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土之一(任衛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土之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鄉土之一》中國當代作家任衛丹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土之一

我是晚輩,回到故鄉是為發喪來成老人。大前街的老人就如秋天樹上熟透的果子,風輕輕一吹就掉了,兒時的爺爺奶奶們都死了。

偶爾有幾個發小也大多頭頂上沒了頭髮。發喪期,住在五小家,沒吃早飯,便出了村,沿着一條鄉間小路走去。

幾十年過去,這條小路還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從我記事起,這條鄉間小路上,行走最多的怕是村裡的羊群了,羊群走在小道上,頭尾相銜,百十隻羊看去頗是壯觀。五小當時是牧羊童,我在故鄉上小學時就是這樣與五小成天玩在一起相伴着走到叉口。我向東上了學堂,五小則放羊上了山坡。五小家窮苦,上不起學,加之他身小力薄,只能放羊,但他的確是我兒時好友。我每天的往返都與五小同行,現在每每想起都有着極深的記憶和情感。

而眼下我走在這黃土小路上,我不知以何種的心情感受這黃土的小路呈現在晉北的大地上。再去看小路的兩旁,不知何時種植的白楊樹,春來秋去,梢頭片片葉兒嘩嘩作響,舞動之間如蝶飛翻。

記得那年回鄉陪姥姥住,與五小第一次走上這條路,五小好奇地問了我很多外面的事,那時的他永遠也想不到外面的情景是什麼,只知道每天趕着羊早出晚歸。我在這條路上行走的次數日漸增多,又與五小無話不談,每日五小出工都要問我去不去,一年來我對這條小路的野草、樹木,石頭都了如指掌,無論春花秋月雁陣繁星,這些場景都留存於我童年的記憶中。

今天,我依然行走在鄉間道路上,走了一段之後,放眼望去,好一派田園風光!滿眼都是綠色,綠的讓人喘不過氣來,綠的讓你不想去分辨哪些是玉米,哪些是高粱,哪些是番薯、土豆。只知道眼前有的是一片勃勃生機。

「回哇,回吃飯。」五小不知啥時隨在我身後,卷一支小蘭花煙給我,說:「吸不?」

我吸煙就是五小教會的。五小八歲吸煙,教會我吸煙已有四十年之久。只是城裡沒小蘭花,我就不吸了,所以我也不是煙民。與五小吸着小蘭花,一前一後走在這鄉間的小道,小道兩旁芬芳撲鼻,延伸的小道上走過羊群,也走過牽着老牛早耕的老人,走過鄉村姑娘與健壯的小伙,走過好多蒼涼美麗的故事。

五小現在已不再放羊,而他的兩個兒子也進城打工,羊群過去是生產隊的,後來分給個人。五小放羊放到四十七歲時把羊都賣了。五小的媳婦說家裡總算沒了羊膻味,說人家家裡是香水味,一進門香死個人。這人,自從嫁過來,沒吃多少羊肉,惹一身羊膻,都不敢和人一塊坐。說歸說,五小媳婦還是滿自豪的,一連給五小生了兩小子,去年都給娶了媳婦。

也因為她也是窮人家的女娃,嫁給五小有吃有穿,放羊的就這命,命窮人不窮。

「回哇,回吃飯,做下擦擦面了,涼了就不好吃了。」五小又說。

「回哇。」我說

往回走時,又一次凝神,鄉村的小路,搖曳着歲月的雲,樸實的鄉情繚繞着鄉村人古老的希望寧靜安謐的日子描繪着鄉村絢麗和諧的夢想。

我想,五小臉頰上溢出的那種滿足,一定與我都想為這片美麗的鄉村祈一份幸福吧。

眷戀這鄉村的小路,也眷戀那份難以忘懷的記憶。

[1]

作者簡介

任衛丹,山西作協會員,山西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