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土神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鄉土神學(Homeland, Theology of the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從文化及民族感情的角度來說,台灣人因為經歷了五十年日本的霸占(直到1945年),和國民黨的軍法統治(直到1949),她發展出一種頗獨特的自我身分感。這種獨特的身分感,經過一些如「二二八事件」(指1947年二月二十八日國民黨以強暴手段鎮壓地方騷亂,引致大量台灣原居民被屠殺及失蹤)的慘劇,「本省人」與「外省人」形同兩大壁壘,表之於每一層面,從語言、文化、政治到神學──台灣原居民認為他們的權利被外來的國民黨剝奪了。80年代末世界的政治氣候趨向民主與自決,一直蘊含於民間的不滿和要求自主自決的訴求,亦藉助蔣經國執政末期要還政於民的決心而成形;在政治上成立了中華民國立國以來第一個反對黨(民進黨),在神學上亦有了一個與本土情況緊密相連的台灣神學(最主要的有鄉土神學),而這兩個力量在長老會的神學院(特別是台南神學院)是不可分割的。

「神學」二字有(Theos)及(Logos)二希臘文字併合成的。前者意「神」,後者意「話語」;談到基督信仰又有(The divinity of Christ}即「基督的神性」。所以基督教「神學[1]」就是有關 神的話語,即有關基督的神性的研究,或有關基督的神性的學問。簡言之,「神學」就是「學神」,即教導怎樣「學向基督[2]」。

簡介

在基督教教會內,持久思考神學應怎樣回應處境問題的,是台灣最大的長老會,他們關注原住民群體、工業宣教、社區發展,甚至是雛妓問題。他們對宣教的概念與保守教會的模式頗不一樣,一方面他們是以嚴謹的聖經研究作其基礎及推動力;另一方面,他們採用的宣教形式也不僅限於口傳或文字,還配以具想像力和切合人民需要的不同事工,因此長老會能深入民心,特別是在台灣南部。

台灣長老會最關心的,還是全台灣居民的將來。台灣神學雖然在80年代以「鄉土神學」作旌旗,但在此之前,既有教會長久以來與原居民一起掙扎的歷史,復有前台南神學院院長宋泉盛及其他人士殷勤的神學反思,這都是鄉土神學重要的背景;就如宋泉盛在為《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的「序」寫道︰「事實上,『鄉土』這一詞對台灣人民來說並不陌生。在戒嚴文化籠罩下的台灣,突破政治禁忌的民主運動是道道地地的鄉土運動。從日據時代到現在台灣人作家孜孜耕耘出來的文學,是不折不扣的鄉土文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台灣的政治命運冒犯政治忌諱在在發出的信仰呼籲,是基督福音鄉土化的具體表現。由此可知,以鄉土為前題建構基督教神學是刻不容緩的事。」(王憲治編着,台南神學院,1988,2頁)。

我們要先明白長老會在政治及神學上作過的努力,才能介紹鄉土神學的主要議程。

三個重要的宣言

在1986年三月蔣經國推動自由化之前,台灣基本上是由少數的外省人統治着占大多數的本省人,基於種種政治因素,也常本於1950年開始實施的戒嚴令,民間沒有組黨的自由、示威遊行的自由,而新聞及從政的自由,亦只能在國民黨的框框內才有可能。在任何「一言堂」的局面下,受害者必是「異己分子」的非我族類。這期間因政治言論,或純是批評時局而受軍法審判的平民,就屢見不鮮,其中有着名的學者、文化人,當然也有為台灣籍居民的利益而發言的人了。

台灣基督長老會不單擁有龐大的會眾,也具有長老會的特性和熱情︰一向敢言且勇於面對現實;會友多為台籍的本省居民,他們覺得為住民爭取自由自決,進而爭取台灣國的獨立,都是責無旁貸的。他們除了辦刊物、集會、推動台語而放棄國語外,過去曾發表過三次宣言,可簡介於下。

「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197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主張國會全面改選。其背景是在中共進入聯合國,而美國總統尼克森將訪問大陸,長老會為防止疑似1895年被滿清出賣給日本的事件,遂以教會來代表台灣人關切台灣前途,發表「國是聲明」。

「我們的呼籲」,1975年十一月十八日︰主張徹底實施憲法,革新政治,突破外交困境。謀求教會自立、自主,建立世界關係,關心社會公義。背景是1975年原住民及台語聖經、聖詩被統治當局沒收,長老會基於語言是人類基本的自由,「是人的存在基礎」,剝奪母語表達的權利,即等於破壞人存在的基礎,便發表「我們的呼籲」,一併要求其他的改革。

