效的教師隊伍,教學資源都向高中傾斜,集中精心、舉全校之力興辦高中教育。
辦學成果
習水四中為大中專院校和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培養了初、高中畢業生10000餘名,在習水四中工作過的同志和畢業生有不少人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據不完全統計:有軍級幹部1名,廳級幹部2名,處級幹部6名,科級幹部40餘名。如此豐碩的教學效果,正是習水四中默默工作的教師們努力的成果。習水四中的老師們在認真落實常規教育和管理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形式的教研教改工作,已經為初、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在為習水四中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而努力拚搏。
發展戰略
2007年9月,縣委政府對習水四中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的領導班子本着求真務實的精神,帶領全校教職工內抓管理、外塑形象,緊緊圍繞 教育現代化、多元化和 新課改的要求,開展專題研究,開發 校本教研,把標準立在大綱要求上,眼睛盯在質量上,功夫花在備課上,點子出在課堂上,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探索符合四中實際的教改新思路、新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對於品學皆優的學生,學校將予以重獎;對於 底子薄弱、基礎不牢的學生將重點輔導,查漏補缺。學校鄭重承諾:不放棄任何一個 後進生、 學困生。面對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習水四中將一如既往的堅持構建和諧校園,面向全體,質量上升,突出特色,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改革為動力,以科研為着力點,從管理着手,構建適應時代需要、具有 普通高中特點的新型 人文教育,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治校,落實制度,精細管理,為每一位學子的成功 推波助瀾。經過3—5年的努力,把學校辦成初中漸強、高中漸大的縣屬 完全中學;教職工團結協作、樂於探索、敬業奉獻,把大部分學生培養成為思想健康、思維活躍、學習勤奮、興趣高雅、體格健壯、具有責任意識的合格公民。
參考文獻
- ↑ ※幸福鴻波丨正教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搜狐,2019-12-16
- ↑ 狠抓學風建設 創建一流學校 培育棟樑之才 ,搜狐,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