「人權宣言」,1977年八月十六日︰主張台灣前途由所有住民自決,促請政府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背景是美國國務卿即將訪問中國大陸,長老會恐怕美國會進一步出賣台灣。後美國果然在1978年十二月十六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廢約,而與中共建立邦交,造成人心惶惶。此人權宣言被認為是具先知性的文件。

三個宣言中,以「人權宣言」最為重要。1987年十二月,長老會在台灣各地召開「人權宣言十周年感恩大會」,重新標榜「住民自決」和「台灣獨立」為奮鬥的目標;他們成了現今台獨運動(1988年四月)兩股主要勢力之一(另一是美國台獨聯盟訓練出來,後又被差回台灣的讀書人)。

鄉土神學是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產生的。

宋泉盛的神學思想

在介紹鄉土神學之前,讓我們先認識曾任台南神學院院長的宋泉盛,和他的神學思想。

宋泉盛從沒有公開承認他是鄉土神學家,他的作品是關心第三世界的苦難(《第三眼神學》,1979;中譯︰1989),多於台灣本土特別的問題,故其內容多泛論解放神學(Liberation Theology724,Liberation Theology)一般提及的問題,如「受苦的神」、「希望」、「掙扎」、「解放」、「福音與政治」,及「受苦的力量」(《孟姜女的眼淚》)等。但他長久以來殷勤的工作,和正統神學訓練給予他的睿見與熟練,確為鄉土神學家預備了一塊沃土來工作。

他指出基督徒就算不是政治分析家,也不能推卸自己的政治責任,他是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信仰亦只能連結人在環境內的全面經驗來傳講;其上有文化、經濟,也有從別的宗教得來之經驗。人的窘境不是抽空的屬靈窘境,而是在真實生活下遭受的窘境;福音真實的力量,正是要把人從真實的窘境釋放出來。

不過傳福音不能單靠口傳,而是要與陷於窘境的人同受苦難,就如昔日耶穌基督一樣。祂成為肉身,不是特意來向人作教法師,而是與受壓迫的人同受剝削,與困苦的人一起呻吟,以致苦難和十字架成了祂一生的取向;這也是信徒的目標,受苦不是消極的,因為它有一種勝過強權的潛能。社會是透過這些行動,才知道神與人同在的福音。

這就是宋泉盛的神學,也是鄉土神學的沃土。

鄉土神學

簡單地說,鄉土神學家認為台灣這個美麗的島嶼,是屬於台灣籍土生土長的人民,而這種台灣人民並不必然地就是政治上的中國人;他們認為近代史陳示的,乃是台灣島嶼迭經荷蘭、清朝、日本,及國民黨相繼蹂躪和出賣,使他們成了「亞洲孤兒」;雖有「土」地為居,卻因沒有自主自決權而不足成「鄉」。鄉土神學的首務,就是透過信仰的力量,聚攏群眾,形成一股勢力,「促請政府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可見鄉土神學與台灣的政治背景和宋泉盛的神學思想,有緊密不可分的關聯。譬如,我們看見同樣的政治與信仰的關係,同樣的社會、文化、經濟等現狀的分析,亦聽到同樣要求信仰落實於「百姓」的掙扎和呼聲。按鄉土神學家的作品來看,這種神學的四個要點,就是人民、土地、權力和上帝。作者從幾個聖經典範來解釋它們的關係,分別是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摩西之約、大衛之約;第二是以賽亞書之新選民和新出埃及,以至耶穌另立之新約。他們認為這些聖經在台灣都是指向同一的主題︰沒有土地的人民,就像「沒有巢的鳥」;同樣地,有了土地卻不能參與該地的政治者,就更像「一條牛或一個妓女」,沒有自主權,任人擺布。只有當人民擁有土地和參政的權利,才可以發揮出人是按神形像受造的尊嚴,與神發生有意義的關係,同時又執行大地管家的神聖責任。這是台灣教會的責任,甚至是犧牲的目標。

為什麽需要犧牲?因為台灣人的土地被奪去,權利被踐踏;剝削者既坐擁大權,是不會輕易歸還的。但種種逆境都阻止不了台灣人民「渴望歸家」,和重建家園的決心;此時此際,台灣教會就有責任來鼓勵信徒,批判現存之政治和經濟制度,學效摩西的榜樣,務要聚攏人群,參與公義,為自己的家園來奮鬥;就算繼續受苦,也要在盼望中與人民同在,使台灣這地方具備「家」的條件,而成為台灣人的鄉土。這是鄉土神學的首要議程。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的神學思想,豆丁網,2012-11-28
  2. 宗教文化:什麼是基督教,第一星座網,2015-02-05